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华人华侨海外参政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3-05-08 18: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西欧是浙南华人华侨的重要聚居地,这里的华人华侨与国内沪杭宁地区华人华侨的显著区别是虽在整体文化水平、经济实力上不及后者,但却更倾向于从政,此中原因是引发笔者探索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本文拟借助场域理论,通过对在欧青田华人华侨从政的动机、路径、方法的研究,寻找一些海外华人华侨参政的共性因素。

关键词 华人华侨 参政 动机

作者简介:褚乐平,丽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华人华侨。

中图分类号:D6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180

从政不仅是浙南地区华人华侨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们寻求家族荣耀和被尊重的一种方式。本文试图以侨乡青田的海外侨领们为对象,从场域的角度,以从政路径为突破口,探索侨领实现从政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行为对自身和其他华侨群体的影响,以期对大陆未来侨务工作的开展和侨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参政动机及现状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有人将其看作经济资源),许多时候表现为名誉、地位等无形的评价标准,因其活动空间的有限性(议员数量、政府职位等都是相对固定的),为了获取更多的执政人数,代表不同场域的各利益群体之间会展开竞争和争夺,力求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缩小对手的权力空间。而国家为了社会公平和维持各方势力的平衡,往往会出台一些保护弱势集团利益的举措,这些政策给以少数族裔形象出现的华人华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对海外华侨而言,参政是他们在华侨群体中体现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而由此产生的符号商品——成为政治性侨领又会使他们比其竞争对象拥有更多的价值,在未来可能衍生出诸多无法想像和令人惊喜的其他资源。正是这一巨大诱惑,使海外青田华人华侨从政热情高涨,并在浙南华侨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只要具备从政条件,就向往从政的风气。

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从政都须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同时,从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和个人情感意愿的强烈与否决定的。本文之所以以侨领作为主要调研对象,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在场域中占据的特殊地位和优势使其具备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先行者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青田侨领们学历偏低,初到海外时都是从社会的最低层开始打拼,艰难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提升社会地位的愿望异常强烈。因此从个人意愿上来说,海外奋斗的苦难经历使其意识到,想要在主流社会立足,并在住在国获取相应的政治经济利益,就必须首先获取政治地位。而作为自主性程度最低的政治场域,没有特别严格的入场资格要求,它为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的侨领们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才华的机会;而大陆政府对“侨”的特殊重视也使他们能从中获益。

海外青田侨领从政有两大不足:一是绝大多数都是新生代华侨,出国时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由于缺乏政治资本(如社会地位、知名度、威望等)的累积过程,仅靠金钱是无法确立对各种政治资源的有效垄断的,更何况大多数侨领的经济实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如果没有祖籍国(中国大陆)的帮助,即使在少数族裔群体内部政治權力的争夺中他们也往往处于劣势;二是从政侨领的政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当前的从政人群看,在海外有艰难生活经历或在大陆从未在政治上有所发展的人从政意愿特别强烈。目前在西欧政府部门供职的较为成功的青田侨领中,4名议会议员,2名政府官员在大陆时都仅是初中学历。 而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海外华人华侨中的高学历者却普遍厌恶政治,特别是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因国内政治失意而出国的,因此从政热情淡薄。据2012年《青田华侨史》所录,115名青田籍华人华侨高级知识分子中,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仅3人,占总数的2.6%,而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的却有70人,占总数的60.8%。

二、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华侨作为一个跨国界的社会群体,虽然表达政治意愿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由于文化的同宗性,在模式和路径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果我们将侨领实现政治意愿的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在路径的选择上他们往往会采取以下的模式,即先为自己构筑两个大的政治场域,一个在中国大陆,另一个在海外(主要在住在国)。侨领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两个场域的交叉部分,由此他不仅可以掌控这两个空间内的所有动向,而且是否实现两个空间的互动交流,决定权也掌握在其手中。

(一)海外路径的选择

在对大陆和海外两个政治场域的经营上,因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他们采取的行动方式和策略也有所不同,但在每个场域内部,不外分对内对外两个方向:在海外,主要是华人群体的圈内和圈外。首先,考虑到西方的具体国情,在对外方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针对西方民主化程度高,政治透明的特点,侨领们主要采用接待中外政要,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参选助选政府官员的方式。根据社会资源理论,社会地位越高,发展社会联系就越容易,摄取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青田侨领葡萄牙华人华侨协会会长周洪泽,作为旅居葡萄牙青田华侨的元老,自1979年中葡建交以来,仅接待过的中央、省、部级领导就有100多人次。海外侨领们对中、欧高层官员的接待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据此建立的广泛社会网络为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投资便利。(2)由于华人在海外是少数族裔,且历史上历来地位低下,因此文化融入改变社会印象就成了另一种路径选择。在海外中华文化的宣传上,侨领们自然是出钱出力的主角。许多华侨在春节还会邀请外国邻居或友人到大陆做客。这些举动上升到国际外交层面,就是为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往来,但不排除侨领们的个人动机,即在增进西方人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同时,改变侨领文化素质偏低的个人形象。另外,向大陆介绍住在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是文化融入的途径之一。西班牙华侨麻卓民,自2000年起先后出版了四部介绍西班牙风土人情的摄影著作,并在《欧洲时报》等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介绍在西侨领和杰出华人的文章,使在西青田华人华侨形象大为改观。(3)在西方,捐助和举办公益项目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也是改变华人不喜捐赠形象的有效方法,因此这一路径也是侨领们普通采用的,只是受个人财力所限,他们更愿意采取群体捐助的形式,如以数个侨团或华人聚集社区集体捐款的方式。

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内部,侨领们为提高政治影响力,采用的方式是:(1)组织社团。目前以青田侨领为会长的海外社团有近200个,遍布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兴办华文媒体和教育。在欧洲,以青田地区出国华侨为主编或主要负责人的海外中文报刊和网站不下几十种,而华侨主办和承办的各类中文学校仅欧洲华侨聚集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就有十多所,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华侨个人或侨团出资,属于微利或非赢利性机构。 (3)扶助华人华侨贫弱者。侨领个人威望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通过帮助群体中的困难者,或出力或出资,而且为侨团成员排忧解难,助其在当地立足发展也是侨领在华侨群体中实现群体认同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4)壮大家族势力。人多力量大,家族成员的实力雄厚是提升侨领政治资本的无形资产。如青田地区旅居巴西的吴姓家族其家族链已达90多人,成员有多人成为住在国同乡会和华人商会的会长。旅居意大利的陈姓家族,虽然家族成员只有70多人,但其海外亲友则累计超过上千人。 家族成员的众多扩大了青田侨领的政治活动范围,在对外宣传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住在国参政路径的选择中,青田的侨领们在策略上表现出张扬的态势,力求在知名度上做到人尽皆知。而在华人群体内部,结合中国人喜欢“好事不留名”的特点,在策略中更多地表现为循序渐进和默默奉献,在手段的表达上也主要以私下帮助为主。

(二)大陆路径的选择

在大陆,基于国情,侨领们对外主要通过以下六种方式:(1)先经济后政治的模式。先在大陆投资创办企业和商会,具有一定影响力后再进入政界。如捐巨资在宁夏兴办百所希望小学的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被评为“2005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的浙江省政协委员郭勝华等,都是通过先投资再捐赠的方式在大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后进入政界的。青田自2005-2011年间,先后产生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委员15人,省人大代表5人,省政协委员和特邀海外委员25人。 (2)加入民主党派,撰写提案和咨询报告,提高知名度。青田作为一个县,民革、致公党等均先后成立了支部,华侨是其重要的发展对象和成员。法属圭亚那侨领郭胜华从1998-2008年的10年间,仅在浙江省政协会议上就提交了近50件提案,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诸多媒体誉为“提案大王”。 他的身后已形成了一个专门撰写提案的团队。(3)参与政府的日常管理。在农村,“华侨村官”不仅已成为青田地区村级管理创新的一大品牌,而且在村两委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华侨村官”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了61名。 华侨村官已成为了青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4)通过参与重大政治行动来获得国家政权的认可。上世纪末,在台海关系紧张,台独势力猖獗的形势下,青田侨领张曼新、徐松华等在欧洲率先成立“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表反独促统论文100余篇,而且遍布海外各地的“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会长也主要以青田、温州两地华侨为主。

对内方面,由于青田在中国大陆知名度有限,因此侨领在家乡扩大影响的方式更多地采取经济上的扶助,主要是:(1)向出生地捐款。青田侨领定期从自己的企业利润中拿出部分回报故乡或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已成为侨界一项不成文的惯例。但与一般华侨对故乡的捐赠不同,青田侨领的捐款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虑和社会影响,因此捐赠的数额可能并不巨大,但往往要求政府给予必要的宣传。(2)帮助亲人出国。在国内一些侨乡,帮助家族亲属出国被视为是家族成员的一项应尽义务。青田的侨领们也通过这种方式壮大家族在海内外的影响,如果家族中有多人从政,还可为其构筑一条家族政治链。

综上所述,由于青田侨领个体资本的有限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参与上述所有的路径选择,只能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选择内、外圈中的几种路径方式,当然在选取的时候经济效益是首要的考虑对象,即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政治资本。其次,在路径选择中,容易实现的方式或在短期内就能达成的目标也成为了选择的对象。在海外参政路径中,“招待中外政要”、“捐助公益”和“组织社团”、“扶助华人贫弱者”是青田侨领普遍乐意选择的方式,而相对长时段或较难实现的“参选助选”、“文化融入”、“举办华文教育”、“壮大家族势力”等则选择的人数较少。同理,在大陆参政路径中, 主要以“投资创办企业和商会”、“出生地捐款”、“帮助亲属出国”为主,对于“进入政协、人大”、“撰写提案和咨询报告”、“加入民主党派”、“参与国家重大政治行动”等路径在选取时就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三、参政的影响

虽然在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参政已初具规模,但在注重传统的欧洲,华人华侨的参政才刚刚起步,他们在欧洲主流社会还不能构成如美国那般的实质性影响。但随着华人华侨在欧洲人数的增加、融入度的提高,他们对缺失的话语权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部分侨领已率先进入了欧洲的政界。虽说在从政人数上与美、加华人相比可谓凤毛麟角,成就也有限,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

1.启迪民智,提高侨民对参政议政重要性的认识。在华侨集中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有数位青田侨领进入该国移民议会,参与制定移民政策,如:季志海作为弗利(Forli)市外籍议员、潘永长作为罗马市政治移民议会议长、王肖影作为西班牙Santantran市议员,他们都曾多次参与制定移民政策,调解华侨与当地社会的各种纠纷。通过他们的努力,特别是与当地官员的良好关系,为侨民进入当地生活、经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华人华侨意识到同胞参政的重要性,因此支持他们并为其拉票的人数也在增加。

2.引起欧洲各国政治家对少数族裔特别是华人华侨群体重要性的关注。青田侨领在欧洲政坛任职的虽然是极少数,但因其身后是数量可观的华人华侨群体,因此往往在大选时一些欧洲政治家也会关注并需要他们的支持,由此也给华人华侨参与当地政治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侨领潘永长召集侨居罗马市的各国移民团体为意大利社会民主党拉选举;倪铁平与华人代表为奥地利联邦人民党拉票等都为他们进入当地政界提供了便利。

3.对大陆侨务和外交政策的影响。海外华人华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2001年以来,作为特邀海外代表已连续11年列席全国和地方政协会议。 许多青田侨领在住在国和大陆境内同时拥有产业,他们的利益诉求比之其他群体更为多样化,尤其是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国内投资数量的增长,对祖籍国的动向也就更为关注。因此他们对国家侨务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对国家邦交的影响。虽然华人华侨侨居海外,但他们本身的形象及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当地居民而言起着无形的宣传作用,不仅改变着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也影响着国际外交。在外交领域,侨领们充当着住在国与祖籍国之间民间友好的使者,尤其是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侨领和社团。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宣传,使中国与不少欧洲国家和城市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系。如浙江省与奥地利缔结的友好省州关系、江苏省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的友好合作关系、西班牙警官考察团访问北京和青田青田等,都是在侨领们的促成下实现的。

综上所述,侨领们在海外和大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社会地位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了新生代华人华侨在经济实力增强后要求取得与之相符的政治地位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青田华侨整体素质和自主意识的提升。作为华人华侨从政的先驱者,他们对整个华人群体参政意识的启蒙作用不容小觑,其参政活动也必将在中外外交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释:

《青田华侨史》编纂委员会.青田华侨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217-219,184-189,197-206,169-172,87-88,225-228.

叶浩博、郭胜华.回归正当时的“提案大王”.丽水日报.2017-08-15.

数据来源:青田县侨务办公室2013年统计数据.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维权护侨的斗士 反独促统的健将——记省政协常委、著名侨领徐松华先生.https:///details/gathwlyh-6033.html.2012-01-04.

推荐访问:参政 路径 海外 选择 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