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商业经济创新评价

时间:2023-04-26 14: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上海的张江指数、北京的中关村指数等。本文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在传统的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大指标基础上,应更加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升级。因此,本文从创新基础、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成果、产业升级五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共计20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二)指数测算方法

数据来源。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集了2010-2014年河北省相关统计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渠道,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一级指标权重。首先邀请14位相关领域专家对一级指标进行打分,采用9分位比例标度,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然后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值。最终判断矩阵及其权重值如表2所示,一致性检验CR=0.008994,小于0.1,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不需要做调整。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等权法,k个分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k。

动态评价方法。由于不同指标在量纲、计量单位和数量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合成计算,本文采用基准值比较法对二级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以第1年即2010年指标数据作为基准值。计算公式为 。

一级指数由二级指数加权得到,公式为 ,其中Wij为相应的二级指数的权重。河北省区域创新综合指数由一级指数加权而成,公式为 ,其中wi为相应的一级指数的权重。

河北省区域创新指数测算结果与分析

(一)综合测算结果

按上述指数计算方法测算河北省区域创新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综合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河北省区域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一级指数如图1所示,创新成果和创新平台建设变化显著,产业升级和创新投入则变动不大。

(二)结果讨论

创新成果表现优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河北省加强了与京津的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导致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0年的19.3亿元急速攀升到2014年的182.95亿元,有效发明专利达9066件。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截止到2014年,河北省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3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7家、重点实验室 92家,引进省外技术、人才、资金均实现大幅增长。

创新基础增速放缓。这一指标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方面,由于2013年以后受外部冲击和自身结构的叠加影响,河北省的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导致指标增长乏力。

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未超2%,而且,受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2014年河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直接财政投入出现下降的趋势。二是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徘徊在1%以下,说明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严重不足。

产业升级任重而道远。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3.98%。二是综合能耗产出率仍然很低,2014年为6元/千克标准煤,与国际标准42元/千克标准煤还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亟待解决。

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及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

针对创新投入不足的现状,河北省应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金融和社会协同推进科技投入的新格局。一是通过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和对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积极探索政府科技资金使用新模式,有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二是通过财政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创业主体地位。三是综合运用科技风险投资、贷款贴息、担保补贴、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河北省应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和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为抓手,启动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同时加紧培育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与京津的协同合作,形成高效创新网络

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的创新基础环境还比较薄弱。因此,河北省应进一步加强与京津的协同合作,形成高效创新网络。一是完善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通过与京津高校合作和科技招商等形式广泛吸引京津两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区域协同创新。二是依托京津开展柔性引智,在共享高层次人才智力、人才交流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不断改善创新人才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雪芹,张贵.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战略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张贵,王树强,刘沙,贾尚键.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4)

3.周霞,李海基.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

推荐访问:协同 评价 创新 京津冀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