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3-04-24 14: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KMgn@)ӝ{uMy}7Myy܅eL\zY^i^j)(ujǒrb)͢IܿG�a4a,gds^&~j_*%}䜉xshfRxz׍n[l-ם|캘-vi~_6wn4ߞM}"https://www.ituiya.com/k/zhur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主任工作(班集体的组建技能、学生活动组织技能、学生个体教育技能、与学生家长、同事的沟通技能)等。尤其要大力加强“三字一话”(粉笔、钢笔、毛笔、普通话)的训练,经常举办大学生辩论赛、多媒体制作等相关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第三,强化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聘请中小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校开展示范教学讲座、辅导实习生上课,强化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展“说课”和“片断教学”等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大力提升师范生的为师从教能力。第四,实行“双导师”制,校内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专职导师,校外聘请中小学高级教师作为该校教育类课程的兼职导师,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指导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合作开展教改项目等各项工作。

3.2 实施路径

3.2.1

以兴趣为本,选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兴趣与热情是未来学习和工作重要的原动力,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对本行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投入,应尊重其选择与意愿选拔进入“卓越教师”班。进入“卓越教师”班后开展综合能力强化和广泛兴趣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训练。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早自习的演讲、速写板书,锻炼从教基本技能,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演讲和板书效果进行点评,进行周期性总结,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学习,两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精选书目和内容并共同交流,增加文学底蕴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分组进行比赛或合作,培养竞争、协作和团结友爱的意识。

3.2.2 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中小学教学课改及国内外的教育现状,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做好扎实的培养储备。此外,卓越教师班配备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了解其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活<sup>[2]</sup>。校内外专业导师在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带入自己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和各项分组比赛,在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的从教技能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将校内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其从教技能。

3.2.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进入“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生提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卓越教师”准人才不仅要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要展现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同时,还要培养宽泛的兴趣和技能,为更好地适应、融入和胜任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积极地准备。

“卓越教师”人才是未来师资人才培养的趋势和任务,如何满足社会对从教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也是高师院校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师培养理念和模式,为我国培养出更优质、更符合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合格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 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教育体制与政策,2011(6):5-8.

[2] 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4):21-23.

[3] 王海芳,单泉,赵玉倩,等.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2012,9(2):61-63.

[4] 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5] 颜敏,贺金社,周会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0(4):115-119.

[6] 陈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师院校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0-132.

[7] 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61-65.

[8] 李昱辉.日本新型教师塾模式的动向 课题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4):62-67.

[9] 许楠,刘义兵.美国教师教育新动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1):143-148.

[10] 罗忻,吴秀圆.论 TPACK 视域下专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9-13.

[11] 胡昂,何青青.“叠加嵌入”: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96-98.

[12] 闫建璋,赵英.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两难”选择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68-71.

[13] 李根全,宋金璠,张萍,等.普通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6):59-62.

[14] 冯翊,郭西平,杨建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教育,2102(10):139-140.

[15] 安仲森,王欣.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87-90.

[16] 于亚娟.“4+2”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师资建设研究,2013(17):351-352.

[17] 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8-11.

[18] 刘利平.卓越教师校园先期培养模式初探[J].其他综合,2012(32):281-282.

推荐访问:探索 教师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