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安全与东北地区牧草用地的思考

时间:2023-04-30 18: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缺粮人口逐年增多。我国粮食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保证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草业应为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提出了应充分利用退耕还草土地、退化草场、低产农田、盐碱地及沙荒地种植牧草,建立人工草地,以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粮食安全;牧草;人工草地;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265-02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和消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粮价总体持续上涨,尤其是2008年3~4月以来,大米、小麦在某些国家价格上涨50%至1倍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有数亿人口缺粮。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在保证国家粮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协调发展,牧草的种植与发展,既要在种植业中占有一定位置,又要为促进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认识

从2000年起,我国国内粮食形势由产大于需迅速转变为产不足需。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和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粮食需求总量一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我国粮食消费总量2005年为4 977亿千克[1],2006年为5 080亿千克,2年缺口分别为137.5亿千克和105.5亿千克。2004~2006年3年净进口粮食725亿千克,平均每年净进口250亿千克。我国粮食进口量占国内需求量的1%,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如果我国进口粮食总量不超过世界总进口量的10%,对我国粮食安全就不会产生冲击,对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粮食消费中,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用量年均增长3%,工业用量“九五”期间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2006年比2005年增长11%[1]。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较少的国家,且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亿公顷,到2006年底下降到1.22亿公顷,10年间下降827万公顷[1]。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保证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不减少;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尤其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2004~2007年连续4年的粮食增产中,播种面积扩大贡献率为40%,单产提高贡献率为6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80%将来自单产的提高。草业是种植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为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草业应为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2.1加速天然草原建设,发展草地畜牧业

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为世界第2草原大国。世界第1草原大国澳大利亚(4.5亿公顷)的肉食中90%是由草转化而来,新西兰则是100%,美国为73%,而我国的肉食中仅6%~8%由草转化,90%由粮食转化[2]。因此,加速天然草原建设,充分发挥4亿公顷草地的生产潜力,使草地畜牧业生产出更多的畜产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全国有20%的可利用草原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一系列保护与恢复草原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松土、施肥、补播优良牧草及建立人工草地等草原改良措施,也大大提高了草原生产力。2000年以来,全国建成人工草地69.93万公顷,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种草面积1 300万公顷,改良退化草原1 400万公顷,草原围栏3 300万公顷[2]。

2.2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减少饲料粮用量

国际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牛羊肉在肉类比重中占50%左右,高者达90%(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我国牛羊肉在肉类比重中,从1985年的6%提高到2001年的13.3%。2005年我国人均牛羊肉的消费量仅为6kg,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我国近20多年来,对发展草食家畜十分重视,不仅对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牧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速牛羊业的发展,而且对农区草食家畜的发展也同等重视,继中原肉牛带之后,又扶持了华北、东北肉牛带。草食家畜以草为主,仅需少量粮谷饲料,所以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可减少饲料粮的用量,直接支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2.3利用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建立人工草地,以保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093hm2,人均经营耕地只有0.13 hm2[1]。在这仅有的耕地上,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要种植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保证粮食安全,牧草用地势必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许多优良牧草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耐盐碱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应该尽量利用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退耕还草地、退化草场、盐碱地、风沙地等低产土地,建立人工草地。并可利用豆科牧草,实施粮草轮作,以改良低产农田,培肥地力,达到增产粮食的目的。

3对东北地区牧草用地的思考

东北地区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多年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2.3%,大豆占3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饲养业势必有更大的发展。牧业产值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有部分省(市、区)的牧业产值已达到40%以上。吉林省2004年牧业产值达3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2005年达450.14亿元,2006年达500.5亿元,均超过40%以上。畜牧饲养业的发展,必须建立相适应的人工草地和人工饲料地,这些土地的解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退耕还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

为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国家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举措,尤其在牧区和农牧结合区,应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既有利于农业又有利于林业和牧业的政策。以吉林省为例,2001~2005年期间,退耕还林还草10万公顷,2006~2015年预计达22万公顷。

退耕还草的土地,一般土质较好,又经过若干年的农作物种植、施肥和管理,土壤肥力有所提高,理化性状也得到改善,是种植牧草较为理想的土地。在西部雨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以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宜,东部山区、半山区,雨水充沛,宜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猫尾草(Phleum pratense L.)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等多年生牧草,因此,建立起高产人工草地是完全可行的。

3.2改良退化草场,建立羊草人工草地

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松嫩和科尔沁3大草原,可利用面积2 033.2万公顷,其中约有1/3的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种类减少,植被稀疏,产草量下降,每公顷干草产量仅为400~500kg。这类草场如不进行彻底改造,将继续退化,形成连片的光板盐碱地。所以利用这类退化草场,建立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人工草地,势在必行。

东北西部这片草场,基本属于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和羊草羊甸,以羊草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尽管草场退化比较严重,但稀疏的羊草仍遍布草场,强大的羊草根茎,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性繁殖能力,这一优良性状为羊草人工草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羊草退化草场由于利用强度大,土壤板结坚实,雨水难以渗入,且蒸发量很大,干旱盐碱及通透性不良,致使羊草根茎萎缩或死亡。试验证明,羊草退化草场经过翻耕、松耙、碎土和拖平后,羊草根茎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根茎会迅速恢复生机。利用9SF-2.45型草原松土施肥机,松土15~18 cm,松后镇压,1年后松土试验区在9 000cm3样方内羊草根茎干重0~10cm比对照增加65.5%、11~20cm增加250%;根茎长度分别增加58.6m和188.2m;羊草根茎芽0~20cm增加48.8个,干草产量5年平均年增产529.5kg/hm2[4],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利用羊草退化草场建立羊草人工草地是完全可行的,并在生产实践中已得了证明。

3.3低产农田实施粮草轮作,改土培肥,增产饲草,促进农牧业发展

在耕地土壤中,由于受成土土质、气候条件和耕作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各地都形成了部分低产农田。这些农田土质瘠薄、理化性状不良、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吉林省白城、松源2市为例,这2个市的耕地近120万公顷,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但在耕地中有机质含量达1%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有机质含量1%~2%的占32%,2%以上的仅占2.3%,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仍有15.7%[5]。耕地有机质含量在1%及其以下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收成。改良低产土壤的方法主要有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机械耕作逐渐加深耕层和种植豆科作物利用根瘤菌固氮等,但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是优质多年生牧草,根系发达,主根分布在10~40cm土层中,根深可达2m以上,不同生长年限的鲜根重量见表1。

苜蓿根系腐烂后,不仅增加了土壤的含氮量,培肥了地力,而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五年生苜蓿鲜根40t,其干重为10t,相当于100~120t农家肥的有机质含量,对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西部地区低产耕地的苜蓿鲜根重量,约相当于中部黑土地的50%~60%。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低产农田种植苜蓿,其后茬可增产20%~30%,同时可获得大量优质牧草(干草年产5 000~6 000 kg/hm2),用于发展畜牧饲养业,以促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利用盐碱地和沙荒地种植抗逆性强的牧草,建立人工草地

在东北西部有372万公顷的盐碱化土地和500多万公顷[5]的沙漠化土地,这些土地基本上不适于种植粮食经济作物,但多数土地可以种植牧草。

在盐碱化土地中,轻度盐碱化土地面积达170.1hm2,可以种植苜蓿;中度盐碱化土地87.7万公顷,可以种植羊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重度盐碱化土地113.2万公顷[3],可以种植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或朝鲜碱茅(P. chinampoensis Ohwi.)。目前,重度盐碱地多数地方尚未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在沙漠化土地中,可优先利用轻度沙漠化土地,这类土地有380.6万公顷,除部分可以种植杂粮、杂豆和瓜果外,大部分可以种植一些耐干旱、耐瘠薄、耐风沙和适应性强的牧草,如沙打旺(Ascragalus adsurgens Pall.)、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cat-um L.)等。

4结语

多年生牧草种类繁多,性状各异,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多种功能。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不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争地,支持粮食安全。当前为适应畜牧饲养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粮食、经济作物以外的土地建立人工草地,是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参考文献

[1] 万宝瑞.深化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N].人民日报,2008-04-18(007).

[2] 杜青林.草业重大工程战略[M]//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徐安凯.东北西部草地生态环境与草业开发模式探讨[J].牧草与饲料,2006(1):27-31.

[4] 陈自胜,赵明清,孙中心,等.羊草草地松土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2(2):28-32.

[5] 郭士良.吉林省施用化肥的经济效益探讨[J].吉林省农业科学,1988(3):58-61.

推荐访问:东北地区 牧草 用地 粮食安全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