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吹奏乐的特色研究

时间:2023-04-27 12: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山西是中华多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处太行山以东,吕梁山、黄河以西、南,长城以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和传承的同时,山西民间的吹奏乐也随之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传于山西各省市的吹奏乐(主要有竹笛、唢呐、管子、笙等)由于器乐本身高亢、明亮、粗狂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深受群众的喜欢,常被用于民间中情绪欢快、喜庆热烈的场面。

关键词:民间音乐;吹奏乐;表现形式;作用

一、山西民间音乐的特征

山西是我国多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宝库”“华夏文明的摇篮”。民间音乐是在民间形成并流传至民间的不同音乐体裁,有民歌、民舞、民乐、说唱、戏曲等。不同体裁的民间音乐都具有创作上的口头性、流传中的变异性以及地方性、即兴性、群众性、集体性、多功能性等。山西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地理环境、风俗文化、地域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大致被划分为四个特色区域,这种特色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与《民俗大系.山西民俗》的划分方法来划分,即晋北文化民俗圈、晋中文化民俗圈、晋南文化民俗圈、晋东南文化民俗圈,每个区域中都涵盖了不同体裁的民间特色音乐,而吹奏乐也处于山西民间特色音乐中重要的位置。

不同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审美习惯、方言语言、文化传统、地理位置都会造就不同的民间音乐形式,而不同的民间文化也会对吹奏乐的演奏形式、发展变化产生影响。

二、山西二人台的艺术形式对吹奏乐的影响

(一)晋北地域的二人台

山西二人台是晋北地域的特色民间小戏,俗称“双玩意儿”。起源于山西北部地区,后流行并发展到内蒙中西部一带,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二人台在不同地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表现风格。通常以内蒙的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路和西路。西路二人台起初为“蒙古曲”;东路二人台起初名为“蹦蹦”,由于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唱腔活泼,生活气息浓郁,而深受群众喜爱。

二人台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以民歌小调为基础向民乐、民舞、说唱、戏曲衍化的综合性民间音乐形式。二人台的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最基本的曲调有“爬山调”和“烂席片”等。此外,还吸收了其他民间小调和不同剧种曲牌,以丰富其表现力。目前音乐形式,基本上属于民歌结构,通过改革和发展,已经有阵容较大的梆子戏形式。二人台的表现形式多样、曲调活泼;节奏明快,诙谐风趣,已经由载歌载舞的形式向板腔体发展,目前吸收戏曲成分较多,曲目发展有百余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风格特点。

(二)山西二人台中的吹奏乐

山西二人台的伴奏乐器以竹笛、杨琴、四胡、“四块瓦”、鼓、锣、镲等为主,而吹奏乐竹笛因音色明亮、色彩突出成为主要的伴奏、伴唱的高声部乐器。竹笛的伴奏在二人台音乐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源自竹笛中的耍花字、挑尖音、忽断忽续的吹奏特点能较好的融入二人台独特的风格。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民间称之为“枚”“哨枚”或“吹枚”,由于山西二人台的表现形式、曲调风格对吹奏乐器的影响,所以伴奏中使用的竹笛与当今广泛流行的定调竹笛,在型制和运用特点方面有所不同。型制的不同点,定调笛的指孔排列是以筒音为主音,按七声音阶依次向上排列的,相邻两孔之间的音程关系为小二度、大二度,所以指孔之间的距离是不均匀的,二人台中竹笛的每个指孔的距离制作大致均匀,吹奏出来的音高关系,不是固定的,是有明显变化的,比现行笛子的音高音符偏高或偏低,色彩上更适合于二人台曲牌的演奏和伴奏。运用特点上,山西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是单靠一支D调的枚来完成多首唱腔曲和牌子曲的演奏和伴奏。因此,是山西二人台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

(三)均孔笛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二人台中使用的笛子因六个音孔孔距看起来大致相同,被俗称为均孔笛。这类型竹笛是过去中国民间音乐中所采用的吹奏乐器,现在仍然为昆曲、个别地方戏曲伴奏采用。平均孔笛的管径制作要比现在广泛流传的定调笛略粗,但演奏出的实际音色极具韵味。二十世纪初期,本土民族吹奏乐受西方音乐中十二平均律的影响,就把竹笛音孔的孔距均调整,方便乐曲吹奏时转调和半音演奏,这就是现在流行广泛的定调笛。均孔笛在演奏二人台音乐采用的律制虽然也是十二平均律,但在转调和演奏变音时,没有定调笛子操作方便,音程音分上也有差别。现今的定调笛音孔间音程关系比较准确,虽然笛子吹准十二平均律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方法得当也是能很好的掌握。而平均孔笛子要想顺利演奏十二平均律,需要运用插指孔和开半孔指法以及良好的音准听觉去实现,但也具有一定难度。

平均孔笛子演奏的声音具有很特殊的韵味,能奏出定调笛所没有的特殊音色,这也就是二人台音乐中所需要的,也是个别地方剧中运用伴奏、间奏、过场音乐为主要乐器的原因,均孔笛作为二人台、地方戏剧的主要特色乐器,因其特殊的音色以及可以依据唱词独白发音的不同而变化,这一点上定调笛略差一些,操作上也比定调笛更难,但均孔笛子的音色韵味上能更好的融入民间音乐中,才感觉是原汁原味。现如今会吹奏均孔笛的越来越少了,只有民间、戏曲剧团的少数老师傅仍然使用,所以传承和保护这种“韵味”显得十分重要。

(四)山西民间吹奏乐的形制特点

山西民间的吹奏乐器,大多属于木制管乐器,声音明亮,色彩鲜明,在多种民间合奏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吹奏乐器按其不同的构造,大致分为三类:

1.膜鸣吹奏乐器,常用的横吹定调笛或民间戏曲伴奏常的均孔笛。如在晋北的“二人台”、晋南的眉户等地方戏曲剧种中,都是重要的伴奏主导乐器。

2.哨鸣吹奏乐器,山西民间吹奏乐中常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大管、小管和对管)。唢呐和管子也是山西民间吹奏乐中的主要吹奏乐器。

3.簧鸣乐器,山西民间吹奏乐中常用的有笙(公笙、母笙、十三簧笙、十七簧笙),是山西民间吹奏乐器中的主要伴奏和声乐器。除此而外,山西省内还有一种特殊吹奏乐器叫做“口琴”,它的构造是由两块铜片中间夹一块簧片,吹奏时放置于口内的喉头处。

三、山西民间吹奏乐的其他形式

山西民间吹奏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地方剧中伴奏为主,例如二人台中均孔笛的使用极具特点。另一种形式以吹打乐为主,而吹奏乐的形式在山西境内发展历史较长、流行最广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也是山西省民间的主要乐种形式。一般以唢呐、管子为主,常用的伴奏和对奏乐器有海笛、口琴、笙以及鼓、铙、锣、镲等。

(一)山西民间吹打乐

吹打乐是一种以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民间器乐中最重要的演奏形式。“吹”和“打”这两类的乐器历史悠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山西音乐形式上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山西吹打乐有晋北的二人台、山西八大套、晋东南的八音会等等。

(二)山西民间吹打乐特點

1.山西各省市班社众多、艺人广。其中,民乐班社有大多数是世代相传的职业班社。职业班社在旧社会被称为“鼓房”,演奏者被称为“鼓匠”或“吹鼓手”。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民乐班社的才被赋予新的含意,叫做“同乐会”或“八音会”,民间艺人才开始有了民间艺术的尊称,其中不少艺人成为造诣很深的演奏家。

2.民间吹打乐曲目丰富,适应性强。民间吹打乐有整套的用于各种场合的专用曲目,办婚事、办丧事都有各自专用的曲目。各地流行的曲目,既有与其它地域不同的传统曲牌,又有不同组合的各种套曲。

3.民间吹打乐应用广泛,活动较多。民间吹打乐的形式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都要在婚、丧、嫁、娶或是喜庆节日,请吹打乐班社演奏。这种民间吹打乐的形式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与人民群众生活中关系密切的民间艺术。此外,山西各地的民间吹打乐的演出中根据不同剧种中的戏剧性需要用富有音乐特色的乐器,来表现剧中的说白与唱腔,剧中各个行当和不同人物角色的音调则用管子、唢呐、口琴等来分别模拟,很有表演特点和艺术效果。

四、山西吹奏乐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民间吹奏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广泛流传于山西各地的艺术形式当中,它以其独特鲜明的韵味特点,影响着不同地方民间音乐的旋律色彩、伴奏形式、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吹奏乐传统制作形式、组合形式、表现手法在逐渐消失,有些传统的演奏技艺还保留在民间得不到传承,面临的这些问题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和思考,如何保护传承和推动发展山西吹奏乐以及吹奏乐的组合形式是从事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自己也会致力于山西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研究,传承发展的事业中!

[参考文献]

[1] 李作方.简述中国民间吹打乐的渊流及其分类[J].艺苑,2008,12.

[2] 萧舒文.冯子存笛曲与二人台音乐关系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音乐学院,2004.

推荐访问:吹奏乐 山西 民间 特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