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3-05-07 16: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今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相互往来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战略目标的调整紧密相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方针也进行了调整。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把握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我党认真总结了国际工运中党际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和“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在这一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30年来我党与国外其他政党的新型关系健康、稳定地建立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格局并不断地向前发展。

1、继续保持、恢复和发展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30年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发展一直保持联系的朝鲜劳动党和罗马尼亚共产党等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清除“左”的影响,有步骤地恢复了曾一度中断了的与世界上大多数共产党的联系。1977年8月,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应邀访华时,中共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恢复了党的关系。铁托在华期间,邓小平以一位“老战士”的身份会见了铁托,双方达成共识,即过去的事情不谈了。一切向前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以中南两党关系的恢复为开端,1980年4月,应中共中央的邀请,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率领意共中央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中共和意共恢复了关系。之后,中国共产党同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共产党恢复或重新活跃了党的关系。

2、恢复、建立和发展同各国社会党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同各国共产党恢复、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同时,突破了只同共产党联系的传统做法,积极同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建立和发展关系。社会党是欧洲和其他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各社会党与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甚至分歧,但我们党奉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方针,同他们进行对话、交往。

1981年2月,中国共产党接待了以第一书记密特朗为团长的法国社会党政治代表团,与法国社会党建立了友好关系。1984年5月,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勃兰特应我党邀请率团访华,中国共产党在对勃兰特的接待中首次提出“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方针,这是我党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党际关系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使我党同西欧社会党的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此后,中国共产党同西欧所有社会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意大利左翼民主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希腊泛希社会主义运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等西欧社会党领导人都曾率团来访,我党也应一些社会党的邀请派党的代表团访问西欧国家,双方的交往不断增多。1989年之后,西方的一些社会党对华态度冷淡或中断关系,但是,随后又调整了对华政策,他们或组团来华访问。或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其党代会。双方的关系重新恢复并进一步改善。1998年9月,社会党国际主席、法国前总理莫鲁瓦率团访华,这是14年来该国际首次派出的访华高级代表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的关系重新恢复。在与社会党的交往中。我们还认识到,发展同社会党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我国的总体外交,而且有利于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以及借鉴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好的经验。

3、建立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从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同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过相似的历史遭遇,当前又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或类似的任务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一般是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中许多处于执政或参政地位,一些国家的政党在议会和社会上也有相当大的力量和影响,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有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是合法的重要的在野党。第三世界国家政党对我友好,愿意了解和借鉴我国建设经验和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我们党与他们建立和发展关系,相互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对国际问题的看法。我们做好各类政党的工作,广交朋友,不断积累,保持联系和交往的连续性,就可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力地配合政府外交。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发展中国家的260多个民族民主等各种类型的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统计,中国共产党已同亚洲地区34个国家的100多个政党建立和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以周边国家主要政党为重点,以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共谋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周边政党工作新局面已基本形成。与拉美近30个国家中的9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地区党组织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友好关系。从1984年至2006年,拉美共有17位政党领导人先后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应我党邀请率团访华;随后在他们出任总统期间,为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2007年,已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中非党际关系为增进中非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关系的深入发展。事实证明,拓宽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交往,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有利于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有利于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我们党同这些政党就推动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广泛交换意见,共同努力争取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4、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交流和接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遵循不计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又开始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交流和接触。西方发达国家的右翼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与我党有很大的差异,这些政党往往也只同意识形态接近的政党往来。但鉴于资产阶级各政党是发达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着眼于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我党努力探寻与这些国家右翼政党建立联系的途径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党已同法国保卫共和联盟(现改名为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意大利力量党、西班牙人民党、奥地利人民党等西方右翼政党有了不同形式的接触和联系。

5、与东欧、中亚地区的各类政党建立和发展关系。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原来这个区域的8个国家变为27个,政党体制也由原来的一党制转型为多党制。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这一地区的政党关系时。遵循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各党自行决定自己事务的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主动而又慎重稳妥地开展了对该地区各类政党的工作。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该地区的3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

系和往来。

6、积极参加多边政党交往活动。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政党多边外交更加活跃广泛,我党与国际和区域性政党组织的交往不断加强,仅2007年我党就派代表参加了20多次国际多边政党活动。目前,我们党与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等政党国际组织都有联系。同欧洲议会中的人民党、社会党、自由党、左翼联盟、绿党、“民族欧洲”等6个党团也建立了联系。这些党团在交往中都表示愿意发展同中国党的关系,在政治、经贸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为推进欧中关系全面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在亚洲,各国政党加强区域合作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一新形势,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了亚洲地区一些多边政党交往活动。2000年9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又出席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二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国共产党每年都派代表出席一些国家友好政党的党代会,充分利用这种场合同与会的其他友好政党的代表进行交流。中国共产党还多次主办和经常参加不同形式的国际研讨会。通过这些形式广泛、内容丰富的多边交往,亚洲各国政党友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对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亚洲政党多边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受到了亚洲各国政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35个国家的81个政党、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30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党首次成功主办的大型国际政党会议,不仅是中国国家总体外交的一个重大举动,同时也是亚洲政党政治史上的一件盛事。

7、强化政党外交的机制建设。拓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领域。为政党外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近年来我党开拓、创新、深化党的外交工作所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总结。他说,第一,党际交往的机制化建设有了新突破。顺应我党对外交往逐渐成熟深化的形势,在与国外政党交往的方式、形式和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新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双方特点、能够取得实效的交往机制。与越南、老挝、日本等周边国家政党,欧洲一些国家主要政党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定期互访、合作举行理论研讨会、定向考察等多种机制化形式,深化了党际交往内涵、巩固了党际交往基础。第二,参与、服务总体外交的领域有了新拓展。党际交往不仅是国家关系的助推器。还积极挖掘潜力、利用资源。配合解决外交重点难点问题。利用党际交往渠道积极阐释我对台方针政策,深化外国政党政要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向外国政党政要揭露了台当局搞“台非峰会”和“入联公投”的企图,推动一些国家政党政要做出积极表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明确反对“台独”。对一些国际热点问题,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党的对外工作适时跟进切入,发挥了独特作用,收到了较好效果。第三,强化做人的工作有了新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在党的对外工作继续广泛结交政党朋友、发展更多知华友华力量,切实增强了做人的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使“柔性外交”、“人脉联络”的优势得到了更有效发挥。交往对象中各国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与青年政治家的交往更加深入,仅2007年先后邀请了500多位外国重要政党的青年政治家访华,为党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党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他们当中既有执政党、参政党,也有重要的在野党和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政党;既有共产党和工人党,也有社会党、工党和保守党;既有欧、日等发达国家政党,也有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我们党通过与这些政党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友好交往,就共同关心的各种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彼此既谈双边关系,也谈国际问题;既探讨兴邦立国之道,也交流建党治党之策。这种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为基础的对话和交流,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整个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也推动着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

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党际关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日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民主、进步、开放、创新的良好形象,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等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参加亚非峰会,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党际关系的内涵,也为我们党的政党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胸怀和谐世界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其政党外交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世界政党比较教研室主任、教授)

(本文责任编辑 刘爽)

推荐访问:政党 新时期 中国 外交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