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04-30 1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通河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小兴安岭南麓,地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地区,是优质水稻生产带和重要高端稻米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发展有机水稻杂粮,山特产品,农畜养殖及有机绿色产品加工等特色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通河县为例,探索金融支持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相关问题与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融在支持县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情况

通河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地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地区,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带和重要高端稻米生产基地之一,绿色食品种植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已成为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截止2017年末,全辖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59.76亿元,同比增加了2.8亿元;其中发放“两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3.1亿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十三项涉农信贷产品创新,实现涉农信贷创新产品贷款总额7.2亿元。在金融的强力支持下,2017年通河县加快了东部提水灌区、二甲沟水库、松干堤防等大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发展五万亩以上水稻联合社15个,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110万亩;搭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溯源平台,新建“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5个;建成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9处,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35万亩;“通河大米”已成為国家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品牌价值83.2亿元。

一是坚持金融普惠“三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截止2017年末,在全辖布放了62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农村地区特约商户数量达333户,977台POS机,其它受理终端1327台,每台终端可覆盖2-3个自然屯,有效延伸了银行卡受理网络,带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提高。2017年末,每台自助服务终端平均揽储97万元,日均办理业务40余笔。农商行发挥网点广、群众认知度高的优势,扎实推进普惠金融面向“三农”,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找准绿色食品种植调整的发力点。加快旱田种植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主,增大豆,扩杂粮为辅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具有标准化、现代化、科技化的蔬菜生产基地。通河县农村商业银行利用支农再贷款和财政贴息补贴,以0.45%的超低优惠利率给予有机蔬菜种植大户金融支持,全年支持5个蔬菜产业基地,计划发放蔬菜产业专项贷款3400万元。现已建设5家蔬菜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00亩,建设蔬菜大棚1340栋,总投资达2.7亿元。计划三年后年产蔬菜24000吨,年获利约6.5亿元。同时减少玉米种植1.2万亩,增加大豆、杂粮等特色经济作物1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权抵押及农业科技支持体系不完善制约金融支持

目前通河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尚未建立,农村各类抵押、流转、评估平台缺失或功能不完善,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为171万亩亩,流转的土地仅50万亩,仅占29.23%。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物权、宅基地、大型农机具等各类资产难以盘活。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目前,财政扶持侧重于针对科研机构,并没有针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开发、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蕴含较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限制了金融机构支持的积极性,在通河县金融机构中没有农业科技贷款。

(二)信贷品种创新滞缓,信贷匹配度不高

涉农金融机构在信贷品种创新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对信贷产品受限,工作思维依然停留在原有模式上。一些金融机构审批链条长,贷款额度小、覆盖率低等信贷产品依然是主流,涉农贷款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金融信贷产品和农业生产需求难以匹配。

(三)部分供给侧品种保险缺失,风险较高

由于农业保险业务风险大、成本高,农业保险创新力度小,主要农业保险集中于玉米、大豆、水稻等主粮作物,其他经济作物涉农保险并不涉及。同时加之县级财力有限,无力承担由县级财政负担的保费补贴,保险难以覆盖经济作物品种。

三、相关建议

(一)加快两权抵押进程,扩大抵押范围,推动土地集约化种植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适当考虑扩大“两权抵押”试点内容和范围。加大政策引导,鼓励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农村合作社、农村种粮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组织为重点,推动土地流转。同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建设,推动土地流转合法化进程。

(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以满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网点覆盖率和金融普惠程度;建立国家财政、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融资模式,完善强化激励模式、差别化考核办法,引导加大资源投入农业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拓宽涉农抵押品范围,深入推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将动产不动产“活”起来,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切实满足多元化资金需求。在金融政策上,要引导货币政策工具向农业供给侧方面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财政政策上,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或财政担保基金,降低涉农信贷风险,提高农村地区信贷使用效率;积极落实县域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措施,加大对涉农信贷产品创新奖励政策,推动不动产动产质押产品创新,增强有效信贷投入,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三)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进一步引导保险机构进入农业领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品种和覆盖面,将经济型农作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内。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新的商业农业保险品种,完善大灾再保险制度,提高保险对农业的保障力度。地方财政应切实落实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分担政策,扩大省级财政担负比例,保证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银保合作的新思路,推动“保险+信贷”的金融产品创新,提高涉农信贷对农业调整的积极性。

推荐访问:结构性 供给 县域 改革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