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的文化交往

时间:2023-05-09 09:06: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何香凝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以其民主思想、革命活动和艺术成就行世。她是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之一,是最具资历的民国十三年的国民党党员,是中国最早东渡日本留学的女性美术留学生之一,是民国时期最早萌生妇女解放观念的女性之一,最早倡导和组织了中国的“三八”妇女节活动,更以八十岁高龄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职。其社会活动丰富而具体,所经者多系历史大事,往来者多为时代名流,人际交往活动影响深远,牵涉到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的方方面面,凸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

作为革命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何香凝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的、政治的、文人的、艺术家的群体都有广泛联系,与爱国政治家、文人、艺术家的交际尤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剪辑何香凝的人际交往,勾勒出一位爱国女性的性格缩影,亦映射出时代转换、社会变革在个人身上遗留的痕迹和影响。

一、延安来信

1937年6月末,何香凝在上海接到一封延安来信:“香凝先生: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承志在此甚好,大家都觉得他好,望勿挂念。十年不见先生,知比较老了些,然心则更年青,这是大家觉得的。看了柳亚子先生题画,如见其人,便时乞为致意。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二个拿句老话说叫做人中麟凤,只不知他现时的政治意见如何?时事渐有转机,想先生亦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须作甚大努力方能达到。敬祝健康!毛泽东上,六月二十五日。”

延安来信穿越白色恐怖到达上海,记录了毛泽东和何香凝在特殊年代的“国共之谊”,二人分属不同的党派,但理想相同,连接两人友谊的路径,一是国难,二是统一战线。国难是大的社会环境,统一战线是二人斟酌时事所选择的救国路线,党系有别见识却契合。

毛泽东尊称何香凝为先生,是对何香凝的特殊尊重和肯定。此信涵盖的内容丰富,如毛主席与何香凝的礼尚往来、二人对于信仰的理解和追求、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毛主席对何香凝绘画艺术的理解、何香凝的绘画风格、何香凝与柳亚子的合作旨趣、对柳亚子的赏识、何香凝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爱子廖承志的革命成长经历、对于“何画柳题”的理解等等,短短三百字,小中见大,言简意赅。

二人同为统一战线人物,基于共同的民族信仰,在国家和小家的概念中,以国为重,不惜毁家纾难,何香凝曾疾呼“举家何惜供牺牲”,故主席从画中看到“斗争之意”。毛泽东称赞柳亚子是“有骨气的旧文人”,柳亚子是何香凝的书画知音,声气相投,间接亦暗指何香凝是“有骨气的先生”。

此后何香凝屡发声明支持中共的革命立场,屡以书画募捐,秘密为红军筹集经费、医疗用品,例如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和一碗饭运动等,为中共举步维艰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春,何香凝应中共中央邀请,携女廖梦醒、长孙廖晖等到达北平,朱德、周恩来夫妇及黄埔军校毕业将领、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前往迎接。当晚毛泽东在怀仁堂设宴欢迎何香凝,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建国后,何香凝担任了一系列的国家职务,如侨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国运繁荣渡白头”,安享晚年。

二、姊妹情深

宋庆龄是何香凝的终身挚友,皆巾帼翘楚。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多年担任宋庆龄的私人秘书,随侍左右,情同母女。何香凝和宋庆龄的交情有多深?先看如下履历:

1915年10月25日,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携子女廖梦醒、廖承志在东京参加孙中山、宋庆龄夫妇的婚礼。何香凝绘制国画《万派朝宗》,作为贺礼。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何香凝奔走营救孙中山、宋庆龄。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病重,何香凝取道上海赴北京陪护。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陪同宋庆龄治丧。

1929年6月1日,何香凝陪同宋庆龄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国葬仪式奉安大典。

1929年9月18日,何香凝与宋庆龄分别从上海、广州出发,辗转到达欧洲。

1931年11月28日,“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从法国抵达上海,下船后即赴莫里哀路宋庆龄宅会晤,投入抗日热潮。

1972年9月1日,凌晨3时,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吐长辞,终年93岁。宋庆龄第一个赶往医院致哀。

1972年9月5日,党和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为何香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宋庆龄致悼词。

1973年1月,宋庆龄作《何香凝——一个坚定的革命者(18771972)》,记述何香凝的革命事迹

以上经历在宋何的交往中尚百不足一,作为孙中山最信赖的朋友,何香凝是国父遗嘱的见证人之一,在宋庆龄生命中具特殊意义。宋何同为进步女性,志同道合,且身世仿佛,宋庆龄留美,何香凝留日,受到民主独立和平观念的影响,痛失革命爱侣后都革命志向不辍,从基础上奠定了两人交往的默契性。

从二人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来看,颇具共同语言。宋何皆不畏强权之“强项令”,在革命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在道路以目的政治恐怖中,不惧生死,仗义执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柳亚子曾言“整个的国民党,弄得只剩下两个女人,中山有灵,真要痛哭了”,盛赞宋何二杰不惧蒋介石的白色恐怖。

值得关注的是,宋庆龄也喜爱绘画,虽然宋何同样具有左派的一生,但宋画中流露出浓郁的女性色彩,而何画却有刚健的男性气度,这也是二人投契相照的表现。在许多时局问题上,宋何充满互补性合作,根据境况商讨合作方式,宋庆龄不适合出面讲话的场合就由何香凝举旗,以期达到最好的宣传和促进效果,如民革成立时,何香凝出面牵头,宋庆龄则于幕后督促配合。

宋何的交往,绝非泛泛的儿女之情,更多的是站在国家、民族利益上患难与共的高层次交往,其投契从追随中山之时缘起,从未陨落。不管革命形势如何风起云涌,宋何姐妹总是并肩而立,拥护三民主义,倡导中山精神,一以贯之。每年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何香凝都要撰写文章、发表声明或接见记者,号召铭记三民主义、继续革命精神以纪念孙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令人钦佩。何香凝曾赠《菊石图》给宋庆龄,题诗:“惟菊与石,品质高清。惟菊与石,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皓月。惟菊与石,品质高洁。”以菊和石的高洁和硬朗来喻二人的品德和情感。

三、知音雅集

何香凝的艺术活动没有门户之

见,交往的艺术群落主要有三个:早年她主要和岭南画家来往,“二高一陈”都曾是其笔墨之交;中年时和海派画家组织寒之友社,诗文唱和;晚年长居北京,与京津画派名家多有往还。总的来说,主要是海派文化圈和京津文化圈两个组合。何香凝的艺术生涯中,雅集是解读何香凝人际交往的重点,从她交往人群的变化,可以窥见她艺术思想的发展规律。

战争时期,雅集是何香凝在政治失意的背景下寄情言志、寻找盟友的重要方式;和平年代,雅集是何香凝与书画同仁交流笔墨之道的艺术活动。不同时代的雅集,目的不一性质不同,绘画的趣味和格调自然有异。早期的雅集以艺事喻政事,是特殊政治环境下具有相同政见理想的文人自发的爱国行为,此时期画风疾劲硬朗,题跋悲愤有力;后期的雅集多交流技艺,合作绘画,国家初建,百废俱兴,何老的绘画明艳爽朗,题跋也奋进昂扬。

何老生活在社会形态转折的历史大环境里,其画风也跟随时代变幻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正是“画与时迁”。其中,柳亚子是何香凝合作最多的寒之友社社友,作为个人,何香凝在书画上与柳亚子有着最为广泛、最为深切的交往,柳亚子为何香凝所作的诗文数量之多、意义之丰富、时间跨度之长,在《柳亚子选集》中都属罕有,无论是时间、空间上,还是题画诗的数量、质量上,都堪称之最。这也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二人友情的深厚和志向的吻合。早在20年代初,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就双双加入柳亚子组织的南社,1923年三人有了见诸记载的诗文唱和,标志着柳廖何之间具体的、深层意义上的交往的开始。柳亚子为何香凝写的题画诗共计有六十余题、百首以上,被称为“何画柳题”,其根本意义在于柳诗能够点明何画的精神意义,且观如下两首:

雪月交辉意态殊,直教画出岁寒图。栋梁大厦心原在,羞向秦庭作大夫。

为谁来补破河山,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

二诗是“何画柳题”中的点睛之作,从中可以瞻顾到何柳二人心性相通之处。“何香凝的艺术取向是鲜明的,在她心目中国家、民族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艺术是第二位的。”何香凝的艺术活动大多为推动革命而为,她一直以画换钱支持革命。柳亚子之所以乐于为何香凝题诗,源于共同的革命信仰和爱国情结,廖承志曾阐释道:“待到(何香凝)真正重对画桌时,天空已布满阴霾。她眼见工人、农民和共产党员,大批被屠杀,到处是断肢残骸,而那些魍魉魑魅,却朝衣玉带,相庆弹冠……她这时期的画,等于把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对何香凝的悲愤情愫,柳亚子最为熟稔,“为谁来补破河山”一诗即是同南京政府决裂的“宣言”。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亚子题诗是阅读何香凝寒之友社时期画作的机枢所在。“柳题”语似天成,善达画意,山水花鸟本无情思之物,题诗赋予其象征意义,使画面和题诗增益联系。柳亚子善于借山水追思河山,借花鸟抚惜黎民,借恶虎怒斥当局,借雄狮勖励将士,使何香凝绘画的艺术旨趣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何香凝早年喜画雄狮、猛虎,借喻时事,柳亚子在何香凝20世纪20年代初所作题为《国魂》的雄狮图中赞扬“国魂招得睡狮醒”,到30年代时却一转豪迈基调变为“猛虎在深山”“俨然百兽长”“终落猎人网”的抗议和谴责,“苛政猛于虎”,正是深意所在。柳题深得何画之心曲,故能画龙点睛,处处契合。

四、题跋合作

以画言志,以画寄情,以画鉴史,题跋是画面的关键因素。拜览何香凝的画作,题跋每多星汉上语,堪称无价之宝。何香凝的作品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之间的合作和题跋犹如一段无声画史,勾勒出其人生的轨迹。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像何香凝的书画一样得到如此之多国家领导人和文化名流的高度称赞和题跋,这与何老的人格魅力、境界旨趣是分不开的。

何香凝的书画常常前题后跋,为其题跋的国家领导人有刘少奇、陈毅、沈钧儒、谢觉哉、吴玉章、董必武,文化名人有柳亚子、张伯驹、钱瘦铁、贺天健、于右任、徐悲鸿、叶恭绰等。题跋就是何香凝的人生胜迹图,记载着她的人际交往,晚年为何香凝题跋的多是政坛高官、文坛名士。何香凝亦热衷于合作绘画,和潘天寿、傅抱石、陈树人、徐悲鸿、经亨颐、王一亭、张聿光、王雪涛、钱瘦铁、贺天健、张伯驹、潘素、李秋君、李祖韩、陈半丁、胡佩衡、溥松窗、溥雪斋、吴镜汀、郑淡然等人都合绘甚多。爱子廖承志遗传其绘画天赋,不学而能,常在何画上“点睛”(绘制人物),诙谐生动,书画合作是母子天伦之乐的重要表现形式。

郁风曾经写道:“她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后,我每次去访,她总是高兴地给我看她和一些老画家合作的画。在她的案头也经常放着只画了一棵松树,一块石头,或一枝梅花的未完成作品。有一次她对我说,‘我没有力气完成了,请别的画家来补成一张好画,我也一样高兴啊!’”何香凝喜欢合作绘画,一来体力有限,合作可使残画完善;二来笔墨往来,别具意趣。不管是在政治领域还是艺术领域,何香凝都称得上德高望重,大家亦以同她合绘或题跋为乐事。从何香凝合作绘画或者题跋的成员结构,亦可以看到何老的价值观和择友观,她曾与蒋介石政府决裂,拒绝薪俸,卖画为生,“不使人间造孽钱”。好友于右任因借题跋替国民政府说项,被何柳唾弃,成为“青山诗话事件”。从画面因素看何香凝的社交圈,爱国人士多,国民党左派多,其择友观与绘画旨趣相吻合。

何香凝喜画不畏严寒、凌雪绽放的梅花,晚年时曾立志画百梅图,送给国家领导人每人一幅,此宏愿因健康状况未能完成。她家客厅挂着“诗人元帅”陈毅题跋的梅花,清劲瘦瘠,风骨峭寒,乃何老82岁高龄所绘,题诗日:“高松立海隅,梅菊为之护。幽兰亦间出,清泉石中漱。绿竹更悠然,岁寒挺如故,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但祝两繁富。”题诗赞美了何香凝的高洁品质和艺术表现力,亦表达了对革命老人、艺术前辈的美好祝愿。何香凝的一生以身许国,以画报国,时代映衬了她的成就,艺术凸显了她的气节,她笔下的梅花凌雪怒放,她以此比喻自己的情操。

黄宾虹把绘画分为三类,一是文人画,即金石家、词章家之作;二是名家画,即南宗画、北宗画;三是大家画,不拘家数和宗派。以此检视,何香凝的绘画堪为大家画,她在艺术上从无门户之见,其艺术成就和国难、革命紧密结合。“文艺以人传”,在欣赏何老的绘画的时候,应该联系她崇高的气节、坚定的意志、左派的一生,如同她笔下墨梅伸展出的冲天寒枝,宁折不弯。革命老人、艺术大家、华侨的贴心人,何香凝以其多领域的巨大成就受到后人的尊崇,让我们谨以此文向何香凝先生致敬。

推荐访问:交往 文化 何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