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急不可耐?

时间:2023-04-23 18: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整个演讲中,她频频使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整个风格就像标题短短一句就体现出的既含蓄又浓情的大家闺秀范儿,再心急也不能不顾身份扯着嗓子喊。

校长在演讲开始提出一个大问题:我们完成了哪些对这所大学应尽的义务,从而让几十年几百年的后人据此评价我们?这仍然是含蓄但不无威胁地说这是一个巨变,是会影响几百年的巨变,我们要重视。

接着校长高调宣布了自己的“野心”:要改变哈佛,带领它走进新时代。也含蓄地在前面加了个修饰:我们一起努力。

未来的挑战具体是哪些?

未来,知识是最重要的“硬通货”(currency),我们正处于科学大爆炸之中。这些“硬通货”包括基因学、影像学(imaging)、纳米技术、大数据、计算学等。但同时我们的基础研究又不足,对它们对人的健康和社会与环境的影响也研究不够。

未来还会改变知识的“模样”,学者们的研究将更深入又跨界。类似生物工程——用3D打印出一个肾脏——结合了生命的和物质的科学,同时设计也很重要;数字隐私(digital privacy)就要求技术、法律、政策,甚至哲学的综合;缓和种族冲突不仅要从政治学考虑,还要有历史、人类学、文学、哲学和宗教的洞察力。哈佛要培育智慧的田野,让跨学科跨院系的研究丰富多彩,使教授们能重绘知识的地图。

急不可耐的未来召唤我们重新想象如何教与学,哈佛可以也应当引领教育学的革命。对大脑和人类行为理解的深入打开了我们如何学的窗户,技术进步开启了我们如何教的新的多样可能性。哈佛的师生已热情投入诸如哈佛学与教创制(the Harvard Initiativ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edX和HarvardX等项目,通过这些哈佛要为教与学的革命制订标准。

未来,地球上的人、观念、文化将比以往更“近”,哈佛要把世界带进校园,把师生带向世界。通过课程,充满来自世界各地人的校园,国际学习、研究和活动,为哈佛师生打造一个全球化的环境。

未来呼唤一个满足学习和发现“野心”的校园,哈佛要重新安排校园。打造一些公共空间如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的新广场,人们可以相遇、交谈,师生不仅在教室中互相学习,在此也可以,而且更放松。哈佛还新建了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它将促进不同学科和院系的联系,促进大学、社会、产业界的联系。

经过重新布局,可以想象,在哈佛400周年校庆时,哈佛将是各个部分紧密联系的整体,一条河从中心蜿蜒流过。

未来,吸引和帮助那些最优秀的师生仍是关键,“对天才,我们要像个磁石”。现在哈佛10个本科生里面有6个会得到奖学金,对于那些立志将来从事公共服务和在“还学费的压力与追求梦想”间挣扎的人,哈佛尤其要给予资助。

总而言之,创造新知识、再塑教与学、参与全球化、重整校园、吸引最优秀的师生,这些都是未来的呼呼。

不过这些还只是一般人能看见未来,校长还要看得更远些:大学更要有批判的眼光,激发想象力,鼓励怀疑、无限的好奇、智力进步以获得最深的理解力。

从6年前上任,“我就考虑大学的本质是什么:作为社会机构的一份子,它对过去和未来的责任是独特的。”“尽管它参与现在,他必须要超越当下和器物去探索人类文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公众往往过于狭隘地看大学,仅看它的各种指标数字和就业情况。这没错,这些很重要。但仅看这些会看不到大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对意义、价值和创造力的追寻,不懈地从不改变地对真理的追求。

人文学科当然会回答这些问题,但不仅仅是人文学科,技术也带来挑战:它提供了神奇的工具,“但我们如何使用它?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对的?什么是善(good)?什么是正义(just)?我们怎么培养想象力去点燃发明和变革?我们怎么理解自身、价值观、共同的人性?”

这些问题大学一直在问,仍将要问,这是大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之所在。哈佛做得不错,过去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校长点到了一些杰出校友:数字天才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诗人艾略特等,开创中国和日本研究的Fairbank and Reischauer,发现核磁共振的Edward Purcell……

“现在轮到我们了”,培养新一代的大师——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给人类的智慧、人性再增光彩,这才是校长心中最大的挑战。

最后校长吟诗,仍然是优雅中带点“狂野”的大家闺秀范儿:

May Harvard be as wise as it is smart,

as restless as it is proud,

as bold as it is thoughtful,

as new as it is old,

as good as it is great.

推荐访问: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