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东方理论及其时代意蕴

时间:2023-05-09 12:12:2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它主要包括民族殖民地学说、“迂回”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列宁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分析和研究列宁东方理论,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列宁;东方理论;历史地位;民族革命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4)12-0004-06

[收稿日期]2014-09-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毛泽东推进列宁东方理论中国化研究”(2011BKS002);教育部专项任务“列宁东方理论中国化研究”(13JD710047)。

[作者简介]胡运锋(1977-),男,河南许昌人,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列宁东方理论是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它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南。准确把握列宁东方理论的科学内涵,科学评价列宁东方理论的历史地位,深入挖掘列宁东方理论的时代价值,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列宁东方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理论是列宁东方理论的主要渊源。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出发,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和形成了东方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打破了封建时代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封闭状态,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增多,落后国家有可能在借鉴发达国家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本国的跨越式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以当时的俄国为例,指出,俄国公社“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1](P575) 。而“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1](P464)。他们认为,俄国爆发的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是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号,一旦俄国爆发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将推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造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势。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在西方革命的影响下,东方其他落后国家也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理论,成为列宁东方理论直接的、主要的思想来源。

第二,普列汉诺夫东方理论是列宁东方理论的重要渊源。普列汉诺夫虽然与列宁在俄国革命道路问题上产生过严重分歧,但他在反对民粹派的运动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对列宁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普列汉诺夫认为,历史规律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期,但历史规律的同一性,并不排除各个民族历史进程的相对特殊性。这是因为,历史进程除了受历史规律的制约外,还受到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任何社会都存在于自己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这个历史环境也许——而实际上亦时常有过——和其他民族的历史环境很相类似,可是永远也不会和永远也不可能和它完全一样。这给社会发展的过程加上了异常有力的多样性的因素。”[2](P165)他从俄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出发,反对民粹派关于马克思主义只适应于西欧而不适应于俄国的错误观点;批判民粹派把俄国农村公社理想化,把农民看成是天生社会主义者的错误主张,指出俄国革命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并强调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批判民粹派夸大个人作用和主张恐怖策略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正确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普列汉诺夫的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曾指出,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3](P308),他明确承认,自己“曾从普列汉诺夫那里学到很多东西”[4](P748)。

第三,俄国民粹派村社理论的合理内核为列宁东方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民粹派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严重的分化和流变,其理论也不乏谬误之处,但民粹派关于俄国未来社会发展道路的一些理论尤其是其村社理论中的一些合理内核,为列宁东方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民粹派看到了俄国及其村社不同于欧洲的特殊性,“我国内部发展的道路始终是自己的,与欧洲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的国家是在与欧洲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条件和形势下形成的”[5](P325)。他们根据这种特殊性,提出了俄国在村社基础上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可能。“那种认为俄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意见,我们看不出其根据何在。”[5](P494)他们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关于建立严密革命组织的理论,为后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列宁曾指出,民意党等组织是“大家应当奉为模范的出色的组织”[6](P344)。民粹派看到了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号召“到民间去”组织和发动农民,并主张到工人中进行宣传活动,这些思想为后来列宁提出工农联盟思想提供了有益启示。此外,民粹文学有着丰富的调查统计资料,列宁曾多次加以引用。由上可以看出,民粹派关于俄国特殊发展道路理论的合理内核,也是列宁东方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二、列宁东方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族殖民地学说。除俄国外,东方国家大多都是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的危机和矛盾异常尖锐,日益造成革命的形势,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深入分析了民族殖民地国家的特殊国情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系统阐述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的基本问题。他认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前的关系还占统治地位,人民在国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这些国家革命的任务就国内来说,“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7](P232),就国外来说,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他指出,民族殖民地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唤起农民的参加。农民“能够成为完全而又极其彻底地拥护民主革命的力量。只要给农民以教育的革命事变进程不因资产阶级叛变和无产阶级失败而过早地中断,农民就必然会成为这样的力量”[8](P604)。由于民族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带有先天的局限性,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中应该担负起领导者的重任。他认为,民族殖民地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不能不卷入世界革命的总潮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并在先进国家的帮助下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9](P281)

第二,“迂回”过渡理论。东方落后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列宁在总结俄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迂回”过渡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政权,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政权巩固以后,继续通过“战时共产主义”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我们曾尝试用所谓正面攻击的办法来直接完成这项任务,但是失败了。”[10](P258-259)实践中的挫折让列宁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10](P201)所谓特殊的方法,就是“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11](P244),即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小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利用商业、市场和货币的作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俄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生产力开始恢复和发展,人民尤其是农民对苏维埃政权更加拥护和支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及其成功实践证明,“迂回”过渡,是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理论。列宁毫不回避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他指出:“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它继续到获得最终胜利,即完全组织起社会主义社会,就比较困难了。”[12](P793-794)他把在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容为攀登一座未经勘探、人迹罕至的高山,遭遇巨大的困难和曲折在所难免。列宁提出,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在缔造前所未有的新型国家制度这种全世界历史上新的事业中,难道能没有失利和错误吗?我们一定要百折不挠地努力纠正这些失利和错误,改变我们对苏维埃原则的实际运用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状况。”[10](P244)尽管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这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10](P246)

第四,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列宁指出,为了争取东方被压迫民族革命的胜利,除了国际无产阶级应当给予帮助和支持外,首先应该在这些民族中组成能够独立进行斗争的党组织。他认为,共产党组织是领导被压迫民族实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基干队伍”, 离开这支领导核心队伍的领导,要想跃过资本主义阶段并跨进社会主义社会,那只能是白日做梦。由于东方落后国家的主要人口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了保证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8](P312)同时,为了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铁的纪律。“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13](P254)列宁的建党学说,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的号召之下组织起来的,是共产国际派人来帮助组织的”[14](P403-404),“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15](P1357)。

三、列宁东方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和全人类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列宁东方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东方落后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出东方落后国家革命的任务,对内主要是反对中世纪残余,对外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组织和发动农民,联合资产阶级,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革命胜利后,东方落后国家将在先进国家的帮助下,“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东方落后国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将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甚至会发生严重的挫折。列宁东方理论揭示的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与建设的特殊发展规律,以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这些国家中的具体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全人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是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二,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20世纪上半叶,东方落后国家大多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落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下,这些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深重。无产阶级如何在这些国家里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并走向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不到现成答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在指导东方其他落后国家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落后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东方理论,为包括中俄在内的东方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和理论武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经常阅读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并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依据列宁过渡时期学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又多次号召全党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相关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东方落后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列宁东方理论的科学性,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坚持列宁东方理论的必要性。

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它是列宁东方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首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东方理论在立场、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东方理论都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其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东方理论在内容上具有承袭性。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直接渊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列宁过渡时期学说的运用和发展;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先导;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是列宁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再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东方理论在方法上具有相同性。二者都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东方落后国家实际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特征;坚持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四、列宁东方理论的时代价值

第一,走自己的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列宁曾经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16](P777)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国情不同。因此,在本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是必须的,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7](P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绝不应该是一种模式,更不应该将一国经验作为固定模式到处复制,而应该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独特创造。同样,在日益多极化和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一切社会制度和模式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都有其使用的特定范围,决不能向别国输出与复制。被吹嘘为能够克服世界一切弊病的美式民主并没有给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带来福音,国内外甚嚣尘上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决不是中国的改革方向。我们必须破除迷信,丢掉幻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第二,紧紧扭住发展这一要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的,这些国家虽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赖以需要的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这个基础却不可或缺。因此,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7](P2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既面临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占据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国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排除一切发展障碍,破解一切发展难题,吸收一切发展资源。否则,人们就会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17](P354)

第三,正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出现得比较晚,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也不长,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多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它在前进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一时的挫折和暂时的反复难以完全避免。“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18](P263)苏东剧变后,邓小平也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7](P383)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日益显现,有些矛盾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还比较尖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会出现的必然现象,同时也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去化解这些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要在继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决不能一出现问题就怀疑党的领导,一遇到挫折就否定社会主义。要坚持难而不惧,险而不避,挫而不折,把正视矛盾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迎接挑战与坚定信念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普列汉诺夫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 克鲁普斯卡娅等.回忆列宁(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 论无产阶级政党[C]//.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论资本主义[C]//.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论社会主义[C]//.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家芬

推荐访问:意蕴 列宁 理论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