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5-09 13: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内容实现的重要保证。面对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正确认识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索新时期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基本思路和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理论武装 载体 创新

[作者简介]韦廷柒(1957- ),男,广西柳江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赵金和(1970- ),男,广西荔浦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院校理论武装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编号:08BKS010)和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08C06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9-0053-02

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是指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过程中承载并传递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信息,能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主体所操作并与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主要有文化载体、大众传媒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教学载体等。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内容的承载体,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内容实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高校党委十分重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地分析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索新时期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基本思路和对策,是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理论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一、当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环境有待优化。近年来,高校党委高度重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首先,部分高校领导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部分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出现偏差,导致部分高校师生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再次,部分高校的各种场、馆、室、厅、楼的设备陈旧落后,已不能满足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开展的需要。第四,部分高校周边开办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服务场所,大都以赢利为目的,有的甚至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东西吸引青年学生,直接影响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正常开展,不利于良好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环境的形成。

2.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教学载体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学载体是指由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教学载体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种形式。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效。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致使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创新,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建设,是当前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文化载体创新的定位有待确定,形式有待完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当前,部分高校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文化载体创新的定位不准确,把校园文化简单地看成校园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涵盖的内容、表现形态、作用、功能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等存在着片面理解,忽视校园文化载体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甚至认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可以了,觉得运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是搞所谓“花架子”。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还存在内容单调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影响力。

4.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大众传播载体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有待完善。大众传播载体就是信息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向大众传播各种信息的载体。大众传播载体主要包括三类形式:印刷媒介载体、电子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网络载体是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载体,它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前最重要的大众传播载体,也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最现代化的载体。网络载体具有交互式、受众广、容量大、节奏快、多功能、虚拟化、无屏蔽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以其丰富的理论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无序性等特点,网络载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同时,也可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息。因此,当代发达的大众传播载体向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校园活动载体形式和内容有待完善。一是部分高校党委对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热情不高,表率作用不强;集中学习方式简单,效果不佳;制度执行不力,学习计划不能落实;联系实际不紧,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等。二是部分高校党委忽视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党群组织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把党群组织活动与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割裂开来。三是忽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正确引导,未能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社团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四是忽视国家重大纪念节日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作用,未能把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五是未能充分运用高校党校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6.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管理载体有待完善。首先,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尚待健全,主要是缺乏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评估制度,反馈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这些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各个环节和渠道的畅通,影响到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其次,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尚待加强建设。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虽不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但是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当前部分高校忽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队伍建设,致使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者的地位待遇未能获得改善,因而无法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中来,进而影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管理载体的创新。

二、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基本思路

1.党委要高度重视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首先,高校党委要切实把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管理体制。高校党委要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党员对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把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其次,要加大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经费投入。高校应根据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全面改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环境。

2.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必须尊重广大师生在校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生活学习等需求,回答他们的困惑和问题,调动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不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原则确立起来,而且在目标要求、创新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实施等环节中,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要“时代化、大众化”。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要注重加强具有时代特点和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目的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广大师生头脑,为广大师生所掌握。实践证明,只有注重运用具有时代特点和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才能极大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目的。

三、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载体创新的对策建议

1.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创新。营造多层次、高品位、高学术性的校园文化,使广大师生通过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政治理论教育,寓高校理论武装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校园文化成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载体。首先,加大校园文化设施创新,进一步加快校园广播、影视、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校报等建设,加快场、馆、室、厅等场所和现代活动设备设施更新。其次,加强校园环境布局、规划,使校园文化创新,融文化性、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类文艺竞赛活动,寓高校理论武装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第四,完善校园文化制度,逐步健全校园文化场所管理、校园文化设施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管理、高校社团管理、校园网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校园文化创新规范化、法律化。第五,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的督管和检查,改善校园文化周边环境。

2.加强校园活动载体创新。营造多层次、高品位、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师生通过党委中心组、学术社团、创优评先等活动受到理论教育,寓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于校园活动之中,使校园活动成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载体。首先,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精心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建立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档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效果。其次,进一步发挥工会、团委、学生会等党群组织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把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融入党群组织活动之中。再次,科学运用节日载体。国家重大纪念节日记载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资源,把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七一”“八一”“十一”及一系列重大意义的节日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活动形式。最后,加强高校党校建设,运用好党校这个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师生开展高校理论武装工作。

3.加强大众传媒载体创新。营造多层次、高品位、形式多样的大众传媒载体,使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师生通过大众传媒载体受到理论教育,寓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于大众传媒载体之中,使大众传媒载体成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载体。首先,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教育功能,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掌握网上教育主动权,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创建专门网站,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其次,创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信息传播方式,综合发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等正面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开展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活动,形成通过高校大众传媒全方位开展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格局。第三,加强对高校大众传媒的管理监督和技术控制。进一步完善大众传媒的管理监督和技术控制的规章制度,加强高校大众传媒管理和技术监控,从源头上杜绝有害信息,确保校园大众传媒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

4.加强校园管理载体创新。首先,把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校管理活动之中,纳入高校的目标管理之列。其次,改变过去高校传统的管理即管人的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使高校的管理服务于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再次,健全管理载体创新规章制度。一要建立指导性规章制度。如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中心组学习制度,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的布置和检查总结制度、思想动态分析制度、网络监控管理制度等。二要建立健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的激励和约束规章制度,激励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者,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高校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第四,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改善高校理论武装工作者待遇,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高校理论武装工作队伍中来。

5.加强教学载体创新。首先,进一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着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校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融高校理论武装工作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加强高校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普遍讲授与专题讲授结合、通俗易懂语言与专业术语相结合、基本原理与生动鲜活的事例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次,培养一支既信仰与精通马克思主义又熟悉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队伍道德修养,培养教师敬业爱生职业道德。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教师队伍准入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湖北宣传,2006(6).

[2]胡益华.关于当前理论武装工作发展态势的分析与思考[J].前沿,2007(12).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寇清杰.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6]毕德.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7).

推荐访问:载体 武装 对策 面临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