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15篇

时间:2022-05-26 10:12: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散文15篇

散文篇1

  寻找春天

  早春二月匆匆落下帷幕

  书写了多少歌颂春天的词赋

  春寒料峭冷风依旧刺骨

  我决定为了理想离开你去追寻春天的脚步

  我在追寻春天你在等我归来和你朝朝暮暮

  时光匆匆将韶华虚度

  一轮火红渲染昏鸦老树

  暮然回首你还在灯火阑珊处

  夜幕苍凉勾勒谁的孤单无助

  我为了理想将你辜负

  风雨兼程吃了多少苦

  终于明白我要找的春天你就是我的幸福

  一粥一菜有你陪伴就不嫌苦

  一针一线的衣衫是你缝补我就知足

  一点一滴的回忆你我构筑

  等白发苍苍你在我身边打瞌睡

  我在一边将你额头皱纹细数

  原来我要找的春天就是简简单单的幸福

散文篇2

  姥姥住那屯子叫后车力,是个蒙古名,译成汉文叫啥不知道。姥姥家住在土山根下,一条直直的小路通向院外,连着通向火车站那条大道。我去姥姥家就是通过大道走进小道再进到姥姥家。

  姥姥家是三间五条檩的土房,房笆是很厚的秫杆儿铺就的。西屋住人东屋做仓房,中间是外地儿(南方人叫堂屋,北方人现在都叫厨房)。姥姥家招雁子,外面的房檐上有雁窝,外地儿的脊檩上、二檁上、三檩上几乎都住着雁子。毎到夏日它们整天叽叽喳喳,飞里飞外,甚至还养儿育女,拉姥姥家外地到处都是雁子粑粑。傍晚姥姥经常很晚才关门,等着最后一个忙碌的小雁归来。

  姥姥家门前是一个大园子,园子里种满了蔬菜,还有叶子烟。最让我喜欢的是蓇娘儿和天天。蓇娘儿有黄蓇娘儿,又好看又好吃;红蓇娘儿,只好看不好吃;紫蓇娘儿,又不好看又不好吃。不知道姥姥为啥要种它。天天不是姥姥种的,是自己虏笋出来的,共有两种,秧儿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结果时一种是黄色的,叫黄天天,一种是黑色的,叫黑天天。两种天天一个味,微苦中透着一种野性的甜。

  姥姥家的园子前有一趟大树,我忘了是什么树,在梦里有时是杨树,有时是榆树。没变的是那树上的许多喜鹊窝,扬脸看去那窝建得又结实又高。还有树下那口老井,井淖上长满了黑绿色的苔藓,井里总有几个眼睛贼溜溜的赖蛤蟆飘浮在水面上。井沿上榆树叉子支着一个靰拉把儿,靰拉把儿缠着麻绳子,绳子上吊着一个漏水的柳棍斗子。打水时得快摇靰拉把儿,摇慢了,柳棍兜子里的水就漏没了。打满一挑子水得摇五六次,大老爷们都会累得上喘。特别是冬天,井沿上结满了冰溜子,如果在下点轻雪,溜滑。舅舅家住在姥姥家前院,有回打水,就掉进了井里,自己顺着井淖爬上来的。记得我曾问他:“冷吧?”他说:“冷啥,水里赖蛤蟆还活着呢?”

散文篇3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又是一年立冬时节。这几日的天气倒也应了“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的景。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是廿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立冬,在潜藏中初始,夜始长,水始冰,地始冻。立冬之后,冬天就真的来了。

  经过了春的孕育,经过了夏的炎热,经过了秋的萧瑟,万物和生命在一起踏入了冬天的门槛。很多人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北风呼啸,有大雪冰封,万物沉寂,萧瑟难熬。

  冬夜,虽料峭却寂静安详,可以让心沉静下来,静静地品味一下生活,静静地思索一些事情。

  冬天,也是最适合阅读的季节。朱熹说,“读书之乐乐陶陶,数点梅花天地心”。当此寒冬时节,窗外北风吹雪,室内梅花吐香,安坐温暖的小小书房中,与书为伴,将一本久置书柜中未能开卷的书拿出来,一字一字地读,可以是充满智慧的古典经籍,可以是充满情感动人心弦的散文诗歌,体味那些字字珠玑的智慧,含英咀华,读过,舌绽春蕾,口吻留香。立冬,适宜西窗剪烛,围炉闲话。或者,花大把的时间拿来独坐,或涂鸦,写字。

  冬天时,也总会觉得世界特别善良。天地冷的格外的干净,彻底的干净。用围巾帽子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张口就是一团雾气。有人爱着,有爱的人,小日子舒舒坦坦的,心里暖暖的,多好。当对强大的命运无能为力时,多少人选择了淡化生活的大起大落,寻找凡世之乐,把吵吵嚷嚷的生活熟的像童年往事一样,如捧着一杯白开水,亲切而淡然。

  季节可以轮回,人却只此一生。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像一个演员,只是或悲或喜角色不同罢了。冬来了,每个心灵都想要寻找一处温暖的所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静观其变,沉静地回味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苦难,多少悲愁闷,是躲不掉避不掉的,唯有直面,唯有接受。立冬之后,就是冬天,此时,我站在冬天的门口,向着远方,向着漆黑薄凉的夜色,轻轻念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相信,冬天了,回家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散文篇4

  爆竹声,噼噼啪啪,传入我的耳际,仿佛是在提醒我:“懒虫,还不起床,今天是元宵节!”对啊,我差点忘记了,便穿好衣服,来到门外,观赏烟花。

  只见它们像一颗颗导弹一样,窜入广阔的天际,几秒钟的时间,天空中展现出一朵朵的绚丽的花儿,像枪弹雨林,更像天女散花。

  “薛瑞祥,吃汤圆了!”妈妈叫我进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屋子里,妈妈已为我盛好了热气腾腾的汤圆,狼吞虎咽的我,仿佛又感觉到了过年的气氛。

  吃过汤圆,我们全家了祭拜祖坟,回到家里,我听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元宵夜将上演虎年里直径最大的月亮。”我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温暖的月光,撒在江面上,星星点点,美丽极了!

  一下午的时光,就这么分分秒秒的过去了,外面的店面都关门了,人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中,吃着香甜的团圆饭,我们家也如此。

  我想了想,每年的元宵节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这样过的太单调了。这次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赏灯,我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同意我的意见。

  来到公园,我便想到了“千门灯火夜似昼”这句诗。我的眼睛立刻被那盏花形的灯吸引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几百盏几千盏灯连接成一条条笔直的长线,顺着他们走下去,点亮了我的心灯。

  又是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赞叹,夜色中,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散文篇5

  “火树夜绽花万朵,星光簇,银月舞。金狮摆尾和锣鼓。瑞虎吟啸,红烛福灯,只此人间度。识得春谜沐春风,入口元宵魂何处。烈酒换盏泪朦胧。执手话漫,心心与共,千里笑如初。祝元宵节快乐”!向亲戚朋友老师们发完祝福后,年味仍在最后一口汤圆的软糯香甜中留恋。蓦然回首,看着我一路成长的春节,明明分外熟悉,却又添了几丝陌生……

  本来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在学校过年的,忙碌的志愿工作算是回乡心切的麻醉剂吧。没想到一路风雪将我送回了家乡,送到了母亲的锅碗瓢盆里。也不是说外面的饭菜有多么不合口,只是母亲的粗茶淡饭调足了我的胃,搅拌着我那浓浓的乡愁。

  还是一如既往的回老家过年,我们管这叫上塬。今年格外的冷,老家也下了半掌的雪。这也是我们为何大年初二就回城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城市绚烂的灯光,与熙熙攘攘的人群,农村的夜里格外的寂静,皑皑白雪映衬着满天繁星,哈一口兜兜转转地许久才飘散。对了,偶尔还会看到一些烟花,不知是不甘于此般冷清还是为了吓唬哭闹的孩子。

  讲实在的,打我记事起这么大的雪我也没见过几回。被父母嘲笑说没见过世面,那也罢了吧。躺在雪地里打个滚,印个百般模样,用小木棍认真地划拉名字,时不时来个出溜滑……我与妹妹玩的不亦乐乎,直到天色昏暗也浑然不觉。

  去年老家盖了新房,这头一年自然也得收拾地整整齐齐的,要有烟火气。但毕竟是新房,再加上天气寒冷,让人不得不“盘踞”在热炕上。新家具,新床铺,新锅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虎虎生威的新年,真挺好!

  拜完灶王爷,再张罗张罗,年夜饭就开始了。少不了的大鱼大肉、饺子火锅,在春晚的歌舞声中沸腾出浓郁的美味。说几句吉祥话祝福语,这过年的红包、压岁钱自然也就进了兜里了。不过我是不能主动讨要的,但毕竟还算个学生,还是有一份子的。

  也许是疫情和大雪的缘故,村里也没有往年的热闹与红火,年轻人和小孩更是不见踪影。我的那些叔伯兄弟们大都也没有回村里过年,更是多了一些无聊与寂寞。可“相亲相爱一家人”可不这么想。

  手机屏幕也挡不住亲戚相见的热情。大家或是晒着各家的年夜饭,比比谁更丰盛;或是夸夸自家的新媳妇有多么孝顺能干;或是感慨打工的艰辛……过去一年的坎坷不顺与未来的憧憬期许都溶在烈酒里,一杯杯下了肚……年过半百,还在操着孩子们的心,暂且将烦恼忘却,珍惜着眼前的幸福。过年,不如说是普通人生活的慰藉,是一年奔波后短暂的驻足。生活的柴米油盐,给孩子结婚,买房买车,照顾老人,看似程序化的一切隐藏着人们的倔强,未来如何起程,想必他们心中也已有了答案。

  群里又欢乐了起来,手气最佳的一边庆幸一边埋怨地发着红包,在你来我往中挽留住时光,亲情的纽结也愈发紧密了……

  2022年是虎年,是更加蓬勃向上,生龙活虎的一年。我们在家门口举办了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感染着每一位参会人员。“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运动员们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感动着自己,感动着世界。农村里的大爷大妈们虽然可能不懂奥运会,不懂冰雪项目,但当他们看到浪漫精彩的开闭幕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也会眼中有光,拍手叫好。一腔爱国的热忱不分辈分,不分年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矢志不渝!

  春节已然落下帷幕,但新年的追梦奋斗仍接续不止。乡村振兴战略刚刚萌芽,老百姓的生活又将迈入新的台阶。普通人的生活必将与时代同频共振,安定红火的日子也必将由勤劳的双手创造。

  我们也许平凡,但不会甘于平庸。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殆的姿态阔步前行,以冰墩墩、雪容融的微笑面对挑战,相信我们终将会迎来万相归春!

散文篇6

  《红旗》

  有一面伟大的旗帜

  在亿万人民心中飘扬

  那是先烈的理想在闪光

  有一面伟大的旗帜

  在亿万人民心中飘扬

  那是伟人的智慧在闪光

  这面旗唤来了满眼春风

  是东方红彤彤的太阳

  这面旗激起了滚滚春雷

  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

  旗帜就是我们宏伟的奋斗目标

  我们高举旗帜迈进新的世纪

  旗帜就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心愿

  我们高举旗帜实现美好理想

  有一面伟大的旗帜

  在亿万人民心中飘扬

  那是先烈的理想在闪光

  有一面伟大的旗帜

  在亿万人民心中飘扬

  那是伟大人的智慧在闪光

  这面旗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国家带往民主富强

  这面旗树立了光辉形象

  把人民领进文明小康

  旗帜就是我们宏伟的奋斗目标

  我们高举旗帜迈进新的世纪

  旗帜就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心愿

  我们高举旗帜实现美好理想

  我心中的党

  一百年栉风沐雨

  一百年历经沧桑

  一百年兢兢业业

  一百年创造辉煌

  她,从硝烟战场中一路走来

  植根几代人的心灵

  她——我心中的党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也就是她

  推翻三座大山

  人民才尝到翻身的喜悦

  是她

  倡导西部开发

  戈壁才崛起新城座座

  她,带领人民克灾制难

  她,让中华民族迈步春天

  当疾病来临的时候

  是她站在人民的面前,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是她站在决堤的江中,用她的身体铸就堤坝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她卧在倒塌的废墟下,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一百年不是耄耋

  一百年正值风采

  她,这一块历史的丰碑

  万古流传

  党在我心中

  像枯萎的花朵渴望甘醇的雨露

  我们向往党的领导

  若断线的风筝希冀牵线的手掌

  我企盼着党的领导

  不是所有的渴望都能实现

  不是一切的祈盼都会成真

  但只要心还在,党就永远在

  千年的风沙淹没了繁华

  只留下一段段传说

  有多少悲欢离合,又有几许喜怒哀乐

  都随那风儿散去

  起义改良不过是一出折子戏

  辛亥的那一瞬灿若夏花

  嘉兴湖畔,翠柳长青。遵义城内,阳光耀眼

  万里长征路,青山白雪埋忠骨。

  似春风,绿了江南青了东北,暖了人心。

散文篇7

  人生若梦,尘缘似水。既然相逢,不问过去,不问前程。唯愿,用一颗虔诚的心,执一支纤瘦的笔,镌刻一份最美的记忆!任春雨花落,淡香生暖!下面是达达文档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 | 春雨花落,淡香生暖,欢迎订阅。

  时光碾转,苍老了韶华。绿萝,拂过衣襟,惊扰一怀安稳的静谧。虽然,那些风生水起的故事已经苍白,到最后终留下无奈。心,亦感恩,那一程山水相伴;亦深念,那一段执手之缘!

  阑珊处,悦耳的欢声笑语,相逢霎那的欣喜,清晰如昨。凝眸,一场春雨,洗去了所有尘埃,迎来新的气息,让心之若素。花开花落间,一些忧伤,一些纷扰,早已被岁月隐匿在红尘之外,淡然了心境。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不经意间已成过往云烟。原来,一个转身,真的会是一辈子;一别,真的便是永远!

  轻倚,季节的转角。看,一抹新绿,葱茏了相遇的初衷。一袭春华,晕染了相伴的淡暖!才知,生命里,总有一些时光,让人心生希冀;旅途中,总有一些风景,让人万分眷恋。

  婉转的往事,还在风里歌唱。若有若无的思念,在一抹素雅里晕开淡淡的香。我费尽千山万水,碾转百折千回,不是为了记住沿途的风景,而是因为心中拥有的那份执念,无悔,亦无憾!

  浅浅流年,缓缓淌。当红笺小楷,褪尽初妆的嫣红,淡雅成一株亭亭的素荷。我便,便在一池清碧里,默然相伴,寂静喜欢。从此,不问缘分有多深,不管未来有多远。任,红尘滚滚,过客匆匆。我亦,不惊,不扰,让心如初,让人淡如素莲!

  拈花一笑,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很多年。也许,我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这又有何妨呢?遇见,已是不易,我们何必去奢求更多?!

  临窗,看如织的人流,行色匆匆。你,在与不在,都放在心上,静默,安然;我,念与不念,都伴在身边,不离,不弃。

  都说,岁月如梭,怎堪我们蹉跎?静好的时光,许我用柔弱的文字,矜持着自己的孤傲,书一笔静水流深,让心素如简。于淡淡的从容里,将那些明媚的记忆,布满这个素白的世界。

  无尽的眷恋,隔着一朵花的距离,妖娆。冬去春又来,那是谁将一季的葱茏点燃,温暖心扉?潮去潮回,那又是谁将长长的海岸线生生隔断,只为奔赴一场宿命的邀约?

  若相依,莫相离!

  清浅的时光里,总有一些安暖,让我们眷恋,总有一些锦瑟,让我们无法泅渡。轻轻打开被岁月折叠的时光,静静阅读。藏于心底的那些冷暖的故事里,依旧有熟悉的旧影,在对我微笑。还好,我们都不曾辜负岁月,也不曾辜负过彼此!

  紫陌纤尘,总有我们无缘错过的花事。此刻,我在一个盛开的季节,守望着为你写下的素心诗行,安然依着落花的香,微笑前行!

  你给的那一缕阳光,一直放在心上,温暖我每一个风起云涌的日子。亦始终,将浅遇深藏。隔着天涯的远,眷着咫尺的念!

  春雨花落,淡香生暖。此刻,只想轻轻对你说声:今生,遇见你真好!

  愿我们就这样,静静相伴,默默记得!

  站在,此刻温柔的杨柳风中,看时光一点一点从身边掠过。那些淡淡清欢,总喜欢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随风,轻捻一瓣花开的馨香。我知道,凝望里,总有你深情的眼神不离不弃!拥一缕清风,让心向暖。静好的时光里,有你,有我,安然静好,便是无恙!

  人生若梦,尘缘似水。既然相逢,不问过去,不问前程。唯愿,用一颗虔诚的心,执一支纤瘦的笔,镌刻一份最美的记忆!任春雨花落,淡香生暖!

散文篇8

  手抓饼

  小食就是小吃,即淡嘴小零吃(“零吃”有的地方也叫“零食”)。手抓饼在小食一行,算是翘楚。何处何地,但有小吃,必首列手抓饼。

  建大的小吃墙,手抓饼这,人常很多。手抓饼是我吃过次数最多的小食。

  一张圆的饼,成人手掌大小,或稍大一些。摊于平底锅中,油煎至灿黄,抡铲抄起,旋即磕一鸡蛋倾泻其下,俟鸡蛋七分熟,以饼覆之,再翻颠几下,饼已可食,香气四溢。

  手抓饼卷点什么,都好。火腿、土豆丝、辣条、鸡肉,诸如此类皆可。我以为,卷素虽美,卷荤更妙。卷根大肉肠,再加一鸡柳,佐以番茄酱,美不可言。当然,沙拉酱也是很好的。

  手抓饼价格不算贵,但也不廉。像我这样爱吃肉的人,卷素便觉岂有此理,卷荤又不敢多卷,钱包承受不住。有时候不免有点怪想法:只要几张饼,不敷蛋,也不要卷别的什么。回去泡一缸“康师傅”(大学生多有自备饭缸),撕饼洒于其内。

  开水一冲,敲指以待。俟面泡好,揭盖一瞅,饼层层均被汤汁浸透,面饼其下,滋味甚美,无可比拟。

  清贫馋客,不妨一试。

散文篇9

  时光荏苒,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6年的风风雨雨,从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到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人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疾苦放在首位,先后涌现出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感动人民的优秀党员,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纵观党的历史,革命就像是一座大熔炉,淘汰了渣滓,也炼出了真金。既有少数党员没有经受住社会上物欲横流的诱惑,背离党的宗旨的教训,也有大多数党员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垂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强党性修养,不忘我党86年的奋斗历程,我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今天的成就和局面来之不易。据统计,在民主革命时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就有100万,其中50万都是共产党员。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并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的灵魂,也是共产党员的灵魂,理想信念有多大,坚不坚定,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昨日之日不可流,我党从建党至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与其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拯救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如说是我们的祖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期,我们所有共产党员更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

散文篇10

  “想拍写真照,墨镜摘不了。爱吃鲜竹叶,数量很稀少。”你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对了,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珍贵、非常稀有、非常讨人喜爱的动物。大熊猫看起来萌萌的,胖乎乎、圆滚滚的模样非常讨人喜爱。它的头部和身体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和肩部是黑褐色的。特别是它那一对黑黑的眼圈,长在白白的脸上,像是戴着一副大墨镜。它走起来摇摇晃晃笨拙,还不时地东张西望,一幅若有所思的神情,显得非常可爱。

  我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熊猫,在经过饲养员叔叔的训练后,还会表演许多节目呢!如:钻圈、直立、倒立、翻跟头和推小车等。最有意思的是看大熊猫翻跟头了,它把胖胖的身体缩成一团,像个大皮球似的在草地上滚来滚去,非常好玩儿,惹得周围参观的小朋友一阵阵地大笑。

  大熊猫不像家里的猫那样嘴馋吃鱼吃肉,也不像猴子那样专吃鲜美的野果,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竹叶和竹笋。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我非常喜欢它。

散文篇11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单纯的回忆。童年,的文章中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真善美”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完美的生活情趣,的文章中毋宁说是对人性的讴歌和,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是人生永难企及的乐园,令人,令人怅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传统的温柔敦厚的,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只她的艺术世界。她曾深情地:“像树木花草,谁能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写。”

  琦君用的文笔为读者营构了一方心灵的“梦想国”。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齐,辉映成欢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氤氲,弥漫成浓浓情民风之美。

  完美的欢乐之乡,吗思念生养的故乡,这又是心灵的故乡。

  《春酒》当作读,品味出的情感和趣味。那逝去的是清晰而完美地在记忆招摇,撩惹起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呀。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琦君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到《春酒》一文,琦君就把的片断汇集于“思乡”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母亲的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多年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切都着“家乡的味道”展开。文末那句从心底发出的的感叹足以让所游子动心动容:“究竟道地家乡味啊。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资料使这篇散文凝练、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琦君的多数散文,都以类清新文字和素淡笔调,将个短小的故事、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让读者的感受。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本文对母亲的描述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写她母亲,能够说母亲是琦君最的创作泉源。琦君笔下的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母亲,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一言一行,琦君写作的题材。,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了。例如:“喝春酒时,就开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你呀,就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不知舔了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琦君的文字是千锤百炼出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就鲜明的宽厚和温柔蕴藉。

  琦君:好的文章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步,:1.平易;2.净化;3.蕴藉;4.真挚。在《春酒》一文中即能够特征。琦君善于使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在娓娓叙事的过程中让的感情流淌;琦君描绘人物鲜明细腻,亲友、长工、母亲都的笔下栩栩如生。是母亲的宽容、善良、勤俭,在琦君温婉流畅款款细叙的笔下,了极为传神的刻画。

  琦君用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散文篇12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但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那颗婉约而柔软的心会被谁的情丝所牵,竟让我为之沉迷,而梦里的影像会是前世的再现吗?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散文篇13

  天地之大足以容生海天山川之广足以养怀,底层芸芸众生足以启发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为什么非要往贵富那边靠?为什么不往平常人社会的主要创造者劳作者那儿靠?若问所创造的价值他们哪儿比富贵者少?衣食住行用哪样不是劳动的结果?人赖以生存的根基在哪?自古以来煌煌史书所载只有几个精英吗?精英的那一些力量本根那些高贵之源难道不是普通人生就?人穷返本人困寻根,本根就在脚下的土地及为此流汗的父老乡亲。时在演进,价值观在演进,人对人的评价体系亦在变化。不可用固定的僵化的眼光看待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不可在老路上反复兜圈子,无论处在何种地位,创造性的劳动最有价值。为富是人的欲求之一,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对,可叹的是其富不思源贵不恋本,因而才滋生潜长毛病以至于难医。写此文非有嘲戏富贵者之意,仅从古今得失中发点感慨,或有提醒之效,或有让人切思的作用,或有供言谈喷饭之资,或有开开耳目刺激一下内心之功。

散文篇14

  若人生如一盏薄茶,浅尝微苦,回味时甘,再尝沁人心脾。如今,我亦不再执念,努力以生活点滴浸润心房,让“家”常驻于此!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准备了散文|家,希望大家喜欢。

  矮旧的平房,墙角跟裸露出些许青砖,毫不避讳地秃噜着石灰与稻草混杂而成的墙面,好似非要彰显得它多么真材实料。胡乱涂鸦的斑驳痕迹也分外醒目,映照着墙面泛黄的年代感。薄薄的青瓦稀疏地在房顶铺展开,有种一不小心就会开个天窗的错觉。楝树、榆树、枸树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树种,都成了支棱屋顶的“栋梁之才”,此等原生态建筑倒也与农村风貌相得益彰。无须质疑,那便是我儿时的家。虽说破败,倒也承载了我最为无忧的童年。以竹园为伴,沟渠里嬉戏,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再大点,勤劳的父母省吃俭用总算攒了点,盖起二层小洋楼。整栋楼镶满了瓷砖,阳光下耀眼无比。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房前围绕的数棵桃树,每到炎夏,未经包裹的桃子鲜甜无比,我们一家总要与鸟儿抢食。暮春时节,远处的梨花与桃花相映成趣,漫天飞舞的花瓣谱成一幅浪漫画卷。

  秋来,辉煌的金色麦田随风起伏,是唯美的诗意,更是农人的喜悦。屋后因铺设污水管道,堆起一个小土包,于自小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孩子来说,那便是山。那一块块洼地聚水成溪,溪水清澈见底。附近的小沟渠里有不少小龙虾,那时大人们都是不稀罕这些玩意儿的,只有孩子们三五成群,拎着个水桶、钓竿,大夏天里满世界跑。一钓一下午,晒得黑不溜秋,却也乐此不疲。

  我是占尽了地理优势,钓竿一放,便钻进硕大的污水管道里纳凉,身旁便是潺潺的小溪,有“山”有水,那叫个惬意。鲁迅曾言“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原本幸福的家在突如其来的拆迁令下轰然倒地,连同那些甜蜜的烙印也要一起磨平。房前屋后灿烂的美景再也不可复制,我默然地愣在远处眼睁睁地呆望着给予我温暖的家一砖一瓦落地,最后在推土机的猛烈推动下应声坍塌。

  这大概便是我生活“颠沛流离”的开始吧。没有了房子,只能借住在亲戚家。农村流传着一句话,跨别人家的门槛总是难的,说的是媳妇在婆家的日子没有在娘家好过。即便再好的亲人,不是自己家就不是自己家。父母也深知此理,于是日以继夜地赶工搭建着自己的新房,为了不给亲戚添麻烦,在原来老屋边上搭起了一个小屋,好暂住于此。

  小屋正好靠近竹园,毗邻正在修建的新房,东西都被遮挡,小屋更是密不透风,我的整个暑假在这个昏暗的小屋里度过。紧赶慢赶终于新房落成,那段时日村里总是疯传着又要拆迁的消息,父母唯恐再拆,新房造得也只能算是遮风挡雨的“窝棚”罢了。那些流言蜚语时间一长也便原形毕露,可这房子却再也改不了了,我那个厌弃呀!不过倒因为求学住宿的缘故,也没遭多少罪,可与家的距离好似越发遥远。

  毕业后,工作原因,有在外租过房子,后来工作调动,回家一人住着一百四十几平的新房。生活殷实了,心里却空落落的。家,应是长期居住的场所吧;家,应是逢年过节热热闹闹的吧;家,应是团团圆圆温暖的港湾吧?好些时候,我彷徨地质问过自己,却总也不敢深探。那些逃避不了的成长的孤独,亲人的离世,老人的年迈……终将是我们无可撼动的变故,也终将一次次触碰我对“家”概念的底线,累累伤痕,让我萌生了与“家”缘分浅薄的念头。

  直到后来,一部电影台词敲开了我的心门。老人言:“人在哪,家在哪。”年轻人问:“那人不在了,家在哪?”老人再言:“在心里。”老人波澜不惊的回答,背后却是几经沉浮的命运。

  若人生如一盏薄茶,浅尝微苦,回味时甘,再尝沁人心脾。如今,我亦不再执念,努力以生活点滴浸润心房,让“家”常驻于此!

散文篇15

  1969年的冬天,一场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席卷整个古城开封。在这个北风哀嚎、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生积德行善、医者仁心的外公郑宗颜,辞别了他年仅六十六岁、漫长而短暂的辛劳人生。

  解放前,身为医生的外公始终遵循着中医同修仁德,济世救人的崇高医德,以他精湛的独到医术在古城开封名声鹊起,当时,民间口碑相传有病找“郑仙”。生活中的外公以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良好品质赢得市民百姓的尊崇!外公在他一生的行医生涯中,不但在医术上追求完美,而且对就诊患者更是尽职尽责,对前来就诊的重症病人都标注在案;晚上,他不顾疲劳骑车逐个巡诊,直到深夜才披星戴月返回家中……

  南郊曹屯的曹大伯感激地说:“郑仙是我们家的救命大恩人!我家儿女都是他夜半赶来针灸、精准用药,在危急关头给救回的性命,可以说郑大夫是孩子们的再生父母。我家离郑大夫的医院相距有五里路,那时候的道路很不好走,郑大夫不知跑了多少夜路来我们这一带给穷人治病……”大南门的石大妈动情地说:“那年头大夫难请,郑大夫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有求必应。小时候,我多次夜里跑去请郑大夫出诊为母亲治病,记得一次下着大雨,郑仙刚刚熄灯睡觉,听到我敲门后便闻声而起随我前往。解放前,我家生活十分拮据,多亏郑大夫出手相助,曾几次不但欠他药费,郑大夫竟然还送东西接济我家,我们欠下郑大夫的人情债至今都没还上。老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你母亲是郑大夫从阎王手里起死回生给夺来的生命,咱们千万不要忘记郑家的大恩大德。那时,郑仙出诊从不收取出诊费,不像现在的一些医院很现实,郑大夫那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的大医;他不仅是悬壶济世的高明大夫,更是一位普济众生的大善人。”东郊的崔大爷深有感触地说:“每年大雪纷飞时,我不由地睹物思人,想起郑仙他老人家。郑大夫在解放后,确实是为了拯救老百姓的生命把自己给累死的。那时候公私合营,郑大夫是南关区医院著名的中医大夫,每天一大早,慕名而来的患者就在他医务室前排起很长的队伍,郑仙总是提前来到医院,中间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那种敬业奉献的精神,才真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午他儿子明岗给他送来午饭,他匆忙吃上几口,紧接着又加班加点救治急诊病人;晚上,还乐此不疲地义务巡诊住院病房的患者。记得有一年冬至晚上,寒风卷着雪花,我去请郑仙为我老娘急诊,听到我的哭唤,郑大夫应声放下碗筷随我赶回家中。几针扎下,我老娘病情缓解,呕吐腹泄停止。当时,在场的家人都唏嘘着为之惊叹:郑大夫真不愧为人们封他手到病除的神医,简直是神仙下凡!”

  据崔大伯描述:郑大夫去世的那天,大雪极其罕见,老天好像也在伤悲,大风呼啸着撕心裂肺地呐喊让好人归来;很多开封市民前来送行,整个新门关大街赶来悼念郑仙的市民百姓络绎不绝。出殡时,道路上大雪没膝,群众自发铲雪开道、轮流拉着灵柩哭送下葬。那种天地都为之沮丧的动人场面着实感人涕零,那是我有生以来罕见的送葬场景。郑宗颜大夫在人们心中确实是一位倍受尊敬、有口皆碑的好大夫,他谦卑做人的尊容永远存念在我们心里!”

  如此真实的事例枚不胜举,至今,在古城开封,凡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和郊区一些百姓,提起郑仙,众人都会赞不绝口!当时,外公不仅是名扬开封城为数不多的一代“神医”,而且在灾荒时期,他还倾其家产救济过很多灾民,被人们誉为开封城积德行善的大慈善家。

  解放前,外公开办的医院不仅救死扶伤,还肩负着地下党游击队联络站的重要任务;外公不但救治游击队伤员,还为八路军提供药材和物资援助……听母亲说,解放初,省主席吴芝圃经常去她家看望我的外公。后来,升任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的吴芝圃曾赞扬外公深明大义、慷慨相助支持豫东游击队的善举和对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并亲笔为他题写木制牌匾“医者仁心郑宗颜”以示弘扬!

  国民党统治时期,外公除了开办医院治病救人外,在小南门外还经营着加工酱菜和酿醋的作坊。他不辞辛苦、常年累月地带领家人和工友们勤奋劳作,秉承以义取利,以诚守信的儒商之道,他家腌制的酱菜和酿出的陈醋味道醇正,引来民众竞相购买。据街邻们说,那时候,他家的生意相当红火。外公靠着薄利多销、童叟无欺的经商理念和以诚待人的传统家风,生活过得殷实富足。当时,虽说他家比较富裕,外公生活却十分节俭。衣食无忧的他心里时刻惦记救助穷人,他常年不断地让家人蒸些馒头施舍给过往的乞讨者。平时,外公除了把生意上赚来的辛苦钱用来购买粮食囤积在酱菜厂以备灾年之外,还提供不少钱财资助地下党组织作为革命经费。

  1938年6月6日,日寇进犯中原,开封失守,蒋介石为阻止日军,决定炸开黄河大堤,让滚滚的黄河“以水代兵”夺淮入海。中国军队退至郑州一带,泛滥的黄河将郑州和开封劈开,一边是军统区,另一边成为沦陷区,黄河开口使豫、皖、苏三省万人伤命,480万人倾家荡产,1900余亩耕地陆沉被淹,处于黄泛区以东的开封人民饱受沦陷之苦。日军虽说暂时受阻有利于国军,但是,我方损失惨重、得不偿失,百姓过着民不聊生、度日如年的绝望生活。目睹饥寒交迫的人们,菩萨心肠的外公在他的酱菜厂开始起灶舍粥,并召集灾民在厂里削芥菜疙瘩,谁削的芥菜皮归谁,不但中午加餐,晚饭后额外还送两个窝窝头。这样一来,前来帮工的饥民越来越多,好大一个芥菜疙瘩被削得像鹅蛋大小,负责酱菜厂的老谢前来告状,他却不以为然地解释说:“没关系,让他们去削吧,他们带回去可以给家人充饥维持生计;眼下,赶不走小鬼子,谁知道老百姓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老谢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郑大夫是有意变相救济那些饥民。

  1939年秋,国军不甘心省城被日寇侵占,退守郑州一带的国军,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倾向革命的正义人士孙桐萱司令决定谋划光复开封,外公得知消息后竭力相助。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小南门外的惠济河南岸垒砌锅灶、搭棚舍粥。其目的,一边施舍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饥饿难民;一边借此混乱场面作掩护,给计划偷袭开封城的58军和偷袭火车站的59军传递情报。1940年4月,由国军将领周遵时指挥帅军1.2万人渡河直捣开封城给日军很大打击。战斗结束后,孙司令还曾褒扬我外公说:“郑宗颜大夫在这几次偷袭日军的战斗中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对我军挫伤日寇有生力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之后又派士兵送来一些大洋以资奖励。

  后来,战争连绵不断,难民成群结队,母亲晚年回忆说:“那时我不过十岁,每天早上掀开蒸笼,就不停地给围来等候的灾民们分发窝窝头,这样天长日久,累得落下胳膊伤痛的老毛病。”为了长期救济难民,外公相继卖掉城内大南门和小南门内的两处城宅,把舍粥棚一直延续到开封解放前期。最后,直到他的家里实在是无米可炊,只剩下家徒四壁的几间空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外公却仍旧在家门外摆放着那张几十年的茶桌和小凳子,每天让家人烧上几壶开水,无偿地提供给过往的行人。母亲曾再三叮嘱过我们:“当年,你外公要求我们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还引用过刘备一句遗言告诫我们姊妹几人:不要因善小而不为,更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先祖的这句遗训,刘禅估计没能记得明白,后来却成了我外公留给子孙后人的修身家训!

  几年前,一位年逾古稀的抗战老兵在家人陪同下,专程来到他家旁边的那条胡同,曾经是我外公因掩护抗日游击队司令吴芝圃秘会转移后被敌人用手榴弹炸毁的六间酱菜库房遗址。老人指着这条胡同感慨地说:“当年,这是救命恩人郑宗颜大夫掩护我们疗伤的屋子。”稍后,老人在此敬礼、默哀!眼含热泪久久不肯离去……

推荐访问: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