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文化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3-05-06 10: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结合现代体育文化的时代要求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完善,这必将会引起在体育课程上一次“质”的飞跃与升华。

一、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由多个民族所创造的多元体育文化,是上千年来的灿烂文化长久沉淀出的优秀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并存、沟通和促进。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必然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合流的世纪。因为,中国传统体育“和”与“合”的特质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它促成了中西体育文化的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广泛开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更趋频繁,中国体育文化正以其竞技性和非竞技化的方式走进世界,使各种孤立体育文化在独立性和开放性原则的基础上,必将彼此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国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健身、文化和娱乐等价值功能,与世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各个国家所接受与认同,从对立走向对话,从交替走向共存,民族与国际同时存在。中西方在体育文化经历了历史的碰撞之后必将走向融合,形成相对稳定且多元一体的现代体育文化新体系。21世纪必然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合流的世纪,因为中国传统体育“和”与“合”的特质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它促成了中西体育文化的有机互补。现化体育文化包含公平竞争、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促进和平、友谊、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体育理想,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组织内容,严密而又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和行为规范,已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内涵、具有独立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全面影响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对人格要素的不断改造和优化的作用。尤其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现代体育文化的教育性不仅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而且在传授体育文化知识,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娱乐和享受,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锻练和比赛,能培养中小学生的顽强意志、竞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极大提高中小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并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基于体育文化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索

1.转变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理念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进程受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课程价值追求。建国初期,学校体育主张“一元论”,把体育教学理解为技术体育,把体育文化的传承使命表现得淋淋尽致,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主张“二元论”,把体育教学理解为技术体育和健身体育,把体育文化理解为“掌握”,而不是文化的“生成”,表现出人的物化和异化;进入21世纪,学校体育主张“三元论”,把学校体育理解为身、心、群的全面发展。实现技术、技能教学向健康教学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实现体育手段向教材化转变。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科学的,使用有效教学手段在各种教学环节中有效实施来实现的。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三元论”的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很少关注人性问题,没有充分贯彻“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注重运动技能的获得,重灌输轻体验,重强制轻选择,重结果轻过程,很少以人性为出发点,这种教学过程缺少了对人格的关注和对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应该重新审视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对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修正和发展,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构建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强调要对学生的价值、身心健康和人格充分关注,围绕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来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2.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古希腊教育家曾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的个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体育课最终目的就要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社会适应,最后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终身体育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培养,除了要学生掌握一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再加上自己去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与利益,这都需要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和分析去完成,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指导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实践性并不是完全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引导、指导、反馈、调节教学具体环节来体现出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及协助能力创造条件,促使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此来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

3.优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中小学体育课堂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教学呈现方式过于单调,基本上遵循“老师教—学生学—考试”模式。现代体育文化的教育理念则要求中小学体育课堂呈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多元化的教学呈现方式则使学生沉浸在快乐学习氛围中,让中小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要追求,内在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基于此,探索多元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起点特征,教学方式可以选择主题式、网络式、合作式、讨论式、研究式、陈述式、导生式等等。也可以是几种方式结合,比如,“主题+网络式”、“研究+网络式”、“合作+研究式”、“陈述+合作+导生式”等等。总之,教学方式选择要“因材(内容)制宜”、“因人(班级)制宜”。

4.构建多元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上,应体现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取向。中小学体育课程功能是多样的,多种功能之间,不协调甚至矛盾与冲突随时存在,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本身也具有多样性与矛盾性。这就要求人们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加以整合,构建多元化的中小學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是将极其丰富的体育内容,按照育人目标,集中体现在中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全面理解体育的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体育的价值,实现个体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中小学体育课程必须改变教学内容过于封闭、单一社会生活实际的状况、关注学生兴趣与经验。改变课程结构散乱,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的局面,精选体育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内容,使中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创造条件。第一,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可以根据选择课程内容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原则设置若干板块,提供学生选择,但它不应当是多种板块的拼凑,而应当是一个多类板块统整、组合的整体结构。第二,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体育课之后的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

三、结论与展望

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两极对立,从交替走向共存,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同时存在,中西方在体育文化经历了历史的碰撞之后必将走向融合,形成相对稳定且多元一体的现代体育文化新体系。现代体育文化的教育性不仅对中小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而且在传授体育文化知识,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必须结合现代体育文化的时代要求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完善。

推荐访问:体育 在中 课程改革 影响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