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的归文学,学术的归学术

时间:2023-05-05 19: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最近文化界的怪事,莫过于“学术超女”于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于丹的头衔是“著名文化学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貌似活动范围应该是学界,应该纳入学者之列。而中国作协则是“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其章程要求会员必须“发表或出版过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翻译作品,或从事文学的编辑、教学、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即无论如何,其会员所从事的必须属文学范畴。于丹教授从“学界”跨入“文学界”,由于教授变为于作家,怎么有这种越界之举?

实际上,于丹加入作协,不是什么怪事。这样的争议也是不应有的。尽管于丹身在学院,但始终在江湖上行走。其讲《论语》,说《庄子》,或“重温古诗词”,虽然以古典学术为基础,披的是伪学术的外衣。就如有些学者指出,《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除了引用原文外,全书不过4.6万字。而就是这不到5万字的内容,保守估计至少有500处错误;其《于丹趣品人生》,仅有的10万字干货不过是对唐诗宋词随手的胡乱拼凑;她在“百家讲坛”上说孝道,更是开口便错,几乎平均一分钟一次错误。至于其他如读音、句法、理解方面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经过于丹对古典的再阐释,本来是教人安身立命的经典,变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先贤们超然豁达的精神气质,变成一种随波逐流、自我麻醉的人生态度。

所以说,于丹的《论语》、《庄子》、《重温最美古诗词》等,完全是文学创作。于丹投入作协的怀抱,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说明其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恰如其分,体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知之明之处。不过,我们发现,于丹作家的“创作”,目前似乎较其他同行更逊一筹。我们看到,一般作家,无论写散文、小说或诗歌,虚构或真实,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是独立作品。而于丹的“创作”,却仅仅依傍着中国古代经典的大腿,通过“六经注我”的方式,以文学的语言,浇灌以于氏独门老汤,曲解、误读古典而成。学术可以大众化,但也不能庸俗化,以文学创作的方式进行。学术通俗化的传播者必须真正对学术有心得,深入浅出,如民国时的钱穆讲论语、吕思勉讲国史等等。如果孔子在地下,发现“小人”被于作家创作成“小孩”,庄子发现其学说被创作成了心灵鸡汤。我们就要说,这样的“创作”,只能用“坑爹”俩字儿来形容。

值此于丹教授加入作协,即将头顶作家桂冠之际,我们不妨郑重向于丹教授进一言:让文学的归文学,学术的归学术。如果说从前你的专职是教授,出于学院资源的便利,很自然顺手拈来两本《论语》、《庄子》,搞点创作性学术。如今,真正转变为搞文学创作的“作协会员”,那就应该拿出点儿文学创作的本领。否则,非但不够学院教授的资格,恐怕连作协资格也是不够的。

推荐访问:学术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