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理论概述及发展前景探析

时间:2023-04-22 0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考古活动通过对古代遗址和器物的探索发掘可以弥补史料不足,探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明确考古学含义及其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讨论考古学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并对考古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考古学 ;进化考古学; 类型学; 聚落考古 ;系统论 ;考古前景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0)11-0000-01

一、考古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关于考古学一词的渊源可以溯及古希腊文单词αρχαίολόγί,当时泛指对古代史的研究,发展到17世纪之时,细化为指对古物和古籍的研究。今天我们汉语的考古学一词是从英文单词archeology翻译过来的,archeology同样由αρχαίολόγί演化而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关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古学”一词,而在北宋中期以研究青铜彝器以及石刻的金石学诞生,金石学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奏曲,真正意义上的“考古”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1092年的《考古图》。

在考古学词源的演进过程中,考古学的内涵也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由指对古代史的研究到对古物和古籍的研究抑或考证古文章与古文字,而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大为丰富和充实,较为公认的是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根据对这些实物资料的研究来探索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据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明确考古学的含义必须对其研究的“实物资料”进行探究,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资料”也就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当前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古代人类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人工制造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别。一是遗物,如石器、木器、陶器、工具、武器和艺术品等;二是遗迹,如用来储物的窑穴、安葬死者的墓穴、城池、用于生活的汲水井等;三是遗址,如村社聚落或者城池废墟等;四是考古学文化,这是一种具有相似性质、特征、年代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如氏族及部落联盟等。

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流变

考古学从其肇始之日起,学人对其的研究就没有中断停止过,在中外学人的不懈努力探索下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本文囿于篇幅选取其中一些较有代表的理论结合笔者自身思考做一个阐述,这既是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更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也称为“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是借助于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在考古过程中发掘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这一理论乃是基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这些实物资料也常常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可以根据这些实物资料的形态特征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

聚落考古学。聚落考古学(Settlement Archaeology)指的是利用相关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古代聚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从而探究当时的社会文明。聚落考古学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被明确提出,威利在秘鲁维鲁河谷的工作研究拉开了聚落考古的序幕,在中国六十年代张光直先生的《聚落考古学》一书对中国的聚落考古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而弗兰纳里的《中美洲早期村落》使得聚落考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聚落考古中注重对遗物、遗迹、家居、院落、社区、村落、聚落和文化社区等概念的界定和实质性研究。聚落考古近年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研究的兴趣。

进化考古学。进化考古学的确立是考古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和1863年查尔斯•赖尔发表的《人类古代的地质学证据》开启了文化进化论,该理论对这一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一些学者对进化论的过度推崇导致了在考古中得出了一些基于逻辑而不是详细地层学证据的结论。

后过程主义。后过程主义考古学认为人类是有意识的,人类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是没有办法用实证主义去进行检验的。后过程主义主要包括脉络考古(强调利用文本解读信息)、认知考古(强调人类的主观意识及其抽象)和批判考古(强调知识具有历史性并存在被扭曲表达的可能,怀疑先假设后验证的模式)。概言之,后过程主义带有纯粹的解释功能,采用的是一些非实证主义的理论,反对机械的“唯物”,强调人的主观意识。

系统论。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于1937年提出了一半系统论的相关原理,奠定了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他在1968年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plications》)正式确立了系统论的科学学术地位。此后,在美洲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将系统论引入考古学研究领域,他将遗存分为三类并通过三类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了解其功能。之后美洲考古学领域建立了文化系统论,自此,考古学将系统论的整体性、等级结构性、相互关联性、时序性和动态平衡性等基本思想加以整合运用,极大的提高了考古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考古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一)进一步深化对考古文化的研究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但其根本的目的不在于阐释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本身,而在于隐含在这些实物资料背后的文化,可以肯定的说今后的考古学研究中将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科学的解读“文化”,在考古学研究中关于文化的定义,学者认可度较高的是泰勒和斯图尔德关于文化的定义,在泰勒的定义中文化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知识、艺术、道德、习俗、信仰、法律等作为社会成员必须习得的种种技能或者习惯,在斯图尔德的定义中主要包括技术和经济、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笔者认为随着考古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考古文化的研究必将进一步深化。

(二)考古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如前所述,考古学是对“实物资料”的研究,考古的地域性特色十分明显,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共性,但考古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却千差万别,由于历史的、地域的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较为独特的地方。所以考古学也必须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以中国为例,笔者认为今后可以加强与中国相邻在历史上发生过密切经济文化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世界古老文明的学习研究以便和中国古代文明进行横向的比较,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虚心向考古学理论比较发达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提高中国考古的现代化水平。既要保证考古学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也要认认真真实现本土化特色,实现考古为本国本地区的人类历史文化研究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充分利用和发挥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的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考古工作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获得古代人类社会的遗存并尽可能恢复当时的社会面貌,可以肯定在今后的考古学发展中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调查勘探、发掘获取考古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趋势,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包括断代测年、产地分析、生物基因、遥感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刘瑛,《本土化考古学发展前景的思考》,《理论界》,2010年6期,总第440期;

[2] 魏峭巍,《国外公共考古学研究现状综述》,《南方文物》,2010年3月;

[3] 倪春野,《浅谈中国考古学的大众化及其发展》,《黑龙江史志》,2010年7月,总第224期;

[4] 陈洪波,《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学术流派及其产嬗变》,《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5] 林丹,《考古学理论浅析》,《素质教育》,2010年7月。

推荐访问:探析 发展前景 考古 概述 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