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让民俗活动注入时代活力

时间:2023-05-02 14: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坂田永胜堂麒麟舞1840年诞生于广东省新安县坂田村。由2人配合,分别持道具麒麟头和麒麟尾,在锣、鼓、钗、唢呐的伴奏下舞动。以模仿猫、虎等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武术的基本步法和套路,通过灵活的舞姿,将麒麟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民俗特征,以及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麒麟舞 特征 价值

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还十分年轻,但是这方土地却已具有悠久历史。根据现有考古成果,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来到这里披荆斩棘、耕山耘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经历了12代传承人的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便是其中一个优秀代表,由于其精湛的艺术特色、浓郁的区域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在2011年以传统舞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的历史发展背景及社会影响

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代。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由此进入近代史阶段。中国的国门逐渐开始向世界敞开,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从此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新篇章。实际上在鸦片战争前夕,随着清王朝极度腐朽没落和对人民剥削压迫不断加重,官僚士大夫与人民争夺利益愈演愈烈,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而英帝国主义正在虎视眈眈,随时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事实上,在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前,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深圳沿海地区。1839年9月4日,英人义律便曾率船5艘突袭我九龙炮台,遭到现在同属龙岗区域内的大鹏所城守军的英勇抗击,史称大鹏海战。内忧外患使得深圳沿海一带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在1840年诞生于广东省新安县坂田村(现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村)。为了自保,坂田村请来了一位花名叫做熬头四的武术教练,负责教授村里的年轻人习武,一面强身健体,一旦有事又可保家护村。当时坂田村人口不多,青壮年更少,而且都很贫穷,拿不出什么钱来。为了凝聚人心,提高大家习武的兴趣,同时解决部分经费来源,熬头四想出了一个办法:一边让大家习武,一边教大家舞麒麟。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与龙、凤、龟并称“四灵”,是太平、吉祥的象征。明清时期,麒麟文化逐渐演变为麒麟舞,在广东一带流行较广十分兴盛,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娱体育活动,尤其是在民俗节日里,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欢庆风景,而且常常与武术表演结合在一起。所有,广东各地的麒麟舞各有特色。熬头四本为习武之人,且善舞麒麟,也见识过多地的麒麟舞,他觉得这些麒麟舞动作套路多失之简单。于是他以猫、虎等动物守候、捕食、打斗、休闲、玩耍及喜怒哀乐等一系列动作为基础,博采各地麒麟舞的长处,融入武术的基本步伐、套路等,创编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麒麟舞,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定型,最终自成一家,以地名命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并代代传承下来。熬头四带着这支20来人的麒麟队,利用春节等民间节庆活动,走村串乡,四处表演,结果大受欢迎。在坂田及布吉、平湖等周边地区,以及香港的元朗、上水等地都有广泛影响。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坂田永胜堂麒麟舞曾多次代表宝安县、惠阳地区、深圳市参加广东省大型文艺汇演、麒麟比赛等展演,数度获得金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有的队员还曾受邀去马来西亚进行交流活动。

二、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独特的造型特征和动作特征

永胜堂麒麟的造型特征是突出麒麟作为祥瑞的象征,在色彩及寓意上充分地表现。麒麟头高约70厘米,宽约45厘米,上有独角,下巴能翕动,采用特殊的绘画颜料进行描绘,装饰以色彩艳丽的花纹、图腾。麒麟身长5至6米,最宽处1.2至1.3米,图案和颜色没有特殊的规定,但是颈部一定要用黑、白、蓝、黄、红五色布料依序组成,麒麟的整体造型酷似龙头鹿身,独角牛尾,全身鳞甲,集众多动物的特色于一身,形态庄重,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寓意着向往盛世、平和可亲的精神。

永胜堂麒麟舞的动作特征主要是以模仿猫、虎等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武术的基本步法和套路,通过灵活的舞姿,在舞麒麟头人伏、卧、弯、腾、跃、跳等动作下,将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出来。麒麟舞由2人配合,分别持道具麒麟头和麒麟尾,在锣、鼓、钗、唢呐的伴奏下舞动,整个过程有严格的套路,依次为:麒麟出洞、嚼脚、弄麒麟尾、打瞌睡、摆青、踢青、采青、水仙花、十字清、鹩花园、麒麟翻王。如嚼脚套路:麒麟舞至中场时,舞麒麟头者右腿踏步向上,左腿向上向前迈出,身体腾空跃起;落地时左腿先落地,并跪地,右腿后落并前伸,左右膝相距约30度;此时舞麒麟尾者的动作则是随着舞麒麟头者跃起落地,双膝跪地,匍匐在地。舞麒麟头者在落地时则托着麒麟头贴着右腿,分别在内外侧,顺势将麒麟头从大腿向脚尖送,并同时抖动手腕,使麒麟头略左右摇头。伴随着“嘀-嘀-嘀-嗒,嘀嘀-嘀-嗒”的锣鼓节奏,此时麒麟犹如一只温顺可爱的小貓在舔脚玩耍,动作诙谐有趣。

三、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的民俗特征及传承价值

在民俗特征方面,永胜堂麒麟舞作为一种用于节庆喜庆、祈福活动,每逢春节、元宵等民俗节庆活动时或在迎亲、寿诞等红白喜事时都要进行表演,边舞麒麟,边放鞭炮,加上大锣大鼓、唢呐吹奏,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人们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麒麟前要举行开光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者为麒麟点睛,折下一片荔枝叶衔于麒麟口中,叫做“开光见青”;还要按传统仪式在祖先祠堂烧香拜祭。与各种民俗活动的紧密联系和自身包含着的丰富的民间礼仪、民间习俗、民俗文化等内容,使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坂田永胜堂麒麟舞足以引起我们非遗工作者的重视并积极予以加以保护传承。

如前所述,坂田永胜堂麒麟舞诞生于鸦片战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和成因,鲜明地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华南沿海乃至整个中国內忧外患的历史特征;反映了当时东南沿海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保家护村、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事实。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鸦片战争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已有170多年历史,历经十二代人的传承,兴衰起落,见证了坂田地区从清朝中后期直至改革开放,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明进步。同时,麒麟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客家人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对麒麟舞成因及传承情况的系统搜集、整理,对于研究深圳地区客家人的来源、定居以及生存状况、民风、民俗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的舞蹈特征及艺术价值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集民间舞蹈、音乐、传统工艺美术、武术、杂技于一身,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舞蹈,永胜堂麒麟舞以生动传神的舞蹈语汇,将麒麟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各种神态、表情、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例如摆青、踢青、采青这个系列套路,表现麒麟寻找食物、摆弄食物到吃下食物的过程。麒麟以碎步绕场至中场,见到食物“青”。这时,舞麒麟头者两手握住麒麟头,双臂前伸,使麒麟头向前伸出,表现麒麟发现了食物;然后随钗声向后跳一大步同时伸直手臂托起麒麟头,双脚前后站立,左右前后抖动手腕,使麒麟头小幅度左右晃动;之后迅速收肘于胸前,使麒麟头猛下沉,右腿向前跨一步,上身向右腿方向伏身前倾后直立;此时转动手腕,使麒麟头向右,并由上身带动手臂向下摆之后再向左前随即收回右腿;此时麒麟头由右向下再向左向上180度迅速摆动,再向前小跳2至3步至“青”前,托麒麟头前臂向下向前送,小幅度抖动手腕,之后向上伸臂退2至3步。在这一过程中,舞麒麟尾者配合麒麟头做后跳、前跨、向前小跑等动作。细腻地表现出麒麟寻找食物、发现食物时从犹凝到惊喜再到兴高采烈的心理变化过程。接下来,在踢青、采青两个套路中,麒麟一边绕场,一边以一连串的抬腿、起伏、蹲步、马步、半蹲跳、匍匐、滚翻、托举、抖臂、旋转等舞蹈语汇,表现麒麟找到食物后,却又不急于把“青”吃下去,而是反复左舔、右舔,含在嘴里玩耍,如同猫抓到老鼠一样,左右拔弄、挑逗。伴随着 “嘀-嘀-嘀-嗒,嘀-嘀-嘀-嗒,嘀-嘀-嘀-嗒,嘀-嘀-嗒,嘀-嗒”的音乐节奏,最后才将“青”咬在嘴中,蹲跳几步回正前方。舞姿幽默、风趣,把麒麟调皮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又如在麒麟翻王套路中,舞麒麟头、尾的二人在音乐伴奏下团身,双膝跪地,双手伏地,并使麒麟布身拉直,在二声敲边鼓后,随钗场,两人同时向右向后滚地翻身,之后再起身绕场一周。此时麒麟舞动作滑稽风趣,麒麟犹如一只午后在阳光下晒太阳的老虎,翻个身,伸个懒腰,憨态可掬。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

麒麟舞动作套路讲究伏、卧、弯、腾、跃、跳,动作钢柔并举,节奏快慢交替,熔舞蹈、武术、杂技于一炉。一招一式都不仅具有较高艺术性,且同时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其在坂田及周边地区流传了上百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足以体现其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

麒麟不是真实的动物,而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神兽。其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古朴的图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富有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体现了深港一带民间流行的审美习俗和审美情趣,本身便是一件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

五、优秀的民俗活动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坂田永胜堂麒麟队成立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团结本村人免受外村人和强盗的欺凌,麒麟队员人人以习武为荣,以舞麒麟为自豪,形成了团结向上、互助互爱的氛围。因舞麒麟人都是坂田人,麒麟队就也逐渐成为了凝聚坂田民众的民间文艺团体,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也证明了永胜堂麒麟舞是团结当地民众的重要载体之一。

舞动麒麟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气力,要完成跃、跳、伏、滚、翻、转等动作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活的身体,舞者必须通过长期习武来强身健体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加之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将武术功底融入到麒麟舞动作中,通过舞麒麟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代代传承发展下来,使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具有一定的武术健身价值。在训练武术,练习舞麒麟,表演麒麟舞的同时,又为当地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娱乐氛围,对青年崇尚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引导作用。这些都是永胜堂麒麟舞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在深圳等客家地区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被注入客家人对社会繁荣昌盛、家丁兴旺的憧憬情怀,记载下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为群众所喜爱,受到广泛欢迎。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坂田永胜堂舞麒麟”,坂田街道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抓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保护工作,如制定了“坂田永胜堂舞麒麟”传承与保护制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坂田永胜堂舞麒麟”传承与保护三年规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坂田永胜堂舞麒麟”保护、传承方案》等相关制度以及保护规划,成立了“坂田永胜堂舞麒麟”传承、保护机构;建立了“坂田永胜堂舞麒麟”文档(文书图片文档及电子文档),对项目资料整理。2007年,永胜堂麒麟队受邀表演了31场,2008年表演42场,2009年春节期间表演了32场,2009年,组织青、少年二支队伍参加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舞比赛,获4个第一名。自2009年7月开始,定期在宝安区西乡街道进行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传授,现已有学员近20人,2011年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应市侨联办远赴马来西亚进行技术交流及技艺的传授,同时还积极筹备麒麟文化进校园活动。2012年初坂田小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的特色推广项目,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艺术团,邀请坂田永胜堂麒麟队传承人张志明、张展扬为教练。2010年至今参加演出70多场,包括非遗进社区展演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当地传统民俗活动及庆典活动等。不间断的展演活动,不仅保障了传承人日常的训练时间,也提高了传承人对项目传承的认识和训练积极性,增加了对项目传承的信心。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在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精彩的表演,既活跃群众文体生活,增强节日气氛,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深圳这方土地已有数千年人类活动的历史,而仅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何以能立身其中,并进而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呢?在我们了解了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民俗特征,以及形成、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所赋予它的特殊历史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后,便不难明白这一问题的答案了。

作者简介:周刚(1970—),男,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研究馆员。现为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非遗促进会理事、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协理事、广东省群文学会会员、深圳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美协理事。

推荐访问:传承 民俗 注入 活力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