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十周年回顾

时间:2023-05-02 14: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十年。这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崛起的1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10年,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取得前所未有拓展的10年,更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飙升的10年。10年在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光阴,但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这正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之所在。

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阶段。十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了入世时的承诺,扩大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放开外贸经营权,关税和非关税限制水平显著下降,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10年中,中国的平均关税从入世前的15.3%降到9.8%,开放了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废止清理并新出台3000多个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中国也享受了WTO成员的各项权利,营造起更加稳定开放的外部环境。加入WTO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1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飞速提升,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

(一)促进经贸快速发展。加入WTO使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入世前,人们担心全方位、大幅度削减关税与非贸易壁垒,会对国内产业造成重大冲击,特别是金融、汽车等行业。但从目前结果看,中国的所有行业均比当初预期要好得多。预估失误的原因是,低估了中国的“大国效应”。中国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入世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储备,入世后能够更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迅猛提升。同时,通过大范围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换来了市场准入条件的广泛改善,推动国内经济更快发展。

1、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入世对中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由此推动并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10年来,中国经济规模由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猛增到2010年的40万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0.5%,在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综合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免于陷入“大萧条”做出巨大贡献。

10年来,中国人均GDP由2001年的1038美元增到2010年的4481美元,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中国政府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等领域出台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使广大群众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使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使全球贫困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为联合国实现千年计划、全球减贫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2、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入世以来,中国商品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其中出口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6%,出口年均增长21.9%,进口年均增长21.4%。10年中,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57287.8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85187.8亿美元,进口为72099.2亿美元,分别为入世前10年的3.8倍、4.0倍和3.6倍。10年中,中国商品贸易规模相继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出口规模扩大更快,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一位,占全球商品出口的比重由2001年的7.3%提高到2010年的9.6%;进口规模由2001年的第六位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的服务贸易同样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624.2亿美元,是2001年的5倍。其中,出口1702.5亿美元,是2001年的5.2倍;进口 1921.7亿美元,是2001年的4.9倍;出口居世界第四位,进口居第三位。综上所述,入世10年使中国牢固地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3、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1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已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10年中,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6531.4亿美元,年均增长9.5%,全球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升到第二位,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中国吸引的FDI依然超过900亿美元,降幅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年,中国吸引的FDI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亿美元,是2001年的2.25倍。另外,FDI的构成显著改善,投入第三产业的比例大幅提高,由23.9%增至47.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由74.2%降至50.9%。在第一、三产业吸收的外资中,投向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明显增加。在第二产业中,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外资日益形成规模,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400家,其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的近一半,60%以上把国际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加入WTO以后,中国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取得新进展,规模与效益进一步提升,日益崛起为新兴投资大国。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连续9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长49.9%。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投资大国,居世界第五位。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而且领域不断拓宽,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日益多元,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方式也由单一直接投资向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扩展。此外,到2010年底,中国共批准88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累计684亿美元,由此拓宽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境外投资渠道,使之实现在全球优化配置资产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中国增加对外投资有利于蹒跚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尽快回复到扩张轨道。

4、国际分工地位提升。10年来,中国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际分工地位不断上升,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与产业链扩展。近年,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优势的同时,中国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增值率较高的产品上正逐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开始出现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程度高的“三自三高”产品。10年中,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增长近4.6倍,软件业收入增长17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近7.6倍。目前,中国生产的多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居首位,其中不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827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在光纤接入互联网设备市场上,中国企业占有世界前五大生产商中的三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四位。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原有产业增值链条不断延伸,并向深加工和核心技术领域扩展。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已从2001年的47.4%降到2010年的38.9%,但其增值率从56.9%上升到77.4%。

(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入世给世界带来的是“福音”。WTO时任总干事素帕猜在其《中国与WTO》一书中指出:“一个成功向相对富足和公开的社会过渡的中国既是对其他国家的鼓舞,也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市场的中国,成为WTO的一员,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繁荣,提高全球公民的福祉。WTO现任副总干事Alejandro Jara用“惊人”来形容中国入世十周年表现。他强调:“我从未见过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融入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他认为,中国在参与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表现出机智、建设性、创造力和活力,已经成为WTO的主要关键国家。

瑞典贸易大臣爱娃·比约林指出,中国加入WTO既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WTO本身,使世界贸易体系的重心从西方向东方倾斜。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社长大坪文雄认为,“过去,中国是日本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在,中国是日本的重要市场。对日本电器产品生产厂家而言,中国是充满魅力和机会的市场。”美国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表示,中国入世以来,进行有益的政策调整,不仅从WTO成员中获益良多,也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中国已成为各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最重要市场。从农业到航空业,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增加,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且,中国开始主动积极地推进贸易平衡战略,在全球需求低迷情况下,扮演着向世界提供需求市场的重要角色,以此支撑全球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总需求下降0.6%,而中国实现内需增长13%,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6个百分点。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研究员江原规由认为,中国加入WTO推进自身经济的国际化,中国市场的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国际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表示,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表现对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入世10年,使中国成为“金砖国家”、东盟、非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将成为欧元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估计,到2015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2020年将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届时,中国将为全球经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2

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10年来,中国以入世为契机,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努力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力所能及帮助发展中国家,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入世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在发展壮大自身同时,也为各国提供巨大的商品、投资和发展机会,与各国建立起良好的经贸关系。

1、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10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同时,中国一直关注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南南经贸合作。除在WTO尤其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外,还对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技术援助,承诺逐步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税目的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10年来,中非贸易年均增长近30%,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对华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10%。201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269亿美元,是本世纪初的10倍。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在WTO框架下双边经贸互惠互利局面进一步打开。2008年,中国超过欧盟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吸收其出口的23%。2010年底,中国免除了44个最不发达国家238亿元人民币的债务。2011年7月,中国向WTO捐赠40万美元,用于帮助最不发达国家申请加入WTO。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些贸易问题与争端,中国坚持平等对话,耐心予以解决。

2、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10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中,中国经历了从学习熟悉和掌握运用规则到参与制定规则的全过程。中国运用规则的能力不断提升,是WTO中少数能同时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三种贸易救济措施的成员,合法、有效地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通过积极参与多边规则的谈判,中国的谈判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谈判地位得到提升,由此使中国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变成能够推动规则制定并发挥重要影响的成员。通过熟悉和运用规则,中国积极参与争端解决,参加多哈回合谈判,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维护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体现出致力于加强与完善多边贸易体系的愿望和决心,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截至2011年9月,中国主动向WTO起诉案件8起,被诉13起;作为第三方参与了60多起其他成员之间的争端解决案件;向WTO推荐17名专家组成员,积极反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诉求。凡此表明,中国已能掌握和运用好WTO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明显提高。

3、签署诸多自由贸易协定。在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者同时,中国还积极寻求签订地区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2007年10月,中国宣布支持FTA发展的立场,并将其作为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这是中国21世纪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自2001年11月与东盟签订第一个FTA以来,中国已经签订11 个FTA,另有11 个在谈判中。2010 年,中国大陆与台湾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与包括巴西和印度在内的其他新兴经济体签订了FTA。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在过去十年中,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建立双边FTA如此热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研究员江原规由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贫困等严重问题,伴随自由贸易的扩大和新的经济合作的构筑,今后中国通过与各国/地区签订FTA和在WTO内活动的加强,将为减轻乃至解决世界性问题投入更多力量。

4、推动多哈回合谈判。2001年底启动的WTO多哈回合谈判,为中国提供首次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机会。在此前举行的8轮贸易谈判中,基本上是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成员主导谈判,所制定的贸易规则基本上采用了美欧内部现行的法律与规则。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展中成员的谈判能力与参与水平明显提高,以巴西为首的发展中成员农业谈判集团和以印尼为首的农业特殊产品谈判集团在谈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新成员,中国在多哈回合中积极参加各领域的谈判,代表性和话语权得到明显提升。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多边贸易规则看成国际经济关系新规则的基础,而把双边FTA作为补充;“多哈回合谈判是新规则的重要部分,中国将尽全力促进谈判取得突破,从而给世界贸易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自参加谈判以来,中国单独提交60多份提案,同时与其他成员联署的提案超过100份。中国的许多提案受到WTO成员重视和好评。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2005年6月中国在大连举办了WTO小型部长会,为2005年底在香港举行的WTO部长会打下良好基础。在香港WTO部长会上,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部长会达成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决议,包括2013年取消发达国家的出口补贴,对最不发达国家给予免关税、免配额待遇。在2008年7月的日内瓦WTO小型部长会上,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为促成谈判取得突破做出了巨大努力,在长达10天的艰难谈判中给其他WTO成员的部长留下深刻印象,但谈判最终因个别成员在个别问题上的僵硬立场而未获成功。当前,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已成为发展中成员的代表之一,在规则制定、承诺与减让谈判和决策程序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一般来说,加入WTO就意味着被其他成员默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入世”时却未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10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争取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取得很大进展。2004年4月,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成为第一个承认的国家。这为其他贸易伙伴和WTO成员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奠定基础。此后,新加坡等相继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到2011年9月底,全球已有81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印度尚未承认。要获得这些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攻坚过程。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将在“入世”15年后即2016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现在看来,美欧完全应在这一期限到来前与中国就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达成协议。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之中,但绝大多数经济部门的运作已相当市场化,把中国作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对待的时刻已经到来。

(二)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一是指责中国市场自由化倒退。近期,一些WTO成员认为:中国“长期秉持特殊重商主义政策”,通过操纵贸易囤积外汇储备积累财富,甚至指责中国的国有经济体制;入世以来,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参与非但不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强,多数行业仍由国有企业控制,外资进入受到严格控制;抱怨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挂钩,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技术加以利用,把外资的市场准入与无偿转让知识产权挂钩。

二是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增加。10年来,在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同时,经贸摩擦也进入高发期,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重点。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占全球的9.6%,但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分别占全球的40%和75%,遭贸易调查占全球43%。同时,全球贸易壁垒手段层出不穷,通讯专利诉讼、药物残留、低碳等成国际贸易领域技术壁垒的新变种。其中,欧盟即将实质性开征碳关税,其《航空业碳排放机制》将于2012年元旦生效,对飞经欧盟空域的飞机全程征收碳排放费。美国立法跟进,其《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规定,从2020年起对未达碳排放标准的进口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WTO与联合国对碳关税表示“谨慎同意”。在中国出口产品中,钢材、化工、有色金属、矿产品等占较大比重,势必成为碳关税的最大受害者。

三是施压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坎坷,消费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等新兴市场旺盛的消费潜力吸引全球企业的目光。中国市场大、人口多、消费能力强,尤其是先富者赴国外抢购奢侈品,更使西方国家过分高估中国的消费实力。同时,中国产业结构有待转型、政府对部分行业扶持力度较强等都给渴求消费力量的西方企业极大吸引,图谋快速占领中国市场。在政治和外交层面,西方企业与政府结成联合利益集团,要求中国加快加入并履行政府采购协议(GPA),实则是想迫使中国快速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敦促中国实施金融监管改革,实则是要中国为外资快速涌入提供更多渠道;指责外企投资和经营环境恶化,实则是要求中国继续保持外企的超国民待遇,为其攫取更多超额利润保驾护航。

四是发展中国家地位遭质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成员,成为入世谈判的核心原则之一,并成功得到世贸组织的确认,为中国外经贸发展赢得充裕的回旋空间。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些WTO成员开始怀疑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前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指出,多哈回合启动时较贫穷的大国,比如中国和印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施瓦布认为,中、印再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并享有相关特殊待遇是不合适的。

阅读3

中国的变与不变

10年前,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获得最惠国待遇,有效改善了中国经贸大环境,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美国不得不按照世贸规则修改其国内法规,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中美两国最终实现双边贸易正常化。中国接受世贸组织规则,规范对外开放形式和途径,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

(一)推动中国发生巨大变化。10年的磨合和发展,使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经济融合,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很大提高。从外贸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10年中,中国商品出口增长6.3倍,对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经济规模看,1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三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规则运用看,中国在不断增加对外经济交往中,熟悉并逐步有效运用国际贸易的经验和规则,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等原则运用到国内经济建设中,推动国内市场体制和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总之,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使中国获得扩大对外贸易的稳定国际机制,还获得维护自身利益的平台和保障。一方面,中国得以及时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谋划更合理的国际经贸秩序,积极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在公平、有效率的机制中调解贸易争端。

入世10年是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10年。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并加速向贸易强国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分享了中国的繁荣。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比较优势获得顺畅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获得国际资本和技术有效配置的巨大空间,中国和世界在可控的贸易摩擦中取得共赢。10年的实践中国让世界认识到,她是一个尊重国际规则、值得信赖的经贸伙伴,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认为,入世10年中国的成绩是A+。

与10年前相比,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方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不仅作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接受者、适应者和学习者,开始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者,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影响,并谋求改变不合理的规则。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增强相应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和话语权。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现有国际经济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10年后,中国对外贸易目标已从建设贸易大国向建设贸易强国推进。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步伐已显著加快。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降低对于低成本和高能耗的依赖。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21.7%提高到2010年的30.4%。中国不仅着眼于吸引外资,开始利用充裕的外汇储备加大对外投资。在多边贸易谈判停滞背景下,中国积极灵活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双边和区域自贸体系。

中国从重在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进出口并重。入世初期,中国外贸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扩大国际市场,积累外汇。期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攀高,达到60%-70%,而美日等国的贸易依存度约为20%-30%。过多倚重外需带来诸多弊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战略,真正使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同时,中国开始增强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但进口商品中以中国为最终消费地的比例较低。中国已经从增加收入、调整税收制度、完善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拉动消费需求,效果良好。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进口市场不断扩大,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二)不变的方方面面。其一,中国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没有变,即谋求改善民生、国强民富。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丰硕成绩,但也付出经济发展失衡、地区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代价。在下一阶段对外开放中,中国应该设法改变这些负面影响,让更多的民众分享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利用经济转型的契机,继续深化开放,把沿海开放中成熟的加工贸易模式向内陆和沿边转移,但要严格环保和用工等规则。对于规范稀土出口,以保护本国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合理举措,中国应该继续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寻求妥善的解决途径。

其二,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201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4000余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排名第121位。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缩小。因此,在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必须充分享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于美欧国家质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误解,中国应及时通过外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予以驳斥和澄清。

其三,承担的国际责任不能超越自身能力的原则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提高,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增加,期望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美欧希望中国等新兴市场承担更大的责任,通过减持外汇储备、扩大进口、增加内需、让本国货币升值等一系列举措,来缓解美欧的经济压力,甚至不惜通过有关法规施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任务还是发展本国经济,只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经济责任。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中,中国已经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国经济能够稳定、平衡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入世10年后,中国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了继续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贸发展方式。要坚持进出口并重,突出进口在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中的作用。要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国际合作,积极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利益,在投资国能够真正享有国民待遇。中国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机遇,加快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世贸组织中,中国要更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改变多边贸易谈判长期被美欧所主导的不合理局面,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中国已经成为支撑国际贸易体系的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将推动国际贸易体制向更加开放、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十周年 中国入世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