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论课程改革刍议

时间:2023-04-24 15: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论课程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不相协调,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教育技能训练不足、教学研究能力较差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原因之余,就改革历史教学论课程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师院校;历史教学论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尤其是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实施,现有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需要?笔者对一些地方高师历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后发现,目前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大部分是与历史教学论课程有关。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做一简要分析,并就改革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滞后,高师历史专业学生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缺乏了解

经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对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一些毕业生在正式上岗前都要经过一到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但由于时间短,事前又对新课程改革情况很陌生,所以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他们正式上课以后,面对新教材、新教学内容和一张张新面孔,深感压力较大,很难快速有效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步伐滞后,与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节奏不相协调;第二,没有设置相应介绍新课改的课程或采取其他途径如邀请中学教师到高师院校做有关新课改情况的报告,积极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精神,介绍新课改的内容;第三,历史教学论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相关问题适时适量的融入教学当中,没有在传播新的教学理念、教改信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学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脱节的地方

在调查问卷中,有60%以上的毕业生反映,高师所学历史教学论的许多内容,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即或把高师所学全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仍有力不从心之感。历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脱节的地方。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工作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缺少必要的互动与联系,二者之间没有努力建立合作机构、开辟互助合作的领域;其二,缺少高质量适应新形势的历史教学论教材,仅通过传统的教学论教材无法向学生传递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发展性评价等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教学内容陈旧。

3、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教育技能训练不足 毕业 生普遍认为,虽然在高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但当时授课时数少,理论性又太强,所以大都没有用心去学。等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教育技能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课程设置,只是在教学法课堂上进行过模拟训练和实习期间的短暂接触,教育技能较差。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加之自己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才能逐渐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在笔者看来,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历史教学论教师对一些前沿教育理论介绍不够,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实际运用更少;其二,历史教学论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对学生引领的不够,没有帮助学生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三,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作为支撑,使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承受过重的负担,对学生的教育技能训练不够;其四,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到实处,提供给学生实战的机会及经验较少。

4、对教学研究工作不得门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校领导鼓励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能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形诸于文字,总结出来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但由于在高师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即使在教学中有了一点体会也不知道该如何升华成规律性认识。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教学论教师在这方面引导的不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教师观,即新型中学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历史课程的研发者;其二是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学校和教师没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比如通过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来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1、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强烈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历史教学论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师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高师教育连接中学历史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理应紧紧把握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脉搏,密切关注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学生传递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信息,并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专业毕业生熟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方向,才能主动适应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2、构建教育类课程体系,明晰历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历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通晓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具备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熟悉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基本内容等。但众所周知,高师历史教学论的课堂教学时数是十分有限的,一般在36—72 学时之间,多为54 学时。教学时数少且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只能对每方面教学内容做到浅尝辄止。因而,构建以历史教学论为核心的教育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具体而言,可以将教育类课程体系分成三类,一是基础类课程,除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学论以外,增置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如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修、中学历史教学新理念等。二是技能类课程,可以选择设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中学历史说课技能、中学历史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网络与中学历史教学等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三是实践类课程,除教育实习外,应增加学生接触中学历史教学的机会,如重视改善教育见习的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学课堂听课;定期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历史教师给学生

做报告,聘请他们参与见习与实习的指导;充分发挥微格实习的作用等。

通过以上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历史教学论所承担的“重负”大大减轻了,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现象及其规律,分析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夯实学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P.154)历史教学论教师首先应该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历史教学论教师必须首先掌握, 并勇于创新和实践。只有把历史教学论课堂变成一个贯彻新教育理念的大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尽量采用务实、高效并具有示范性的新方法。教师在介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提请学生注意,教学方法首先是理论知识,但绝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只有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才能是真正地掌握。如在向学生介绍探究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探求产生异同的原因及其说明的问题。如此,学生不但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情况,又亲身体会了探究法的内涵与作用,同时还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可谓是一举三得。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改进与提高教学手段。历史教学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例如,通过播放录像可以为抽象的教学理论提供形象、真实的教学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微格教学,将学生讲课过程拍摄下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收看自己的录像查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加深了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感性认识,为以后在中学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此外,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网络的方便与快捷,在密切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大改进。

4、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新的教师观认为,“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既应该是教育者,又应该是研究者。”[3](P.389)因而,通过历史教学论课程,在高师学习期间就唤起学生教学研究的意识和培养初步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教育类期刊或教育网站阅读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对当下的一些教育理论和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写些综述性的文章,以锻炼写作的能力。而后,学生即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将某个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自己学期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文章的写作。如此,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就可以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以后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论课程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学科体系的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才能为中学历史教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伟国,何成刚等.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建武]

推荐访问:刍议 师范院校 新时期 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