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把握

时间:2023-04-29 20: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门重要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法 课堂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0-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如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

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一般认为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学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

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思维。

二、经济法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经济法是一系列单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公、私法的融合,是一个体系、一个法群,非常的庞大、复杂,调整大量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难度非常大。而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把经济法课程中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分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一)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案例,通过情景描述设置问题,让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的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既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旁观者,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和研讨,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有“社会实践”的机会。是理论联系实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没有。要到最后测试时才知道,这样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遇到生活中具体的法律事件,又不知从何下手。而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自己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将各种案例带进课堂,同学们应当公开而有礼貌地承认他们可能存在的任何分歧,公开而有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别人也应有礼貌地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哪怕此意见跟自己的看法大相径庭,至少使自己了解到同一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存在这一事实。教师和学生在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做到“思想共享”,求同存异[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互相点评,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就是很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因为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采集案例材料,对案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适合教学需要的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可读性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2]。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案例教学,必须精心准备,熟练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及时正确地点评、归纳、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经济法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把握

首先,在案例的收集与选择上,要求真实可信,客观生动,力求典型与关联。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渠道获取案例信息,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且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3]。

其次,在组织案例教学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设疑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案例法、模拟法庭等[4]。选取某一种方法,要针对学生特点适度、适时运用。设疑法是教师根据典型的事例,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解惑答疑,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案例教学,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结合,把学生带入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事件过程,带来的情感冲击度大大提高,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讨论案例法是对某一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将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既可以分组、也可以分班讨论,可以先分后合,也可以先合后分,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模拟法庭主要是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例的情景处理案例,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进行辩论、思考,提高其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导入案例,把握和利用好典型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N].学习时报,2004.3.

[2]闫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3]杜静,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国吉林网,2010.12.13.

[4]周欢,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堂中的运用[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第17卷第3期.

推荐访问:经济法 课堂教学中 把握 案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