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馆藏宋春舫著述及评述

时间:2023-04-26 19: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宋春舫著述的介绍,阐述了宋春舫对文艺、文学、语言,特别是戏剧(特别是话剧)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私人图书馆;宋春舫;戏剧

1 宋春舫和他的褐木庐图书馆

宋春舫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浙江吴兴人。别署春润庐主人。13岁考取秀才,19岁人上海圣约翰大学外交系,毕业后赴瑞士日内瓦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通晓英、法、德、意、西等五国文字并通拉丁文、希腊文和俄文。旅居巴黎时,宋春舫对戏剧产生了极大兴趣。1916年归国,先后任圣约翰大学语言学教授、清华大学法文教授、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0年辞去北京大学教席,漫游欧洲,考察战后欧洲社会情况及文艺发展趋势。1924年回国任上海东吴大学教授。1926年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兼青岛市政府参事。1932年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室主任。1933年5月,宋春舫被聘请担任上海银行图书馆委员会主席,负责图书馆的工作,这期间出版印成《褐木庐藏剧目》。1938年宋春舫先生逝世。

宋春舫是一位藏书家,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集剧作家、翻译家、戏剧理论家和戏剧收藏家等名誉于一身。著有《宋春舫戏曲集》、《宋春舫论剧》及《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等大量著述。

宋春舫出于对戏剧的喜爱,不但自己研究戏剧,还收藏了一些戏剧图书,不断收购国内外戏剧图书,收藏甚丰,以至引来许多读者。宋春舫于是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褐木庐图书馆,将馆址选在青岛市福山支路6号(洪深故居)。聘请朱祖佑担任图书馆主任。后来由于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资助,褐木庐便成为一所半带公共性质的专业图书馆。不但有外地读者来褐木庐看书,甚至还有外国读者写信借书。

褐木庐藏书的最后归属,一部分被捐赠到北平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一部分被捐赠到上海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散失在民间。

国家图书馆馆藏的这部分褐木庐藏书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管理,这些褐木庐藏书被重新分类、编目,供读者检索;大多被缩微复制,供读者阅览,而原书则被收入保存本书库纳为专藏。

当今,远远超过宋春舫先生财力、权力,到国外游历、收藏的不乏其人,但藏书可达到如此质量、数量的“私人专业图书馆”却无人出其右。

2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宋春舫著述及对他的评论文章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不少宋春舫先生的著述以及后人对他的评论文章,从这些著述和文章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位戏剧和图书馆界的前辈,对褐木庐图书馆专业范围的收藏及全面而自始至终的专业管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戏剧界乃至文化界具有历史性的影响,对我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从馆藏宋春舫先生的著述中看到,不到20岁的他就在《约翰声))1912年第23卷第8号文苑栏目发表“欧游漫录”;最早的著作是在1920年出版的《宋春舫论剧:第一集》。宋春舫先生的作品从19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几篇到十几篇不等,主要集中在1936年和1937年,其次是1918年、1934年、1923年、1935年和1922年。

国家图书馆现存宋春舫先生的著述及翻译作品有《褐木庐藏剧目》、《褐木庐藏剧目附录》、《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欧游三记》、《宋春舫论剧》、《宋春舫论剧》、《戏歌荟萃》、《一幅喜神:独幕趣剧》、《一个喷嚏》、《宋春舫戏曲集》、《原来是梦》、《不景气之世界》、《海光经济论文集》、《五里雾中》、《青春不再》、《凯撒大帝登台》、《莱德卡罗》、《林长民遗墨》、《海洋学与未来之中国海洋研究所》等以及文章《光与舞台》、《研究戏曲最低限度的英文目录》、《到巴黎去》、《欧战所产生的剧本》、《谈戏剧杂志》、《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戏院》、《戏院观众纵横谈》、《外国语一夕谈》、《话剧的前途》、《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我不小觑平剧》、《原来是梦(独幕趣剧)》、《论戏剧的对白》、《暑期生活特辑:避暑的精神》、《我》、《中国戏剧社的回溯》、《看了俄国的舞队以后连想到中国的武戏》、《何谓君子》、《神怪斗法记序》、《单幕悲剧:夜深了》、《中国人对于舞弊所取的态度》、《戈登格雷的傀儡剧场》、《诗译》、《近世名戏百种目》、《文学上之世界观念》、《国运与文学》、《游罗城堡记》、《谈戏剧杂志》、《秋思随笔》等大约100多种;

有关宋春舫先生的评论文章有《<在中国屏风上>中的中国文人》、《宋春舫风俗喜剧论》、《彤斋剧话:与mr.a.e,mac.dowell谈话记;并纪念已故中国戏剧大导师宋春舫先生》等数十篇。

3 宋春舫先生戏剧文学的思考

宋春舫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驱,然而由于英年早逝,其历史贡献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的名字几乎被遗忘。其实,就其思想和著述而言,宋春舫对于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是实至名归的,是民国时期唯一不否定传统戏曲又提倡新戏剧的人。应该在中国戏剧文学研究领域有其地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贬,一系列的战败更增加了文化失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最古老的世界知名的文化被粗暴地扫荡着,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学生们,正把这种自古以来一代接一代建立起来的东西无情地践踏掉,而他们却拿不出东西来替代”。宋春舫学贯中西,对于中西文化都有涉猎,具有相当深厚的旧学功底,他的身上流露的传统士大夫文人的气质,13岁考中秀才,“他旧学根底不错,后来他的主要兴趣虽然移到欧美戏剧上,可是他对古典中国文学并未放下……”从馆藏宋春舫先生的著述中看到,他的著述涉及戏剧、哲学、书画、文艺、文学、旅行游记、杂俎、海洋学等很多方面,不仅撰写大量理论性文章,还从事戏剧和文学创作。在文哲、宇宙风、青岛画报、自由评论、青年界、人世间、文化月刊、旅行杂志、红玫瑰、小说新潮、新青年、清华学报、上海泼克、清华周刊、约翰声、民权索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在崇洋媚外的文化氛围中,他始终坚持本土文化的地位,试图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中国文化。多年西方游历的经历,宋春舫深刻了解了西方文化,增加了他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他认为文化没有高下之分,只有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国人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价值。他领悟了儒家士大夫的精神内涵——中庸之道,对于保守派和激进派都持批判的态度,他驳斥了保守派的言论,指出:“顾我国旧剧保守派以为‘一国有一国之戏剧,即英语所谓Na-tional Drama,不能与他国相混合。吾国旧剧有如吾国四千年之文化,具有特别之精神,断不能任其消灭。且鉴于近数年来新剧之失败,将白话剧一概抹杀。”,指出:“顾我国旧剧保守派以为‘一国’此种囿于成见之说,对于世界戏剧之沿革,之进化,之效果,均属茫然,亦为有识者所不取也。”同时,他也批评激进派矫枉过正的观点:“激进派之主张改革戏剧,以为吾国旧剧脚本恶劣,于文学上无丝毫之价值,于社会亦无移风易俗之能力,加以刺耳取厌之锣鼓,赤身露体之对打,剧场之建筑既不脱中古气象,有时布景则类东施效颦,反足阻碍美术之进化。非屏弃一切(而)专用白话体裁之剧本,中国戏剧将永无进步之一日。主张此种论说者,大抵对于吾国戏剧毫无门径,又受欧美物质文明之感触,遂致因噎废食,创言破坏。”因此,宋春舫认为固守与激进都不足取,但是在偏激、浮躁的文化环境下,宋春舫的持中的观点被视为落后与保守,逐渐为当时的文化圈所疏离与冷落,失去了其影响,其声音淹没在激进的嚣音中。

尘埃落定之后,历史拂去了它自身的喧嚣,回归其自身,透过国家图书馆馆藏宋春舫的著述,我们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宋春舫先生的思想渊源和思想脉络,从喧嚣中省思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回溯历史,在文化立国和文化自信的氛围下,能够清醒坚持本土文化价值的宋春舫先生更加令人敬佩,其前瞻性的眼光彰显了其思想的深邃,对于宋春舫先生的著述还有待于深入发掘和研究,发扬光大其文化思想,充实中国近现代戏剧史内涵。

參考文献

[1]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第三册[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2]鲁海.褐木庐戏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1991,(6):42.

推荐访问:国家图书馆 著述 馆藏 评述 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