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研究

时间:2023-05-09 17: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职院校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是凝心聚力的重要一环,加强基层教工支部建设是完善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而长久地推进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是落实党的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提出有效解决路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工支部;黨建;教师党员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完善,是高职院校顺利发展、长期稳定的基石。而其中基层教工支部的组织建设则尤为重要,因其是党的各项工作落实的组织保障,是党联系基层教师党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思想统一,工作思路正能量和工作积极主动的基石。目前党的组织建设虽然卓有成效,但基层教工支部的组织建设尚存一些问题,分析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一、基层教工支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党员对基层教工支部的归属感变弱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基层教工支部是建立在教研室的基础之上,党支部书记多由专职教师兼任,既要教学科研又要管理支部事务,难免有兼顾不及的时候。部分教师党员同时承担教科研或行政职务,作为同辈中的先锋,是中流砥柱,要发挥模范作用,工作量和压力增加,影响身心健康。而高职院校一般施行岗位聘任及年终考核制度,教师工作任务分工明确,落实到个人,有相应的指标考核机制和绩效奖惩机制,但基层教工支部开展的组织活动,工作不能被量化,没有政策红利,没有物质回报,过分强调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先进性体现,长此以往会影响教师党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基层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基层教工支部对教师党员和非党员的吸引力减弱

基层教工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教师党员学习党史、党章、党规等理论知识,分享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提升管理事务与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是回顾过往、总结经验的重要场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空谈理想、空读文件、空喊口号、空讲奉献、空走形式的活动方式已无法吸引教工党员,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成效。

基层教工支部对非党员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也有所减弱。老中青三代非党员中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都是行端品正的佼佼者,但他们申请入党的积极性和人数都明显下降,有部分同志甚至不愿意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也有部分教师因为其他民主党派,如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等对优秀教师的重视和培养,选择加入这些民主党派。

(三)部分教师党员党性意识弱

部分基层教工支部单纯为了达到组织要求的党员数量,降低入党积极分子的遴选标准,致使部分教师党员的党性意识薄弱,不堪重任,影响中国共产党形象。而共产党人的党性是决定党各项事业成功重要品质,党性强则党建工作易成,党性弱则工作难成。

(四)基层党组织没有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

教工支部作为党组织最基层的细胞,其教师党员的行为要符合党章党规的相关规定,这毋庸置疑。但基层教工支部没有在这个大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没有体现支部特点的组织制度。因此,在不违背党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的基础上,建设支部自己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支部需要。

(五)新媒体利用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作为新媒体应用的活跃地带,见证了新媒体在党建工作创新探索中的发展轨迹。但部分基层教工党支部的组织活动,仍拘于“聚会”形式,没有配套的远程设备支撑。没有在组织形式上作线上延伸,不能灵活组织学习教育。另外,部分教师党员主观能动性不强、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力有限,也阻碍了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的发展。

(六)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教工支部,并没有充分利用教师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如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拥有行医致病、照护患者的能力,但他们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治病救人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才干,埋没了人才,浪费了资源,也缓解不了当前医疗从业者相对缺乏的尴尬局面。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重整理思路组织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教师党员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二、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工作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基层教工支部建设水平,教师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党建工作,对于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办学质量,促进学校稳步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发挥基层教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党员与基层教工支部是鱼和水的关系,教师党员的发展与基层党支部的命运休戚与共。教师党员奋发图强,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政治硬、素质强、业务精、作风正。思考并实际将基层教工支部的建设工作与教书育人结合,善于围绕“课程思政”和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工作,不偏离宗旨,用“新脑筋”想问题,“新眼光”看问题,“新办法”解决问题。组建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基层教工支部,摒弃原来“论事头头是道,做事马马虎虎”的观念,激发支部的协作与创新,带动支部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党建工作良性循环。

(二)增强基层教工支部的吸引力

教工支部在吸引优秀非共产党人加入组织方面,要做到“主动吸引、主动上门、主动调动”。要主动做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工作,用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激励、感化、引导其申请入党,让其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集体组织,聚集了一批有理想、有信仰,乐意为人民服务的有识之士,使其先从心理上再从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由被动转向主动。

主动把党建工作与教研室工作相结合,把教工支部中每个教师党员的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学校在组织新专业、课题、成果等的申报,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党建评估,示范专业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业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积极鼓励动员教师党员参与,并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

鼓励教工支部中高年资、高职称的教师党员,以“传、帮、带”的形式与青年教师党员结成“帮带对子”,指导、促进其职业成长,为其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助益,使双方都能更好发展。

(三)完善教师党员遴选及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制度

對于积极分子的选拔要根据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来酌情处理,不仅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科研水平,还要着重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考核。党支部书记必须正确定位自己,树立“无权无位无利”的思想观念,切实做到“总揽不包揽,主演不独演,放手不甩手,决断不专断”的办事准则,不能丢掉“精神支柱”,丧失起码准则。

(四)健全教工支部特色组织文化与制度

在党建工作中,基层教工支部要根据学院发展、学科特色、党支部职能、教师党员的发展需求等,建立属于支部自己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使其更符合基层特色,当然不能错误的理解为标新立异,违背党的规章制度。从制订支部计划入手,在准备工作上突出“细致全面”,在学习纪律上突出“严格规范”,在学习内容上突出“实效有趣”,在学习方法上突出“灵活多变”,让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内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思想交流及汇报制度等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党员愿学、乐学,多思、善讲,表情、达意,使整个组织生活氛围愉快。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建新的组织活动形式

在当今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工作已经离不开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即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而且人们期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新信息,新媒体的这一特点使其在教师党员中开展新形式的党建工作成为可能。基层教工党支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契机,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在新媒体时代,没有人愿意听单调呆板的报告、没有人愿意听照本宣科的文件。若不借助音乐、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不将党建知识与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不将党建教育活动变得立体、生动、具体、形象、鲜活,就很难有成效。因此,制作内容贴近实际、简单易懂,能寓教于乐党史、党课微视频,以智能手机等终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QQ、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等党员教育平台为载体,形成主动适应教工党员审美趣味的党课模式已成为潮流。善于利用新媒体多模块设置的功能,增设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模块、党员在线学习模块和党务干部网上培训模块、在线考试模块等,让教师党员只需要简单点击,就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增设学习资料下载、转发、点赞等功能,增加新媒体学习的趣味性;增设网上互动交流模块,让学习者可以交流思想,共同探讨;增设其他知识模块,如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科学知识模板,让教师党员的知识组成丰富起来;要及时更新党课内容,持续吸引学习者。开通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党员理论学习激励活动、排名活动,不定期推送最新党建工作资讯。同时结合传统组织活动形式,使党员教育卓有成效。

(六)充分利用党建契机提升基层教工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在进行党建的同时,鼓励教师党员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鼓励其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形象,在思想上、业务上共同积极发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充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教工党员直接或间接地服务社会。“走出去”即党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基层,实际参观访问,如走访养老机构、乡村卫生所、月子会所和保姆公司等,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切入点,开展知识宣讲、实操演练等活动,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提高理论与技能水平。“请进来”即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外人士、企业家等作专题报告或开经验分享会,听取他们对基层教工支部及教师党员服务社会的建议。

综上所述:基层教工支部必须凝心聚力,教师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争取在党建工作上更上一个台阶,以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师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推动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卢敏.加强高职院校教工支部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工支部建设为例[J].管理观察,2018(15):144-146.

[2] 李文彬.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10-12.

[3] 许瀚月.基于实证的教师党员新媒体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9(12):186-188.

[4] 章志图.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04):63-65.

[5] 张云河.基层党组织“1234”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工支部工作纪实[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0):182-185.

[6] 徐清.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四抓四强四创”创新模式[J].文教资料,2019(10):137-138.

[7] 王瑞,罗吉红,吴书东,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9(15):43.

推荐访问:教工 支部 党建工作 基层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