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5-02 19: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浙江省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贡献最低。各产业产出弹性表明浙江省要继续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一、引言

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早在1940年,克拉克(Colin Grant Clark)在《经济发展条件》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会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库兹涅茨(Kuznets,1949)系统地指出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指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库兹涅茨(Kuznets,1957)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并在其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1966)中指出,“在早期时代的经济组织中,经济活动集中在初级经济部门。现代经济增长时代已经表明,新的行业和职业数量的急速增加,并趋于巨大的多样化。在当今发达国家中,开采自然资源部门就业的人数通常只占劳动力总数的5%甚至更少;第二产业部门,主要指制造业和建筑业,其劳动力人数可能占到总数的大约1/3;余下的劳动力则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钱纳里(Chenery,1960)认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刘伟(1995)通过发达国家经济的初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也认为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首要的,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完善市场。

二、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

根据《新中国55周年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1978~2004年,浙江省GDP由123.7亿元增加到11243亿元,增加了90倍,年均增幅为19.2%;第一产业由41.7亿元增加到816亿元,增加了16倍,年均增幅为12.2%;第二产业由53.5亿元增加到6045亿元,增加了112倍,年均增幅为20.5%;第三产业由23.1亿元增加到4382亿元,增加了189倍,年均增幅为22.7%。浙江省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走到全国前列;三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相对最慢。

由图1可见,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并高居榜首,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大幅上升,占据次席,而第一产业的比重连年下滑,2004年仅占全省总产值的7%,,产业格局由以前的一、二、三转变成现在的二、三、一。这种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力发展工业化,尤其是私人经济的巨大飞跃是分不开的,这也印证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假说。

三、模型设定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Romer(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和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X1,X2…Xk,A),其中Y表示总产出;Xi,i=1,2,…,K,表示的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通过对上式的全微分恒等变形,我们可以得到:

四、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的样本空间从1978~2004年,并根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将数据调整为可比价格。

五、浙江省各产业产出弹性的实证研究

(一)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根据浙江省1978~2004年GDP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s5.0,回归结果如下:

(注:回归模型中估计参数下面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及校正R2分别为0.9997和0.9996,显示回归方程拟和效果良好;DW统计值为1.720,显示各参数无自相关;F统计量为27992.31,远大于自由度为3和24;显著性水平为1%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27.6,意味着X1、X2、X3与Y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13、0.7、0.217。即第一产业的产出值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013%,第二产业的产出之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7%,第三产业的产出值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217%。由此可见,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拉动最小,而且回归结果显示,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我们将此归因为1978~2004年农业相比其它产业发展速度严重滞后而且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1978~2004这27年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112倍和189倍,而第一产业产值只增加了16倍,而且第一产业的平均产值只占到平均GDP的10%左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4年浙江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平均份额为12.4%、52.1%、35.5%。由此可以推导出:第一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11个单位,第三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0.61个单位,而第二产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1.34个单位。由此可见,对浙江省经济拉动最大的仍是第二产业,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浙江省细分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为细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成果,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各细分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本文统计了1978~2004年浙江省各细分行业的数据,选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来研究这些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用X1表示第一产业,X21表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值,X22表示建筑业产值,X31代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产值,X32代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运用eviews5.0,回归结果如下: Ln(Y)=2.168+0.105Ln(X1)+0.417Ln(X21)+0.297Ln(X22)+0.296Ln

(注:括号内为回归系数t统计量,*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调整R2=0.999,DW=1.159。回归系数符合预期,判定系数和调整判定系数都很高,但DW值较低,显示变量之间存在着正的自相关。

为解决自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一阶自回归项AR(1),运用eviews5.0可得回归方程如下:

(括号内为回归系数t统计量,*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R2=0.999,调整R2=0.999,DW=1.923。

从以上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加入一阶自回归AR(1)后,DW值显著提高,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模型拟和良好。通过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46、0.374、0.182、0.285、0.022。由此得知,农业增加值没提高1%,会使得国民收入提高0.246%;工业增加值没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347个百分点;建筑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182%;运输邮电通讯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民收入提高0.285%;批发零售餐饮业产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浙江省国民收入提高0.022个百分点。在浙江省细分行业中,对国民收入贡献弹性最高的分别是工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农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2004年浙江省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平均比重为:7.5%、47.1%、6.2%、7.6%和13.82%。则2004年农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61个单位,工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0.79个单位,建筑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2.94个单位,运输邮电通讯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则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3.75个单位,批发零售餐饮业在国内产出的份额中的份额增加一个单位,国内产出将增加0.16个单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中的运输邮电通讯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它们的份额增加对国内产出的增加贡献是很大的;而批发零售餐饮业对增长的贡献是最小的。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较早,批发零售餐饮业比较发达,从而增长较为缓慢,对国内产出的增长贡献较小;而建筑业和运输邮电通讯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较为明显。

六、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第二产业生产产值最大,弹性最高。浙江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扶持私人经济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提升浙江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细化行业来看,建筑业的发展对经济有更大的效果。

第三产业是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对经济拉动较快,尤其是加大运输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小,这和浙江省的省情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注重粮食自给转移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效益农业上来,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从外延的规模扩大、粗放经营转移到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上来。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精品农业,调整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

参考文献:

1、卡不二,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2、杨公仆.产业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4、徐冬林.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浙江 实证研究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