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

时间:2023-04-23 19:18: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培育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职业院校本身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历史责任。因此如何培养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诚然,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但是文章认为实践教学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实现有着重要的关系,基于此,文章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进而提升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

作者简介:李国强(1967-),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河南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13-0075-03

一、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分析

(一)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核心竞争力,从组织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一个组织或者单位通过内部的整合或者创新,从而使这个组织获得了某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使这个组织或单位形成了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优势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和优势为这个组织或单位带来了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显然核心竞争力一般适用于具有赢利目的的企业,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产业,既然是产业,就面临着竞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它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某种教育形式或活动来进行“生产力”的生产,它向劳务市场提供了劳动力这种产品,这种产品就是掌握某种专业技能和本领的职业学生。显然,从经济学或产业学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也面临着竞争。按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理,我们可以把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定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职业院校在长期的过程中通过内部整合或开拓创新,或者外部支持等获取或形成的能够支撑学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是蕴涵在学校本身之中的,也是其区别其他职业院校的主要体现。一般认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包括了:知识、技能与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同时也是具体统一的。

(二)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

具体来说,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给学校带来长期发展的空间。比如厨师专业职业中学根据市场对厨师的就业需求来开设专业和课程。二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局部性,也就是说在某一方面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别优势。厨师技校只能在饮食行业具有优势,而在建筑、铸造、修理汽车方面没有优势可言。三是具有独特性。它是本校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如某些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或者授课模式,可能是其他学校不具有,或者不易模仿的。四是具有集合性。它虽然具有局部性,但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学校经过整合的能力。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校战略决策、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学校管理、学校文化的整合,使学校获得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实践教学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的关系分析

(一)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院校体现职业特色的基础

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是职业院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虽然许多学者在职业技术学校的组建上有不同观点,但绝大部分学者在对职业教育的特色认识上是趋同的,也就是说学者们一致认为职业学校教育应该有职业教育特色。所谓职业教育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一个职业院校没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等于他没有自己的名字和标志,显然就没有形成竞争力。无论是厨师职业技术学校,还是修理汽车的职业技术学校,无不是通过职业特色,来体现自己的竞争力和存在的价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实践教学是就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来使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和专业本领,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体现职业特色的重要途径,只有培养出能够以技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职业院校才算完成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促使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教学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就业服务。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职业教育的功能虽然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与落脚点同样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离不开为行业的生产服务。职业教育只有全心全意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行业发展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需要,当地政府才会满意,行业主管部门才会满意,人民群众才会接受和欢迎,职业学校也才能够获得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重视,发展才会有生命力。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职业院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实现,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与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三)实践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

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和教育“立交桥”的建立,职业教育将不再也不应该是“断层”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升学的人数还会增加,这是职业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相比较,直接升学的这部分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所在岗位的需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分工。然而想要实现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性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只有实践教学这个环节,职业院校技术性教育的这个目标才能实现,从而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当然,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忽略其他方面的内容,职业教育也必须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四)实践教学促使职业院校进行不断的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对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显然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就要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支持。这些支持和条件包括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组织结构的不断更新以及职业院校对外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等等。也就是说实践教学是具有反作用力的,它也需要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的平台才能够实现。而这个平台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的。原因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主要体现就是市场竞争性,不认真思考和面对就业市场的职业院校,其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无法体现和衡量的,然而市场是不断的变化的,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市场来不断的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职业院校在其他方面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不断的适应这种变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分析

(一)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主要涵盖技能、知识、组织三个方面

通常而言,一个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一般是5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职业学校也不例外。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是开发与获取核心专长和技能的阶段。综合开发学校的人力及财力资源,明确本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技能。职业技术学校应以办学目标为指导,以注重培训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重视培养掌握关键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源,防止因关键人才的流失而削弱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是竞争要素的分析与整合阶段。以学校的核心价值为基础,将特殊技能、人力资本、领导才能、组织管理甚至本校治校精神等融合在一起。职业院校竞争要素分析与整合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因强调发展技能而脱离资产知识体系。学校要克服片面追求教授拥有数量的倾向,而应以识别知识体系为前提,把技能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整个知识体系中。(2)因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而忽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有些职业院校因为过度追求学校规模和教学硬件设施投入,认为有形资产的投入能够更快的显示出知名度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文化、治学风气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和重视,使学校发展呈现畸形态势,处于不良发展状态。单纯的规模优势并不能够构成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效并重、有效积累。第三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更新阶段。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在职业院校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职业院校所处的一定发展阶段对于该阶段核心竞争力起决定和制约作用。层次性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竞争范围的不断扩大、竞争内容不断的深化,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由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和发展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使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更加完善,也可以防止某些阶段性、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因不能适应环境、技术、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成长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育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一个学院不易被其他院校仿效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校园文化等互相影响的综合因素,是职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学院文化、管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等资源的整合,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独特能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和创新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职业院校在建设优势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具体过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某些省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伴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增加,竞争也加剧了。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职业院校就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本文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在专业设置方面强调实践应用性。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紧密与企业生产、管理结合,增强适应性。另外,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职业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职业技术院校要积极根据毕业生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和技术及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从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2.在教学定位方面强调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需进一步明确专科及专科以下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而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2]因此,职业院校开办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存在的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依据这种明确定位,职业院校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定位,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应采用能力本位教学和双元制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的教学体制,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模式继承了能力本位教学体制的优点,保留了能力本位教学对能力提升的五个步骤:熟悉环境、入学水平评估、制定学习计划、教学与实践、评估。同时该模式在教学与实践环节中更加强调理论和社会实践,把职业实践培训与理论专业课学习放到相同的高度,可以说此模式结合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真正将职业教学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狠抓实训、实习两个基地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重要途径。职业技术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实践教学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的确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的一个基本保证,也是重要的基础。而反过来讲,实践教学也给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要求,为了保证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与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也从其他方面进一步加快了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有益的结论:那就是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里实现的保障,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并不断的对实践教学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与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锡坚.重视学科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8,(8):47.

[2]朱成祥.强化特色,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追求[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3):15.

责任编辑 刘扬军

推荐访问: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