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时间:2023-05-06 09:00:1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问题;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2-0032-0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人类实践方式的政治活动维度凸显的时代理论表征——政治哲学复兴,并迅速成为哲学的主要潮流乃至于“第一哲学”。罗尔斯的《正义论》应时而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亦愈演愈烈,而在近现代产生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再次“失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理论能力以应对“他者”的理论挑战。同时,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深化改革面临着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双重逻辑,政治体制改革牵动人心,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向现实政治问题,提供哲学理念的指导。因此,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就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与理论难题。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几种研究进路及其得失

反思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虽然没有形成基本共识的研究范式,但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一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研究进路:

1 文本研究进路。一般来说,文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有机联系的逻辑过程。首先,通过研究和甄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写作过程、发表过程以及不同版本,确定具有权威性的文本。然后,对选出的文本进行悉心研读,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框架与语境,深入发掘文本表面内容背后的意蕴。最后,提炼出文本中的丰富内涵和主要意旨,并评估其基本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沿用这一进路,对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文本进行了政治哲学的解读[11213]。

2 比较研究进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放到世界政治哲学史的思想历程中,与其他形形色色的政治哲学思想或者思潮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在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方面的异同。这种研究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世界政治哲学的—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 现实研究进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精髓和基本方法去探求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突破“改变世界”而追求“改造世界”的超越情怀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就是现实研究进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时代发展和中国形势变化的理论表征,面向中国政治生活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4 事实性与价值性(规范性)的研究进路。陈晏清提出建构基于现实的价值性与事实性相统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浞提出了建构一种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但没有否认理想性维度的重要性;王新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主要是一种规范理论。这些研究从事实性与价值性的角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研究。

5 从宏观到微观的政治哲学研究进路。衣俊卿认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未来趋势是从宏观政治哲学转向微观政治哲学。

6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进路。王浩斌认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有些理论维度是不可或缺的,而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维度,以及政治问题的经济学考量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不能搁置的基本理论框架㈣。这种研究进路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作用。

7 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研究进路。任中平编著的《政治哲学导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采用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一以真善美为基本思维向度来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认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体现在人类的政治生活领域。以真善美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思维向度是研究进路的一种新探索。

8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进路。邹诗鹏指出,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课题是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传统的中国化从而实现中国政治传统的当代转化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为研究范式是一种新的进路与阐释。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进路与方向,这是一种理论研究初期的共性特征。在这些不同的研究进路中,前三个研究进路沿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模式与方法,后四个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进路。事实性与规范性的厘定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研究的思考,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进路体现了方法论的自觉,真善美内在统一的进路是一种新的探索,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进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与中国问题的双重关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它与西方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有什么区别,其本质特征何在,以及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这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

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逻辑的综合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逐渐成为显学。目前这项研究还处于初期,那么,究竟有无必要提出建构研究范式的问题呢?在我看来,在当前的研究现状下,研究范式的建构无疑是困难的,然而却是必要的甚至是迫切的。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式日益呈现市场化和信息化,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推动着文化交流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形态的政治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存在决定精神现象的变化,而社会发展需要基于社会存在的理论指导。对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理论反思和逻辑总结,以及对政治活动价值原则、伦理机制以及法律和制度的理念基础进行哲学思考,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2 中国政治问题的凸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了现实的要求并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应对中国体制改革的现实,迫切需要作为中国转型过程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变革。怎样从时代生活的要求出发开展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政治哲学研究,如何把握当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提炼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政治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指导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的时代课题。这一课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3 应对理论挑战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德沃金的《认真对待权利》和麦金太尔的《德性之后》等论著的问世,不仅引起了政治哲学的复兴,而且这些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垄断性的话语权。同时,适应美国政治风向的转变以及全球政治形势的变化,新保守主义政治哲学更是占据上风。而在近现代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理论力量,一定程度上处于被边缘化和失语的状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现状及其世界影响力是与这一现实是不相符合的。应对其他政治哲学理论的挑战,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

4 范式建构的重要性。“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以规范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范式必然会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启示与预期的功能,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福柯曾经研究过知识模式对于知识建构的影响力,在对16世纪以来近代知识的基本模式进行深入考察之后,他得出结论说,西方近代知识的建构及其特征,是西方人的特定“知识模式”的产物。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凸显和政治哲学的学术史及其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经验观察的素材和理论反思的资源。

第一,经验素材。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提供的素材,缺乏经验材料,理念就无从提升,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的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机制日益多元差异,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制度的安排、国家权力的运作、政府治理、政治体制及其运作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微观层面看,非中心化的微观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结构日益凸显。在纵向上,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传统与政治运作给我们留下了需要批判继承的资源;在横向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吸收借鉴的素材。丰富的经验材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现实基础。

第二,理论资源。在西方政治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哈贝马斯的《在规范和事实之间》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素材,而斯特劳斯等主编的《政治哲学史》和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则为我们梳理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历史逻辑进程;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思想宝库,研究和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关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基本来源。

三、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前提性问题与范式构想

“范式”是当前学术界使用较多但含义混乱的概念。范式(Pmdigm)理论是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哲学的核心。所谓范式,一般来说,是指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方向上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基本理论、态度、观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平台和共同的理论模型。“‘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这里,笔者借用范式这一概念,用来说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方式和模式框架。

“哲学范式,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哲学分析方法,而是指哲学的总体性的活动方式,它涉及到哲学理性活动的各个基本方面,是指哲学理性分析、反思和批判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路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建构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与资源,一方面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事物。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也产生了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前提性问题:一方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它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有什么区别,其特征何在?另一方面,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建,显然不是要从某种僵化的概念出发去重新编织一个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而是要研究现实的政治生活,从中提炼出能够揭示当代政治生活的本质、能够引导和规范当代政治生活的基本政治理念,并逐渐将这种理念系统化。因此,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决定性的一步是实现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只能是一种基于实践哲学理路的政治哲学。因此,他们反对以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分析和建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主张依靠实践智慧,建立一种复合正义论的政治哲学。这些研究依据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阐述了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问题。但是,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呢?这就需要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机制日益多元差异,以及国家制度的安排、国家权力的运作、政府治理、政治体制及其运作等问题。

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显然不能编织一个僵化的教条的原理体系,因为这既违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传统,也是被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所否定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需要面向“中国问题”,反思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 领域定位。从领域上看,首先是人类实践方式中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现象,其次是政治生活与政治对象

的实证性思想,这些思想主要表现为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具体科学对政治生活与政治对象的理论表征,然后是作为对政治思想的理论反思的政治哲学,最后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则属于政治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不同于政治哲学中的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政治哲学。

2 现实依据。“中国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现实依据。“立体动态”的研究范式需要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机制日益多元差异,以及国家制度的安排、国家权力的运作、政府治理、政治体制及其运作等问题。而“权力至上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结构及其政府权力运作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深层逻辑。

3 理论维度。一是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现实性维度,一是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想性维度,主要是其革命理论。这两个貌似分离的方面在根本上并不是冲突的,但对于理论的建构来说却需要有所侧重,这就需要依据上面提到的面向“中国政治问题”以保持彼此的张力和微妙的平衡。

4 立体动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论成果,多层次多角度地切入当代中国的宏观政治问题与微观政治问题。同时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中国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局部的理论形态,以保证整个理论体系能够与时俱进。

5 旨趣倾向。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注重权利与权力的统一、个体与共同体的统一以及理论性政治哲学与技术性政治哲学的统一,当然这些都应该建立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基础之上。

6 研究路径。首先应该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挖掘与研究,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遗产的本质内容、根本特征与基本价值。然后通过比较研究,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本质区别。最后面向“中国政治问题”进行现实研究,为中国政治文明与发展提供哲学理念。

7 目标指向。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促使在近现代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能够发挥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符合的国际理论影响力。

推荐访问:范式 建构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