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国高校德语课堂小组合作

时间:2023-05-05 09: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学习德语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国内德语教学的课堂形式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课堂形式在德语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广泛。本文将结合我国大学德语课堂的现状对如何优化中国高校德语课堂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关键词】优化;中国高校;德语课堂;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162-02

如果把当今世界视作一个整体,人们不难发现,由于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距离已逐渐缩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体系能够共存并且互相取长补短。全球化似的来自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们有更改多互动交流机会。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会越来越重要。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对人们交流产生巨大影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逐步扩大加深的交流互动加大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或掌握一门或数门外语是理解不同文化以及克服文化间差异性的必要条件。而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复苏,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以及所谓的小语种学习在中国越来越受青睐,如俄语、德语、法语等等。随着中德两国在各领域愈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德语学习的需求度正逐渐加大。目前,国内开设德语课程的高校已突破百所。然而,德语教学的成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近年来,相对于讲授式的课堂形式,小组合作形式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将探讨中国高校德语课堂小组合作形式的现状以及可实行的改进办法。

一、中国高校德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国德语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具体的实施形式有:语法翻译法,练习法以及背诵学习。在讲授式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独立处理问题。课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练习形式有: 跟读、根据语法规则造句、讲母语句子翻译成外语或将外语句子翻译成母语。往往将翻译的成功与否视作掌握语言的证明。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将一门丰富的语言教授成一门死板的外语。

(二)课堂形式。近年来,高校德语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德语师资的匮乏,中国德语课堂大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德语专业每个班级的学生普遍在15-20人,一些第二外语课堂学生人数突破40人。在教学中,通常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这种课堂形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对教室空间大小以及桌椅排放的要求低。第二,教师能够用语言最直接明了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第三,“讲授式”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另一原因在于它提供的“安全性”。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或者错误时,能够对着所有学生解释,纠正。这种课堂形式的缺点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向所有学生,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无法面面俱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受到时间限制。在这种“讲授式”的课堂形式中,师生间的互动往往以问答方式展开,为提高效率,教师很少采取一对一问答模式,也就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其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去深入思考或者探讨,语言学习相对死板。在外语教学中,应当适时穿插运用不同的课堂形式,除了调节课堂气氛,也能让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客观条件影响,“小组合作”这一课堂形式在中国高校德语课堂中运用并不广泛。然而,这一课堂形式的优点也是传统课堂形式不可替代的。

二、小组合作

(一)小组合作的定义。小组合作这一课堂形式中,每组由3至6为学习者组成。他们合作处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被运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们用外语沟通,并且通过眼神交流、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使得组员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如果学习者围坐于一张桌子,但是每个人只是做自己的事情,那么这不能算作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重要标志在于:第一,学生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材料。第三,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再扮演中心角色,而是以协助者的身份出现。第四,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要有交流。

(二)小组合作的目标。课堂形式的选择主要是由预计达到的学习目标所决定。外语课堂的普遍学习目标则是理解对方的语言。小组合作的课堂形式除了能满足上述提及的普遍学习目标,对于语言学习中的其他能力发展同样有促进作用。

三、优化中国高校德语课堂小组合作

(一)小组合作前的准备。一堂成功的小组合作课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积极作用。反之,如果组织或者进行的很糟糕,很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导致学生及老师的不快。在小组讨论课之前,需要一个明确的计划与准备。在准备阶段教师要考虑四个问题。

第一,学习主题是否适合小组合作课堂?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拿到的任务或题目太简单或者自己独立完成没有困难,那么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没有意义。因此,在题目的选择上,应该挑选那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得成果的题目。

第二,如何表达学习任务?清楚明确,没有歧义地表达学习任务也是小组合作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将信息补充完整”这样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更为适用。对于完成任务需要的信息,每个成员都会缺失一部分,这样的任务或题目能够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老师给学生一篇文章,每个组员拿到的是文章不同的段落,学生任务是将段落按顺序平凑成完整文章。

第三,如何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组成?对于小组的分配,学生都倾向于自由组合。但是教师仍要注意到小组成员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员间具有“差异性”对于小组合作来说更合適。由于中国学生从小接受更多的是以考试为指导方针的学习,讲授式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大学以前,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经验并不多。因此,“差异性”地组成小组能够让学生间互相促进,课堂节奏也更能掌握。一个理想的小组成员组成:一是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组成;二是一个小组有男生有女生;三是小组成员来自不同文化区域;四是小组成员对于学习主题是否已有基础。

第四,教室布置以及时间是否允许小组合作形式?对于小组合作来说,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比较高。课堂上的桌椅的位置摆放也是不容小觑的。在中国高校德语课堂上,桌椅摆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一排一排摆放,另一种是U型摆放。这两种都不适用于小组合作。这里介绍一种桌椅摆放方式,既适用于讲授式课堂,也能用于小组合作课堂。

这种摆放形式的优势在于灵活容易改动。学生的目光可以和老师对视,与组员间的距离也缩小了。

(二)小组合作中的教师角色。小组合作形式中,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教师需要激发或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适合的学习材料、适时给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三)小组合作的规则制定。一堂成功的小组合作课程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一开始就和学生明确规则是十分必要的。7个要求需要明确提出:一是互相帮助;二是对不同的观点要包容;三是互相探讨;四是不允许言语攻击;五是不能孤立任何组员;六是关注于课堂主题或学习任务;七是出现的问题公开讨论。

参考文献:

[1]曹芸.游戏教学法在综合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10).

[2]李秋梅,李清华.德语(二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31).

推荐访问:德语 中国高校 课堂 小组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