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兴起与式微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05 16:3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春节联欢晚会这种含有艺术性的特殊性晚会形式,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微的发展过程,春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剖析,是对其发展走向探究的一种模式,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内在机理,为办好春晚提供行使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春晚 兴起 式微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1983年开办至今,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艺性晚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春晚这种艺术表现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春晚由兴起、鼎盛转向式微的趋势。从艺术文化学角度进行理解的话,春晚是以血缘关系和人伦观念为纽带的中华文化发展与演变的产物,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同于西方追求个性解放、民主平等和精神独立的民族特色文化。正是这种本源性的差异,决定了春晚的艺术特性,下面将展开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一.春晚产生的艺术文化学上的本质基础

春晚作为文艺的表现形式,深究其本源的话,我认为可以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追溯和思考,它应是以中国传统的宗法血缘关系和人伦秩序形成的传统文化为本质基础的。春晚作为文艺的一种形式,它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并从中汲取养料。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1]的观点,春晚就是建基于这种以宗法血缘和儒家人伦关系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之上的,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同时春晚的发展趋势的演变过程也是传统文化的晴雨表,因此,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也是不斷出现了新的变化。

二.春晚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原因。中国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农耕文明进程,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辛勤劳作,只有在冬春之交的农闲季节里,才有时间进行一些相对单一的文化生活,一个家庭人团聚起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忙碌的生活的一种犒赏,这种相对单调的生活千百年来一直就这样延续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人们有了新的娱乐的形式,电视的普及开拓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央视春晚作为领头人迅速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制作了这个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大餐,并且迅速地席卷全国,红遍海内外。

(二)文化原因。我国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仁者爱人”[2]与“克己复礼”[3],这两种思想观念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实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的观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宗法血缘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具体表现。春晚正是迎合了春节回家团圆、看望长辈与亲友与联络感情的主题,感受亲情、暂时摆脱一年的艰辛劳作,享受温馨的时刻,这也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的一种犒赏。春晚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种表达。

影响春晚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经济与文化是主要因素,春晚作为文艺的一种新的形式,迅速地兴起并且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热烈追捧。

三.春晚式微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加快,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新媒介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普及,并且逐步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从日益繁重的社会生产中解放出来,获取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并且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这也让在很多方面的取舍上感觉的无奈,众口难调,他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大众不断反馈春晚不如以前精彩,走向式微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二)文化原因。现代人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民众世界观和人生观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事物的理解,呈现出与长辈不同的看法,不同辈分之间产生观念上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与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开始对新鲜刺激事物的追求,春节的情结的弱化,转而喜欢过西方节日,不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再被展现,仅仅变成休假的一种形式,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家对春晚的情结的消解,这是春晚走向式微的重要因素。

最近这些年,春晚逐渐呈现出式微的趋势,如何去看待这种趋势,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只有从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入手,才能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去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和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童一秋.《仁者爱人》.沈阳:辽海出版社,2012.

[3]杨逢彬等译.《论语》.长沙:岳麓书社,2011.

(作者介绍:李莹,辽宁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硕士生)

推荐访问:式微 春晚 兴起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