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日语校本课程

时间:2023-05-04 10: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我与教师之缘

1.失意·求学

我读高中的时候,除了语文和政治,其他的几门课花的时间不多但成绩还不错,得益于当时老师教得好,而且我也喜欢学。我想学医,高考填报志愿,五个志愿全都是医学院校。等成绩出来之后,才发现滑档了,最后也没调剂成功。

第二年,我在天水一中复读。那时六月份还有预考,选拔之后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七月的正式高考,相当于考两次。这次我报的学校都在外省,没想到又滑档了。我妈托她的学生去省里查我的档案,发现每条志愿后面都没有写服从调剂,可我对此没有任何印象。这一次对我来说打击很大,两年都没考上大学,整个人意志消沉,昏睡在家。也有人劝我上中专,可总觉得不甘心。直到十月底,天气渐冷,该走的都去上大学了,复读的也都回来复读,母亲的同事、学校的老师都劝我回来,于是我又回到学校复读了。

第三年高考,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我记得特别清楚,考试的时候,尤其是考化学那一科,手抖得厉害,连准考证号都抄不到卷子上。再报志愿时,出于稳妥考虑,没有填报医学院,而是选择了师范院校,我的物理又比化学好,最后就学了物理专业。

毕业后,我回到天水一中成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2.现实·理想

刚参加工作,我除了教课还当班主任,第一届学生真不好带,简直就是全年级最乱的。可能我那会大学刚毕业,精力不错,多少带出点成绩,等到毕业的时候,我们班能排到全年级第二名。从那以后,学校每年都让我带班,整整六年,没有休息过。看到周围的同事纷纷去外地进修,我也想提升自己。尝试和校长沟通,结果被拒绝了。

可以说我是一气之下出国深造的。因为哥哥、嫂子在日本工作,他们就试着给我办签证。这期间我托熟人买了本“标日”(全称《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开始自学日语。

到日本后,我在语言学校学习了一年半的日语,之后便进入长野大学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院),主修产业社会。课余时间我会做兼职,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在没有中国人的环境下,也有利于我练习口语,提高日语水平。

3.亲人·选择

我在日本待了将近五年。生活上是我哥的朋友照顾我,还做了我的担保人,让我住在自己家里。他的家人对我也很好,住在他家很温馨。独自一个人在国外读书,肯定会觉得孤单,但慢慢地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和帮助我,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1997年回国,我在深圳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早已经成家的我,还有孩子需要照顾,此外,出国的时候我属于停薪留职,学校里依然保留我的教师编制。学校得知我已经回国,便通知我回去工作。考虑再三,我最后了回到天水一中。正好,物理实验室的一个老师生病住院,我就暂时接替他的工作,留在了实验室。

二、我与日语校本课程之缘

再次回到一中,有一天校长找我,说起了评定示范性学校的事。按要求,学校要开设不少于两门的校本课程,一门是心理;考虑到我在日本学习过,另一门就是日语。至于教材,最好是自己编。编写的时候,我参考自己在日本语言学校里用过的幾本教材,又趁着寒假去了一趟上海,买了相关的书还有光碟;回来以后,请懂计算机的朋友帮我剪裁插图,尽可能地做到图文并茂,方便排版印刷。这样教材的问题才解决了。2003年秋季开学,这两门校本课程正式开了起来,天水一中也顺利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这门课主要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先自主选课,然后再确定教室,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学习。教学内容从基本的语音开始,一直到语法、课文,学习一学年的时间。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日语,掌握一些基本的交流用语,为以后深入学习打基础。

第一部分是语音的学习,也就是认识日语的“五十音图”,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讲假名的同时,我会附加几句日本常用的寒暄语,每句话上还标注罗马音,方便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交际用语,又能巩固基本语音知识,边学边用,效果还是不错的。这部分学习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小测验,有一部分学生考完之后会主动放弃继续学习,留下的学生就算是入门了,接着学也能跟得上。

接下来就进入课文和语法的学习。比如讲判断句的肯定、否定、疑问这三种形式,我通常先讲解关键词及其用法,之后,在投影上呈现相关的词语,请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句式的用法。然后回到课文,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巩固这一课中学到的词汇、句型,纠正个别的发音问题等,这样基本课文也就一点一点地消化了。

学习一个学年之后,我安排了一场开放式的检测,由我和学生在课堂一起完成,这门课就算是告一段落。升到高三之后依然有人希望继续学日语,我就征求学生的意见,重新组织十几个人的教学班,专门给他们上课。教材就用“标日”的初级教材,基本上能讲到“动词て型的连用”部分,一直到高三的第一学期结束。

就这样,我在一中教日语已经有十几年了。

三、教学的反思感悟—从一个日语教师的视角看待中日文化交流

1.交流基于相互尊重

我认为语言的学习其实也是感受异域文化的过程。例如学习英语,一般都是支持的态度,鼓励学生多掌握一门外语,多接触点新鲜的事物。但实际上,有许多人,包括在校的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学习日语这件事,还存在着片面狭隘的理解,他们觉得学日语就意味着当叛徒、做“汉奸”。曾经有老师在班上质问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干嘛学日语?”有的老师说自己不喜欢日本,所以反对学生学日语;还有的老师觉得学生学日语会影响学习,等等。我曾问学生:“上日语课会影响你们的学习吗?”学生说不影响,因为一周只有一次。即使是这样,学生也害怕老师批评,为了学点东西只能背着老师偷偷摸摸地来上课,这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

其实,这牵扯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问题。学生本着学习的心态求学,这本身就值得肯定,老师不能因自己的好恶加以干涉。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此外,这是一门能够为学生开启另一重视角的选修课程,为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争锋与抗衡,教师带着自身固有的偏见教导学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2.尊重源于理解信任

有老师不理解学生为什么学业负担那么重还要学日语,一度双方关系特别紧张。学校一位张姓老师班上曾有一名学生,自从学校开了这门课之后,他就非常喜欢学日语,不管上什么课都愿意捧着日语书看,课下则沉迷于网络。老师既劝过,也骂过,但无济于事,他依然故我。他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考上好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他应聘到北京的一家日企工作,得到上司的赏识,有日语特长,自己又擅长编程,两年后公司便把他派到了日本进修。张老师就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对学生不能强求,我们老师认为好的,对他们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好的、适合的。学日语也不是一件坏事,反倒帮他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从那之后,张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就不再反对学生上日语课,反而很支持学生,希望他们借此能多学点本领。只有我们理解、信任学生,才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和平贯穿时代发展

我常想为什么会有人抵制学日语,很大一部分人会把“爱国”当作理由。因为“爱国”,所以不能学日本的语言,学日语就意味着离经叛道,就成了“敌人”……

我当初对日本的认识可能和大部分人一样,那是一个弥漫着军国主义气息的幽灵,它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今天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两国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但是两国人民是友好的,谁也不希望发生战争。现在,“爱国”重要的是发展,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抵制日货的那一年,全国上下闹得很凶,一些不法分子唯恐天下不乱,借助这个风浪,发泄自己的情绪,危害社会,想想都觉得可怕。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强调:不管怎么样,你要客观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你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就对这门课产生抵触心理,盲目地排外、抗拒,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学习日语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它还是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重要手段。从中学会与他人沟通,这才是我们学习日语的目的。

访谈后记

多亏高中时期学校开设的日语校本课,让我有机会接触第二外语,在面试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有幸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深造。对我来说,在高中的日语课上受益匪浅。

我后来知道自己初中的英语老师就是张老师带过的第一届学生,而她也是张老师孩子的初中英语老师。不大的小城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我们都因遇见这样一位好老师而在各自的人生轨迹间有了交集。

高中的时候我就知道老师腿不好,长时间站立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今年又做了手术,在修养康复期间,我看望过老师,老师依然是那样乐观、亲切,仿佛回到了高中的时代,一切如故。可以说我对学校有种特殊的情感,永远牵挂着那一片天地。

感谢每一位教过我们的老师,正是有你们的无私耕耘才有我们今天的成长,学生砥砺前行,薪火相传,不负师恩!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推荐访问:日语 我与 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