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5-09 16: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历史教材作为千百万师生使用的最大众化的书籍,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但一些教科书使用多年却仍有一些瑕疵有待完善,如岳麓版必修1中国史专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关于“春秋末期”“七大国”说法的质疑

教材内容不应该前后矛盾。而教材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断言:“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1]关于春秋时期的起止,“学界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三家灭智。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2]显然教材采用第一种说法“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进入战国时期”[1]。然而,在公元前475年左右,晋国尚属于大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晋静公,彻底瓜分晋地,晋国灭亡),尚未被肢解,韩、赵、魏不过是晋国旗下的大宗族而已,他们的地位尚未得到周天子与各诸侯的认可,远远还没有“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谈何“春秋末期,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怎么形成了“春秋七雄”?明显,该论述属于前后文相互矛盾。战国七雄的局面应该形成于战国中期。此外该课对于各大国国君称王问题的表述也值得商榷,其实早在西周晚期楚国国君就已经尝试称王了。熊渠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史记·楚世家》)为由,不仅一度僭越称王,还封自己三个儿子为王(后怕暴虐的周厉王报复而自行去王号)。春秋早期,楚国的熊通于公元前704年又自立为王,之后楚国国君世代称王,比如学生颇为熟悉的春秋霸主“楚庄王”等;春秋晚期,吴、越等国君主也僭越称王,教材对春秋大国国君称王之事略而不谈,仅表述为“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成‘王’”[1],似有不妥。

二、关于兴中会成立背景编排的商榷

教材的编排应讲究逻辑与顺序。而教材第15课《辛亥革命》记载:“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笔者认为,这种编排容易使学生误认为1901年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就是兴中会成立的背景——孙中山是由于义和团的失败、清政府的“新政”而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而孙中山所领导的兴中会实成立于1894年。教材如此编排衔接易给学生造成理解偏差。

三、关于民盟成立时间的纠正

历史时间应该力求精确。对于中国民主同盟(前身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的时间,教材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各民主党派的由来”中表述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在重庆成立”[1]。民盟的成立经历了重庆秘密成立与香港公布《成立宣言》两个阶段。民盟官方网站介绍说“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3],而在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正式在香港创刊发行”[4],之后“1941年10月10日,在香港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3]。若取10月,就应该表述为“于1941年10月于香港成立”,毕竟当时不少民盟的主干人员就在香港。但笔者认为,民盟处于秘密成立阶段其实就已经宣告成立,时为1941年3月于重庆。

好的教材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也是我们广大师生共同的期待。而教材无疑要与时俱进,知错善改。如今学界同仁对众多教材有不少纠错、献疑,希望能引起编者的关注并引鉴、更正。

参考文献

[1] 赵世瑜.历史必修一[M].长沙:岳麓书社,2013.

[2]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201/4964267.htm?fr=Aladdin.

[3] http:///mmgk/jianjie/11796.aspx.

[4] 薛启亮.中国民主党派史丛书—中国民主同盟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推荐访问:商榷 几个问题 必修 值得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