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时间:2023-04-27 17: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H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93-02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

11概况分析

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族群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族群内部联系的纽带。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切实保护各少数民族利益和风俗文化的体现,是促进民族团结、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必要之举。我国有许多小语种,学术价值极高,是解开历史上许多谜团的钥匙。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保护由此可见。

2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政治社会的稳定,文化的融合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陷入困境的三大基本因素。三大因素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在近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21相关教育发展缓慢

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教育失衡。进入21世纪,社会文化转型,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语言文字生存环境更迭,少数民族成员只有学习汉语或英语才能跨越文化障碍获得个人在主流社会的更大发展。

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功利性与培养目标的偏差。由于缺乏整体的评价机制,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衡量指标,至于教育所应包含的其他内容,如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价值观念、民族认同感的培养等方面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数就是结果,也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最终宿命。

教育资源不足则是教育发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首先是教育经费问题,虽然我国政府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昂贵的双语教育或多语教育的经费。然后是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再次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编写不足。

22法律保护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相关的法律也不断出台。问题是,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仍有一定差距,许多条款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可操作性差。专门立法的空缺也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中的软肋。

23竞争力不足

在我国,汉语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多,早已成为民族语言中的强势语言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人口少,使用范围狭窄,只有在相对较少的范围内使用,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率降低,甚至已经濒危或消失。

24媒体及宣传不足

汉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手机电话进入少数民族千家万户,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传媒供应却明显不足。媒体的灌输很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汉语言文化影响,而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字。

25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不足

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各民族杂居散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各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机会减少,对汉语言文字的需求迫切。就目前形势来看,在青少年一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啊中,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已占绝对的指导地位。

3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建议

31促进相关教育的发展

311重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开展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和大规模的培养双语教师,一是解决目前的急需,对在岗的民族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大规模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汉族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及时发放工资,防止教师资源流失。

312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首先,提高民族师范院校的教育水平。要突出将民族师范类师范学校的功能,加大对民族师范院校的投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水平。与此同时,建立民族学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让学生为民族语言教育事业服务。完善培训系统,建立针对民族语言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系统。

313实行分担体制下的专款专用

分担体制要求中央政府按期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省级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资力度。明确三级财政分担比例,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专款专用,按时、按量地投入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事业上。

314转变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民族语言文字专业的学生评价、考核体制,以保证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加重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考查力度,增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整个学生考核体系中的分量,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师、学生、和社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才能达到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32建立保护区、扶持传承人

321建立保护区

维护弱势语言的生态环境,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区。对弱势地区实施“原产地保护”,保持语言环境的稳定,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民族语言文字生态区”打造本民族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言文化品牌。云南丽江纳西族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322扶持传承人

保护濒危语言文字的传承人,扶持继承人。使濒危语言文字及其文化传人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保护和大力扶持。除了为其录音、录像,积累语言文字和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传承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33完善法律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条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保护。这些法律法规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来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该专门性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学习、传播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对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文字的方法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要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信息化问题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明确规定剥夺、歧视和侵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34加强媒体宣传

对于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媒体来说,少数民族的电视、广播节目、书刊、报纸、杂志的供应量应该加大,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切实融入少数民族群众的方方面面。

35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在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既能促进语言文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语言文字的继承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尤其旅游业的发展,其发展为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符合旅游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开发性,其独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游客,使游客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体现其在旅游业应有的价值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聂鸿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3]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黄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5]高庆华中国濒危语言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3).

[6]李红杰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7]黄建明文字苦旅——中国南方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8]王远新保护濒危语言文化的迫切性和途径[A].王远新.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三辑)[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 继承 我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