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第一人”何绍基书法艺术

时间:2023-05-08 10:2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教育家、学者、藏书家,其书法出入欧、颜,名重一时。何氏一门四代无不擅书。何绍基精于帖学,自称“少壮时,喜临《争座位帖》,廷对策亦以颜法书之。”之后倾心“二王”书法,这从《汉书补注稿》《赠汪菊士诗册》可见一斑。中年后,又醉心于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另外,受碑学思想的启蒙,何绍基早年即论书崇尚北碑,提出化分入楷、推崇北魏《张黑女》,何绍基晚年更是大量临习汉碑,从咸丰八年至同治元年间,所临汉碑有《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十余种,其中尤以《张迁碑》及《礼器碑》用功最勤,动辄百通以上。专攻隶书之余,间亦临习篆书,并且創造性地将金文与小篆结合。

何绍基高明之处在于博通帖学和碑学,南北兼收,碑帖并重,把碑和帖有机地融合起来,取碑帖众家之长,将篆隶楷行草笔法融为一体。他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何绍基于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无所不精,而独具神韵。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掺入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以及《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其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潇洒自然,其行书厚重,用笔十分开张大气,线条方圆兼施,一任自然。大字常将篆隶笔意融入,极富金石气,而小字则常将颜苏以及篆籀书风随手拈来,融会贯通,自然天成。其书法既保留了帖的风神,又有碑的气息,从而成为有清以来能成功融会碑和帖而显示独特书法面貌的开创性书家。

何绍基书法筑基于颜真卿。受其父何凌汉晚年师颜的影响,何氏一门四代均能颜书。何绍基中年颜体书法,更是臻于极致。他说:“余平生于颜书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坛记》《李元靖碑》。”而于《争座位帖》用功尤深,其早年临《争座位帖》,目前已知者仅三件,一为上海博物馆藏道光十四年三十六岁所临,一为道光二十一年左右约四十三岁为霁南所临,另一件即为三十九岁为陈庆镛所临。由于何绍基对颜书用功至深,后人公认其为有清颜书四大家之一。这是“何体”产生的基础。

何绍基书法成功于对颜体的通变。在书法诸体中,草书与楷书风貌距离最远,最具实践难度,其价值也最高。颜真卿以降千余年来,学颜者多囿于颜楷,不能越雷池半步,何绍基取法颜真卿,主张“学书重骨不重姿”与“书家须自立门户”,成功地将颜楷雄壮庙堂之气内化入行草书中,引楷入草,形成了独特的“何体”书法艺术,这既是对颜体书法的发展,又是草书书法的新境界,也使中国行草书法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曾国藩特别推崇“何体”书法,他说:“子贞书法,必传千古。”马宗霍先生称誉何绍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确实如此,“何体”对近现代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百多年后,何体书法风靡九州,已成为当代书法热潮中的重要书风。

推荐访问:清代 第一人 书法 书法艺术 何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