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4-24 08: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因子;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评价

近3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在高等教育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并与之各占半壁江山的规模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快速向大众化教育迈进。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还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在2006年 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在高等教育领域,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驱动和鞭策力,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估已渐趋制度化。也就是说,教育教学的评价指导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面对当前先进职教理念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评价体系,是每个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内涵、内在因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总结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内涵至今在教育理论界仍然没有一个严格、明确、统一的定义。众说纷纭,诸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程度作为主要标准的,是一种以市场取向为主的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指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其顾客的(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即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教育者需求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教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就其核心内容来说,是毕业生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等等。由这些定义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的评价度;二是学生的评价度。因此,简单地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度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度的总和。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因子

整个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输入、教学运行和教学输出。显然,教学输出质量就是学校的产品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最终质量标准。教学输出质量又由教学输入质量和教学运行质量两个因素确定,因此,教学输出质量是因变量,教学输入质量和教学运行质量是自变量,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率是不同的。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给出了评估高职教学质量的指标(此也称质量因子)体系:其中共给出7个一级标准,分别是:领导作用、特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社会评价、实践教学,但这里未考虑生源质量,其权重制定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标准,通过两种方法来测量:一种是通过社会和学生直接测量教学输出质量,并准确评估,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社会对学生的质量评估是不可控的因子;另一种是测量教学输入质量和教学运行质量,计算出教学输出质量。由于教学输入和教学运行两个因子容易控制,因此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法。

(一)教学输入质量的主要构成因子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输入质量的主要因子有学生生源质量、课程质量、教学设施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管理质6个主要因子。生源质量包括生源群体构成、群体素质结构、个体差异特征等。研究表明,生源质量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在未来若干年内,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生源的竞争激烈,在这种竞争中,优质生源明显地倾向于进入教学质量更好的高等职业学校,从而为高质量的高等职业学院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质量保证。课程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一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课程质量要符合市场和学生需要的、科学的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四大模块,即专业任务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认证课程模块和通用技术课程模块。这些模块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而科学合理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学设施质量是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难以保证教育质量,教学设施主要包括专业教室、实验实训场地与设备、专业实习基地、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期刊与图书、体育设施等。教师队伍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根本保障,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教师队伍的质量由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两部分组成。教学管理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教学管理质量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两部分。一套科学的管理文件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显然,以上几个基本因子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输入质量的贡献率也不是均等的。

(二)教学运行质量的主要构成因子分析

影响教学运行质量的主要因子有实践教学质量、理论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质量、教研教改质量和成绩考核质量5个因子。实践教学其主要内容是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部分。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选修课程、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行为、品德、与人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的教研教改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课程开发研究和教研活动的组织等,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成绩考核主要有理论课考试、技能测试、能力水平测试、毕业论文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评价等。课程考试和技能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重要措施。以上因子对运行质量的贡献率也是不同的。

(三)教学输出质量的主要构成因子分析

影响教学输出质量的主要因子如以下:学生必备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度课程考试水平,基本技能与核心能力具备度(技能测试水平),综合素质具备度(岗位技能证持有率),就业创业度(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创业率),社会评价度(新生录取平均报到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内部评价,影响质量的主要因子有课程、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其二是外部评价,反映质量的主要因子是知识理论、就业创业、基本技能。教学输入系统和教学运行系统是因,教学输出系统是果,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只需对其主要因子做出综合评价,就可得到较准确的评价结果,从而可以节约评价成本,提高评价效率。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反映高职“职业性”的指标不多,评价标准更多的是借鉴了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评价标准多采用描述性、易于量化的单因素评价指标,将它们用程式化、固定化的指标简单相加,来衡量充满特色和差异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不利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考核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检测,这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缺乏全面考量的僵化考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借鉴德、英等国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大幅度的教学改革。大部分职业院校引进了英国BTEC教育模式并使其“国产化”,以及借鉴德国“双元制”为基础,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采取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为了达到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除了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外,最关键的就是要设计和建构一个科学的、最优的、符合高职教学实情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调查、采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做出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及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其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还是对教师和学生本身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引导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师角度,每位教师都非常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希望获得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得到认可。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获得最优质的教育,都希望学有所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高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系统中,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为基础,借鉴行为目标、CIPP教育评价模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其特点为“全员、全方位和伞过程”。具体含义为: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企业组成,评价内容概括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从课程开始直至课程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监控。(1)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的“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模式。(2)将与生产实际要求不相吻合的评价内容转变为以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的评价内容,以满足未来企业岗位的要求。(3)将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知识结构采取闭卷考试、课堂提问、完成作业、提交作品并以口试、答辩成绩为主的形式,职业能力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进行观察的形式,职业素质采用直接观察,将千篇一律的通用性评价方案转变为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即一个评价方案只对应一个工作任务,突出针对性,评价指标要具体,评价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办出特色。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庆丰,章建石.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2] 高海生,胡桃元,许茂祖,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10).

[3] 宋建尊,张甫仁,杨雅怡.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J].科技视界,2012(03)

[4] 李大枫.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J] 时代经贸,2006(01).

[5] 涂秋鸿.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治理策略[J].管理智库,2011(08).

推荐访问:教育教学 质量标准 评价体系 构建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