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架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时间:2023-04-23 12:2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他们在时代变迁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形成原因,合理架构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四维空间环境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教育策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263-02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解析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思想有主见,在学习上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教育,也不盲从前人的经验和结论,渴望通过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交流辩论去追根溯源;在生活上,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常常通过穿着奇装异服、使用“火星文”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但由于自身阅历不丰富,心智不成熟,他们在呼吁独立的时候又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尤其是在学校面临困难挫折时过分依赖网络,希望借此来获得精神的解脱和慰藉。

(二)开放性与自我性交错

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普遍比较开放,它们不愿因循守旧,敢于挣脱传统保守思想的束缚,崇尚创新和探索精神。但由于网络环境复杂,信息良莠不齐,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涌入,使得他们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缺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情怀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导致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淡薄,人际交往冲突频发。

(三)理想性与功利性相伴

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理想追求趋向多元化,但主流基本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民利益,对自身的人生目标定位也相当明确,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复杂环境的影响,导致理想目标过于功利化,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来看,“90后”大学生的选择是:白领47%、企业家20.5%、出国15%、公务员5%,这充分说明他们理想目标明确但过于功利化。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成因探究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90后”大学生的成长恰逢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的自由、开放、竞争、公平理念和凸显的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社会矛盾在他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多元化,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涌入,造就了他们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的思想观念。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学校环境的产物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个性鲜明,思维灵活,兴趣广泛。但由于素质教育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他们既要在素质教育课堂中追求个性发展,又不得不接受教条灌输式的应试教育,造成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性,使得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对家长和老师仍有依赖或逆反心理,存在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和在人际交往中不协调的矛盾。

(三)“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家庭环境的产物

“90后”大学生的祖辈生活在充满战乱和磨难的革命斗争年代,父辈又恰逢提倡奋斗和改革的改革开放年代,这两代人分别体验了生死和贫穷之后,使得他们在家庭中对“90后”大学生过分呵护和关心,且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导致他们大部分人自我意识强烈,叛逆心理较强,缺乏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由于两级分化造成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思想和心理的多元化。

(四)“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是网络环境的产物

90年代中期至今,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全面普及的时代。据调查统计,截止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总数达到2.1亿,而学生是我国网民中人数最多的人群。可见,网络普及时期恰逢“90后”成长关键期,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兴媒体和QQ、BBS、博客等新传播工具的流行,使得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加便利。然而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加之他们信息鉴别能力弱,部分学生成为了信息浊流的牺牲品,造成个人心灵封闭,人际关系淡漠,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架构

为确保“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立足实际,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架构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跟随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要以“蓝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以引导“90后”大学生自觉认同并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为教育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教育内容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要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拓展。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2]。“90后”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他们对祖国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红色革命精神感悟不深、理解不透,因此,加强对他们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红色文化成果进校园,有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三是要以“绿色”社会实践教育为根本。胡锦涛同志曾讲:“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0后”大学生自幼生活环境优越,备受家庭呵护,过着“象牙塔”似的校园生活,导致他们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组织他们进基层、进社区、进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砥砺品格,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马克思曾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3]。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四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是要调控社会宏观环境。党和政府必须立足时代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有效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剔除西方思潮的不良影响,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构建和谐学校环境。通过美化校园花草树木和楼亭阁园,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温馨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校规校纪,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其不良行为。三是要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建设,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舆论领袖等方式,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腐蚀,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QQ、MSN、BBS、博客等工具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90后”大学生虽然独立自主,但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仍然较强,家庭环境对他们思想观念仍有较大影响。这就要求他们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保持良好的思想行为方式,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并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同时,学校也应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自信,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科学引导,提升“90”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性。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4]。“要深化主体教育,就必须围绕引发教育主体的二重化,创造条件推动教育主体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把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一是要合理规划,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在客观分析自我实际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自我教育计划,并监督和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使之趋于科学化;二是要多元评价,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予以合理评价,评价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做到持之以恒,实现自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搭建平台,丰富“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载体。大学生自我教育除了需要进行科学引导之外,还需要教育者为其搭建宽阔的平台,保证他们能借助多种载体进行实践。一是要建立和规范学生社团组织,并通过它们让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系,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参加文化下乡、义务支教、社区援助等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2]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7.

[4]卢斌,李玉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11).

[5]闽振存.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5).

推荐访问:架构 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