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散文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

时间:2023-05-10 09: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2005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通讯《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文中,“两年前,在同一个地点,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从这里走向太空,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不仅点明了何时、何地、谁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航天飞行,还起到交待历史背景的作用;“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北京见!”这铿锵有力的回答,使读者被英雄航天员的自信与豪气所感染。纵览全文,其朴实而精炼的语言,收到了少一字意阙、多一字则赘的效果。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碳元素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既可形成坚不可摧的金刚石,也可变成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石墨。同样的新闻素材在不同记者手里就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作品,有的可以一把抓住读者的视线;而有的则让读者无动于衷。如上文所引的通讯牢牢抓住“英雄出征”的主线,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将航天员出发、登发射塔、进飞船舱等多个场景和各级领导、科学家及欢送的群众等进行灵活安排,其间还巧妙穿插了背景材料,以及费俊龙、聂海胜个人资料的介绍,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急于知道航天员个人情况的迫切心理。

3、散文式新闻的描述。描写,是散文式新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对人物、事件及环境所作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示现场环境,反映人物形象,透析作者情感。可以说,离开了描写便不成其为散文式新闻了。但描写不是越多越好,还要细而有节。如上文所引的通讯最突出的描写仅有两处细节:“面对充满风险的太空之行,两人平静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心跳依然保持着每分钟70次左右”,以及“在出门的刹那,记者看到,费俊龙、聂海胜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问天阁门前的右侧墙上。那里,有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招手致意的巨幅画像”。这两处看似随意的细笔勾勒,却把航天英雄临阵不乱的素质呈现了出来,把航天员们团结协作、互相激励的同志情、战友谊展示在世人面前,从内容和意义上再一次呼应了标题“英雄携手飞天”的内涵,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效果,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另外,“几天来风和日丽的戈壁滩,此时突然风雪交加,气温骤然下降十几摄氏度”;“片片雪花带着祝福,丝丝细雨滋润着征程;此时,天公好像也特意为英雄壮行——雪停了,风小了”等三处天气状况的描写,不仅起到了交待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进程作用,更是隐喻着飞天之路的艰险,表现了中国航天员依靠科学和智慧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最终遨游于太空的勇敢。

4、散文化新闻的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发挥引导读者阅读的功能,就要将新闻报道中最主要的事实,用准确、简约、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英雄携手飞天”仅6个字,却饱含着丰富的意蕴。作者开篇点题,直呼他们为英雄,不仅表明了一种态度,更表达了对航天员的崇高敬意。“携手”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充分反映出神州六号载人飞行与神舟五号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进入太空进行科学探索的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飞天”既在写实,展示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胆识与气魄;又是写意,使人不仅联想到敦煌壁画中那些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只是凭借衣裙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形象,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可谓题中有义,题外有音,充分发挥了“题好文一半”的作用,将人们的眼球牢牢吸引住。

新闻写作借散文的优势,提高新闻价值,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深入采访、多占有新闻素材。要写好散文式报道,更要深入采访,多多占有素材。这样,才能沙里淘金、精选实例。优秀作品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作风深入,占有大量生动的新闻素材、详细的背景资料,才能厚积而薄发。二是文字底气要足。散文属于文学作品,采用的是形象生动、自由活泼的文字语言,因此,不练就一套文字功夫,就难写出上乘的作品。三是要有创新意识。散文式的新闻要求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出特色。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把心中的真情融注到所写的人、事、景、物中。以情感人,使报道产生理想的效果。

当然,借鉴散文手法写新闻应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则,因为新闻毕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夸张,更不能有丝毫虚构。必须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追求散文化的形式,始终把新闻价值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追求适当的表现形式,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完美统一。在向散文学习中需要把握一个“度”,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反之,就失去了新闻的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吉林市电视台)

推荐访问:浅析 散文 表现手法 作品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