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实“五大规划”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哈尔滨科学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3-05-09 08: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更是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一年。

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落实“五大规划”为引领,着力在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奋力开创哈尔滨科学发展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主要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凝聚更大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坚持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立足点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年活动,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大上项目,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突出抓好34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食品产业项目,叫响“寒地黑土”品牌,确保食品工业总产值两年内实现2000亿元。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突出抓好重大技改项目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力争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做强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6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和信息产业,开工建设统一食品产业园等项目100个,确保凯斯纽荷兰等60个项目竣工投产。高新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城,加快推进中凌信息哈尔滨基地等20个项目建设,确保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52个项目投产运营。利民开发区立足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抓好国药物流等35个项目,确保哈药总厂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招商、科技人员创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着力培育和储备一批科技创新型上市资源。实施“科技创业引导专项计划”,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扩大招商引资,做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大招商工作机制,着力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板块招商,更多引进投资强度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牢牢把握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方向,着力在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上迈出更大步伐。大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抓好方正、阿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家试点,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土地纠纷仲裁机构,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阿城等区县与农垦开展场区(县)共建。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坚定不移走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之路。加快发展食品制造等八大产业、乳制品等三大养殖加工板块和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突出抓好五常金福粮油、尚志汇源果蔬、通河北药、依兰30万吨稻谷加工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双城雀巢、宾西牛业等50户龙头企业,确保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要事共商、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使命。突出抓好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新建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60个,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亿斤以上。抓好“菜篮子”工程,全市蔬菜面积扩大到175万亩,畜产品总量提高到310万吨,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大兴农田水利,修复重点水毁工程85处,新建续建沿江泵站19处。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新增农机具4500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8%以上。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创新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为牵动,重点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突出抓好南岗、香坊、方正、通河、木兰整区县推进,宾县居仁等10个整镇推进,6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三、努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国家和省打造“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大都市圈的战略部署,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调整,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提高控详规划的覆盖面和控制性。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城市功能。坚持需求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延伸打通一批主干街路,实施三环、四环互通工程和出城口道路建设,配套推进城区干道支线“微循环”畅通工程,新增道路100公里。建设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启动规划哈阿轻轨,推进哈西地铁联络线工程。积极配合铁路、航空部门,抓好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改造、哈齐客专、哈佳哈牡快速铁路、太平机场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辐射全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强城市管理。突出区街责任主体作用,积极落实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城区机械化清扫和清冰雪率均提高到70%。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市场摊区等脏乱差环境,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垃圾管理体系,严厉查处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促进新区融合发展。统筹新老城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通黄家崴子路、江北东环路等一批主干道路,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有序衔接、联网运行。继续完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新区延伸,创造条件让新区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四、更加有效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全力整治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着力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着力改善水环境。持续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阿什河综合治理力度,重点启动群力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确保朝阳镇等3个污水处理厂通水调试。全面推行“一河一策”治污模式,严格落实水质严重超标流域限批政策,确保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节能与排放双重监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使其更好发挥对俄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作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真正把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哈尔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确保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动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努力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做好政府改革这篇文章,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项目评估清理机制,实行审批项目清单制管理。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实体大厅、网上虚拟大厅和服务云平台建设,全部取消市本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切实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下放事权,该由区县(市)管理的一律下放到区县(市),该由市场调节的全部放开,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到底。把该管的事情管到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全面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规划,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突出抓好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申建、内陆港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整合,积极探索建立中俄(哈尔滨)自由贸易区。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制定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市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私募债、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债券、股权融资。

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全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6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303亿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关孩子成长,事关千家万户,必须持续加大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7所,完成14所学校危房改造和75所学校供热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五大群体创业工程,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最大期盼。我们要继续加大建设和供给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房2.25万套、竣工1.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32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棚改项目47个、145万平方米,惠及棚改居民1.9万户,努力让城乡困难群众圆好“安居梦”、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安全之网。我们要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持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允许农村、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转移接续政策。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保障水平,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适时启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抓好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力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50%,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性报销补偿比例不低于80%。力求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转诊合作机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力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8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努力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满意。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等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镇)、村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南岗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层次和水平,广泛开展高雅艺术普及活动,着力打造百年交响乐团,高质量办好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加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以打击犯罪和确保交通、消防、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持续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

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外事侨务、国防建设等工作,努力把哈尔滨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李舶)

推荐访问:哈尔滨 五大 奋力 新局面 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