风景总在转角处

时间:2023-05-10 17: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16年6月3日,我应邀去成都市华兴小学观摩该校的新教育展示。

最后一个内容是一个毕业班的毕业典礼,这个“典礼”也可以叫做“课程”。没有表演,没有朗诵,没有歌舞,就是一个班的孩子站成队列观看他们的老师——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通过照片和视频给他们展示四年来他们走过足迹:“毛虫家族”的诞生、原野郊游、第一堂绘本课《爱心树》、第一次生日送诗、芦山大地震后的晨诵……在局外人看来,不过是看照片和视频,可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四年来和卢老师一起度过的生命每一个精彩瞬间,而仿佛昨天才发生的这一切,却马上将成为记忆,成为历史,孩子们流泪了,最后泣不成声。坐在下面的爸爸妈妈们流泪了,最后情不自禁上去拥抱着孩子。

孩子们这不是悲伤,而惜别。不只是惜别小学时代,也是惜别他们亲爱的卢晓燕老师。

卢老师和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是2012年的9月开学第一天。那年暑假,她参加了在山东临淄的新教育年会。一个个新教育的精彩故事,一位位新教育的榜樣教师的成长,感染着感动着年轻的卢老师。她被新教育打动了。置身会场的她不止一次编辑短信发给校长:“我要教一年级,你看我才送走一个毕业班,重新接手一个一年级,不是正好吗?反正我要做新教育,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绘本,走进诗词童谣……”

校长回复:“待商量。”于是,卢晓燕开始了揪心的等待,当新学期开会分配工作时,她听到的却是“卢晓燕,三年级四班!”这声音让她愣住了:三年级?又是接手别人的班!说好的开始进行新教育呢?她感到了失落,本来构思酝酿并跃跃欲试了一个暑假的“一年级的新教育”顿时成了泡影。

但是卢老师转念又一想:谁说“新教育”非得从一年级开始呢?尽管接手的是三年级,但是我还是要开始我的新教育实验——如果这个班不开始,真不敢想象我正式实践的时间会被推后到什么时候。

在临近开学时,为了给三年级四班孩子们在开学第一课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卢老师在网上找相关资料,做成幻灯片,于是她和孩子们见面第一堂课便是《爱心树》。看着孩子们对绘本故事充满好奇的眼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即,她在黑板上用这样简单的格式让孩子们写一写:谁像爱心树,因为什么。仿写两小节,并且在一旁配画,于是孩子们的第一次写绘作业也开始了。

几年后,卢晓燕老师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新教育榜样教师了。她在给武侯区的老师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回顾了她的新教育第一课,这样说道:“属于我自己的新教育,就在这样一个期盼、等待、纠结、憧憬的转角处启程着……”

从2012年9月,到2016年6月,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卢晓燕这个从三年级接手开始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毛虫家族”,四年间有太多足以让人感动的点滴和瞬间,有了太多已经嵌入卢老师和孩子们生命的故事。

故事一:流露在晨诵中的眼泪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晨,突然大地剧烈摇晃,原来是雅安芦山地震。尽管经历过“5.12”大地震,但卢老师仍然惊魂未定。她首先想到了“毛虫家族”的孩子们:他们和自己一样经历了两次地震,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于是,她临时将周一的晨诵内容更换成《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紧接着做幻灯片,搜寻资料,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晨诵仪式下,感知生命的可贵,亲情的珍贵。

4月22日周一早上的晨诵,卢老师简单讲述了雅安芦山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危害性之后,便开始播放《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首诗歌的朗诵视频。在当时那样的氛围下,听着朗诵者声情并茂的朗诵,班上好多孩子们的眼眶都湿润泛红了。而当卢老师请孩子们一起起立朗读全诗时,他们好多又哽咽着——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就让我陪你走

……

这样的晨诵是有意义的。它比单纯地进行安全教育来得实在,也简单传授了爱护生命、懂得亲情的可贵。而这次涌动在晨诵中的眼泪,告诉了卢晓燕老师,班上那些善良的小毛虫们,在危机时刻是能正确应对的。

故事二:以“信”为媒,开启交流的另一扇窗

“毛虫家族”在常规的晨诵写绘、班级共读之外,也利用其他更多的资源,来创造学习的可能性。

三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主题是“书信”,其中就有一篇课文是来自金波的诗歌《信》,教学完诗歌后,卢老师布置孩子们进行了相应的仿写,但是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既然本单元的主题是“书信”,那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在简单讲解书信格式要求外,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来一次真真实实的书信交往呢?于是她想到了可以和以前实习学校的孩子们进行一个联谊。当她将想法告诉她的实习指导老师后,得到大力支持,正好那位老师所教的班级高一个年级,在学习上也能对“毛虫家族”班孩子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就这样,华兴小学“毛虫家族”和簇桥小学“蜗牛家族”的书信来往便开始了。卢老师要求孩子们亲手贴上那枚代表等待的邮票,到邮局将信件放置在邮筒里,让他们有一个实实在在书信往来的体验。后面来往的信件,卢老师就安排家住得离簇桥小学近的同学,担任小信使,大概两周一次往返信件。到了四年级时,簇桥小学有一个和卢老师同年级的班级也加入了书信交流,于是“毛虫家族”的小毛虫们就拥有了两名笔友。这样的书信交流进行了两年,笔友们快毕业了,为了画上圆满的句号,卢老师和对方老师组织了一次笔友见面会,孩子们带着礼物和节目,和家长代表一起前往簇桥小学。家长们深感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将教育落地了。

在现今这样一个通信发达的社会,互联网缩小了人际间的距离,而书信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在书写时带给孩子们内心的平静。它所特有的那份温馨、那份亲近、那份甜蜜,让彼此都感受到了等待和时间的力量!

故事三:走出校园,且行且绘

“毛虫家族”每周一次的晨诵写绘进行到了两年多,但是到了高段,对于选择怎样的儿童诗,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卢老师除了选择适合他们的绘本故事外,结合泰戈尔的《飞鸟集》进行辅助,但卢老师感到五年级下册就有点勉强完成了。到了六年级,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她,甚至有一小段时间是停滞不前,仅仅依靠“班级共读”来维持。

但是,卢老师无意间的一次经历却带给了她“突破”的灵感——

成都市人民公园,每年都会在十一月举办“菊展”。卢老师突然想到,何不让家长在下一个周末带上孩子前往呢?赏菊、写绘、小练笔……刚好卢老师那几天正在进行《战争》那个单元的教学,再加上寻川军“保路运动”的资料,一举四得,何乐不为呢?

于是卢老师的“毛虫家族”行走课程之“秋菊”篇便应运而生。而这样的亲子活动,在这个班还是第一次。华兴小学是一所位于三环路的学校, 在读学生1231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就有1045人,而本地户口学生只有186人,卢老师班上当时48名孩子,本地生只有5人。所以绝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照顾仅限于温饱,而疏于指导他们对大千世界的观察理解。“毛虫家族”不可能像其他学校学生那样远足,观日出赏云海,戏海水游长城……对于这些孩子们说,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大多仅限于电视媒介。

所以当卢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时,孩子们表现得相当惊喜、兴奋,当然也少不了忐忑。他们在议论着:怎么前往呢?要做什么准备呢?卢老师一一解答指导,家长们也很支持。

那一周的周六和周日的晚上,卢老师陆续收到孩子们发来的赏菊照片,看着他们惊喜的眼神、家长们满足的微笑,她深感此次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随后完成的写绘作品和“小练笔”,也相当不错!

吴钰铃的写绘是这样的——

问菊

是什么,让你出落得超逸?是什么,让你如此惊艳?绰约多姿的身影,曼妙的身形是否是你养精蓄锐的最终目标?

刘佳慧的写绘是这样的——

咏菊

是谁这样豪放,大笔大笔地把彩墨挥洒?是谁这样手巧,一针一线绣得精致?

以前孩子们在書中、电视上看到的都是别人世界中的菊花,而今天,他们近距离亲眼看到的是自己眼中的菊花。

此后的12月份,毛虫家族由卢老师和15名家长带队,集体前往电子科技大学欣赏了“银杏”,此行孩子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场景。

刚好,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是“岁寒三友”,卢老师又结合花中“四君子”,还拟定了“冬品梅”“春观竹”“夏赏荷”的活动。“行走课程”就伴随着“毛虫家族”的毛毛虫们顺利毕业了,而那一次次“行走”,却成了他们永远美好的记忆。

这“回忆”也是属于晓燕的。“毛虫家族”的新教育历程,让晓燕也收获满满。她这样写道——

首先认知程度在增强,对于阅读我也随着学生的脚步不断扩充,真正地潜下心来在自己的教学上。这几年阅读的书籍不仅有关于新教育、更涉猎了其他领域的:童喜喜老师的《新教育那些花儿》、马玲老师的《手心里的光》、许新海老师的《做新教育的行者》、吴勇老师的《漫话新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此外,更是跟着班上孩子们一起,再次又走进童书中,再次找回孩提时代的那种纯真:从《窗边的小豆豆》中,孩子们了解到“巴学园”的与众不同,感受到小豆豆的转变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从《夏洛的网》里面,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在《昆虫记》当中,孩子们开阔的眼界,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孩子们明白了善良、克制、友爱、分享等充满正能量含义的种种。这几年来我们还共读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宝葫芦的秘密》……

但是,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在我性情上的变化。

记得当初才开始实践新教育时,我是很急躁、性子急、易怒的一个人,在此前的那个班,总是“恨铁不成钢”,对他们的要求也严,稍不留意就发火了。记得第一个毕业班的孩子,在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中《一个这样的老师》课后畅谈中,对我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火!言简意赅又直击要害。

而在上个“毛虫家族”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是逐渐慢下来、静下来了。每天的晨诵课上,我们都很享受那样一种仪式感;每每看到他们的写绘作品,我都很欣慰;在我们午间共读、共赏电影后谈论时,我又觉得语文老师的教学,课本之外的才是大天地!

慢慢地,晓燕的新教育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些学校请她去讲自己的故事。她的讲述题目总是《风景总在转角处》。我问她怎么理解“风景总在转角处”,她对我说:“我觉得就是一个选择,一个坚持,就会有意外的光景。”

“毛虫家族”毕业了,卢老师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教一年级,她和孩子们一起为自己的一年级三班取了一个别致的名称:“点点三班”。

为什么班名叫“点点”?晓燕告诉我,她特别喜欢一首诗,这首小诗的题目就是《一点点》——

一点点种子,一点点泥土

一点点整理,一点点这个那个

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

一点点等待,然后——

一朵小花……

(作者单位:新教育研究院)

这样的晨诵是有意义的。它比单纯地进行安全教育来得实在,也简单传授了爱护生命、懂得亲情的可贵。而这次涌动在晨诵中的眼泪,告诉了卢晓燕老师,班上那些善良的小毛虫们,在危机时刻是能正确应对的。

慢慢地,晓燕的新教育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些学校请她去讲自己的故事。她的讲述题目总是《风景总在转角处》。我问她怎么理解“风景总在转角处”,她对我说:“我觉得就是一个选择,一个坚持,就会有意外的光景。”

推荐访问:转角处 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