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

时间:2023-04-27 16: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传统文化可被定义为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美丽的土地上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宏大古典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稳定的结构,世代传承并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并发展着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以及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感受到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我们有着精美的民间工艺,如陶瓷、刺绣、剪纸;我们有着古老的民族艺术,如书法、中国画、武术、京剧;我们有着辉煌的文学创作,如《诗经》、《楚辞》。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们继承及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事,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我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由于过农历新年时正逢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称为“春节”。中国古时的春节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在辛亥革命后,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一直到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之后才正式结束。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即将来到,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春,犹如在悠悠青草上翩翩起舞的少女,嘴角露出甜美的微笑。啊!那是希望的光芒在闪烁。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让大地变的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季里,由于人们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长寒冬,心中渴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每一个人都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准备迎接这个节日。

“新年来咯”!从腊月二十三日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过年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在迎春期间,我们一家大小忙着大扫除,除旧更新,整个家终于变得一尘不染了。我从父亲那里得知原来迎春日也被称为“扫尘日”,因为“尘”与“陈”谐音,有着除尘布新的涵义。我们可将一切晦气、霉运全部扫出门,好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这个习俗也代表着人民力求上进,破旧立新的希望以及辞旧迎新的祈求。我们一起打扫房子忙于准备年货,如各种零食及拜访亲友的礼品。小孩子最高兴了,父母亲都为我们添置新衣,好让我们过年时穿。

过节前,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这可是老爸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也把“福”字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及门上。路人一念福倒了,意思就是幸福来到我们身边了。除了张贴春联,屋里还贴着色彩鲜艳的吉祥年画,屋外则挂着大红灯笼。有些人在家里置放梅花树,并用红包封来进行布置及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福”字指福气,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在准备过节的这段日子里,每一个家庭成员相互合作,一起打扫房子与购物,无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贴春联这个习俗应被传承下去,正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

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是亲人一家团聚的日子,离乡背井在外的人都会趁着这个节日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过去的前一夜,也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称之为除夕夜。除夕之夜,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有团圆夜之称。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们一家老小,包括公公婆婆、伯伯婶婶等亲戚欢聚一堂,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有说有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我顿时感到无比开心,看见每个人脸上挂着满满的笑容,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守岁象征着把一切不如意、邪瘟病疫驱走,迎接新一年的吉祥如意。在古时候,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带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父母祈福,延长父母寿命。

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有吃饺子的习俗,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是旧年和新年的交替,也象征团聚合欢,更取其新旧交替之意,非常吉利。古人以前还会放糖、铜钱、花生、枣在饺子里。如果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如果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如果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如果吃到枣和栗子,意味着早立子,但,由于我们认为放铜钱不太卫生,因此改为放糖了。春节若要得以繁荣传承,必须进行适度的调适,以便能够符合时代的变迁。但,春节重要的习俗和背后所要传承的精神应被保留。在过年时,我最爱的食品当中少不了甜甜的年糕,由于“年糕”谐音“年高“,代表新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午夜12时一过,天空顿时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声炮打响,每家每户不约而同地燃放各种款式的烟花,为漆黑的夜空画上最耀眼彩妆。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随即响起。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有一年,当“年”兽又来吃人,一位年迈的老人拿来红纸做成对联,拿来竹子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这时,居民才得知“年”兽害怕红色及亮丽的饰品。当“年”兽看见这些东西后,它叫得魂飞魄散,从此再也不敢到人间了。由于人民害怕它再到人间,因此这项传统习俗一直传承了下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习俗也有了一些变化。为防治环境污染,很多城市禁止燃烧烟花爆竹,但这并不影响节日的热闹气氛。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新衣,出门拜访亲戚朋友,四处问好,串门子。春节拜年时,晚辈都要先给长辈拜年,并送上一些祝愿幸福的吉祥话。这时,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他们。其实,压岁钱的意义并不在于金钱的多或少,而是长辈对于晚辈的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这是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钱,就可平平安度过一年了。父母亲可以用含有钱的红纸当众分给孩子,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时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在为家中长者拜年后,我们就挨家挨户到朋友家拜访,相聚在一起相互祝贺,共度佳节,我们要到市场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活动。我深深地被庙会上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所吸引,往返于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和地方小吃。在农历初五那日,父亲带我们一家到中国北京旅游,到那儿感受另一番滋味的春节。北京古刹龙泉寺古朴的竹编灯笼高挂,许多从不同国家的人都到这里参观。世界各地的人犹如一家人一样团团圆圆,不分彼此,灿烂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我们也有幸观赏寺里义工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分享一年来的收获与感受,古老的寺庙充满现代的“年”味!这七天六夜的中国之旅不仅令我大开眼界,也认为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世界人民的厚礼。

人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每逢春节,欢声笑语荡漾,点缀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每一个跳动的心脏。春节,对我而言,有许许多多的美好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闪闪发亮。春节一过,我们心灵深处依旧期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对我这个异乡人而言,春节是个属于大家的日子。我祖父常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味着四处漂流的人们在过节时都会回家团圆,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温暖是无价的,是用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换不到的,春节,拉近了彼此间的感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王安石曾在诗中提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华夏子孙的心目中,春节永远都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节日,因为我们的心回家了!

(指导教师:吴世忠 评奖:刘青)

推荐访问:春节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