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含蓄·和谐

时间:2023-05-10 10:18: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高考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了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小说结尾写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的“有点文不对题”意味深长。两句唐诗,看似与当时的情景没有关联,有点突兀或随意,实则灵动含蓄,蕴含丰富,是汪曾祺小说的个性风格的体现,是一种留白的艺术。

汪曾祺是一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作家。他的小说篇幅短小,以描写地域风情与民俗文化见长,在豁达、精致中渗透出人生况味,表达了对个性生存者富有人情味的率真、自然、和谐境界的昭示和呼唤,用个性文化的神韵建构起他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在清淡、委婉中显现出灵动、含蓄、淳朴的意趣。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我们可以想象,千年前那个月落乌啼、霜华满天的夜晚,载着诗人的客船泊在姑苏城外,枫叶瑟瑟,坠入江中;昏黄的渔火在风中明明灭灭,清幽寂寞,不胜凄凉。陌生的他乡风景,落寞的羁旅情怀,孤孑的诗人,更是辗转无寐,黯然销魂。如果说,一个“愁”字道出了他心中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绪,那最后一句的“客”字,更烘托出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犹如那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而绵长,在心头挥之不去。有人把这首诗看作是一首景物诗,有人则看作是一首禅诗。透过低沉抑郁的清冷与愁绪,我们可以看作是一首哀怨的思乡曲,透露出诗人在深秋时节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侯银匠虽不是客居他乡,也没有羁旅情怀,但此时此景,那一缕忧伤和寂寞,难免会袭上心头。日有所作,夜有所思,银匠赋予了那两句唐诗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思绪,与他的清苦生活交相辉映,浸染着读者的心,构成了小说灵动、含蓄、恬淡的优美意境。

这是一种留白的艺术。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一点让人思考的空白。这空白不是空虚,而是一种追求,一种意境。汪曾祺的小说文风朴实、率真、崇善、尚美,在当代文学中独具特色。新鲜的色调和丰厚的韵味,散文化小说的抒情写意,简洁传神的语言风格,大巧若拙,言近旨远,含蓄蕴藉,表现了作家“创作心态之闲散自由、恬淡自适,艺术风格上之崇尚自然,反对雕饰”。

《侯银匠》的结尾,是一种生活的写真,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与洒脱。银匠大半生艰辛的岁月,全都蕴含在那“有点文不对题”中了,不经意中淡化了那一丝忧伤,多了一番恬淡与闲适。中年丧妻,侯银匠父女俩相依为命,而如今女儿已出嫁,到了晚上,孤独一人,不免有一丝寂寞和悲凉。他未尝不明白那两句唐诗的含义,或许此情此景,有比别人更多更深的体味和感慨。而他没有长吁短叹,凄凉感喟,这是小说的风格所决定的。

这种留白的艺术,在汪曾祺小说中经常出现。如《侯银匠》开头:“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这里的“不知是什么道理”也是一种留白,任由读者思考。读罢全文,不难明白:金银首饰与花轿之间,本就有着某种关联,精细的侯家看到了这点。文中的花轿,与侯菊出嫁打的耳坠、金链子、金戒指,都是人物勤劳、善良性格的有力烘托,是人情美、人性美的真实展现。

细细品味这种留白,既显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渲染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更是与作者所要表现的生命景观、创作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读汪曾祺的小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看似不经意而又处处弥漫的由作者主观情思和意绪浸染的氛围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作者的思绪制约着小说的情调、人物的情感和情节结构的生成与流向,是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地域风情等众多因素与作家个人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个性特征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特殊的精神形态和审美意趣。

侯银匠的一生,带着浓重的凄苦与悲凉。人的非我状态是人命中注定的悲剧。有人真实地再现了这种悲苦,使作品笼罩在一片悲惨之中;有人忽略这种悲苦,带着盲目乐观的情绪。汪曾祺则不然,他遵循着自己的创作原则,在天国的圆满和地上的苍凉之间构建出了一片和谐明朗的天地。

汪曾祺小说中展示的是饱含自然生命的元气,表现了人的自然、本真,情感的朴素和生活的单纯以及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这些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构建了一个民族生命的精神形态和文化特征。

这种留白艺术,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想和美学追求。

《侯银匠》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柔和的人生理想,在淡泊超然中,却流动着一种对生活的真诚,对生命的热爱。这种被内敛起来的情感使得他的散文别有一种温情脉脉的魅力。他也自称“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他特别推崇曾点式的儒家思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一种生活理想。汪曾祺用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注视世界,以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思考生活,致力于在文章中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性美的人文环境。

他描写的大多是人与人关系融洽和睦、交往真诚直率的古朴环境,描写的大多是一些质朴宽厚、平和仁爱的下层百姓,展现出率真的人性,质朴的人情。在这种审美关怀下,一方面热情赞颂了真挚的情爱,自由的个性;另一方面他又淡化小说中的矛盾,造成感情的隐含性、内敛性,达到一种“虚美”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的小说就是这样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审美追求,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审美标准,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自然韵味的人性美、本色美,隐去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他说:“激烈的内容要出之以平和,在平淡中看出最深的喜悦和悲哀。”因此,他的小说中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只有感情的浓缩节制、言辞的平和委婉,采用不言而言的春秋笔法,体现出传统文学那种“温柔敦厚”的美感,将朦胧、丰富的意蕴留给读者,呈现出一种历久弥新的内蕴美,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汪曾祺的小说,淡化了仇恨,淡化了苦难,淡化了抗争,淡化了丑恶,以致淡化了一切应该的和不应该淡化的东西,只剩下弥漫着淡淡温馨之雾的苍茫和苍凉,摒弃了情节负荷,给作品留下了极大的艺术空白,形成了以情绪为文的独特叙事风格。这样的文章,无疑对提高考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附高考真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1. (1)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2)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 (1)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2)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3. (1) 要花轿,早有打算。(2)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3)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4. 以下5点任意回答一点,能从主旨、写作角度和效果等角度展开即可。

(1)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3)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4)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5)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推荐访问:灵动 含蓄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