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3-04-21 09: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积极心理学近年来得到兴起,同时也开启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来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建立,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对人们越来越重要,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研究的不断突破使得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被治愈,这也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这种心理学注意的焦点都是以“问题导向”的消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都倾向于负面、消极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向逐渐从负面问题的研究逐渐转变为积极方向的研究,探索积极地品质和力量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这一主张为心理学研究敞开了一扇大门,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将问题从消极导向转向积极导向,使得问题思考的模式得到转变,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能够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进步。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小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教育阶段,而积极心理学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高校在校全体大学生,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大学生能够相信自己从而不断地战胜自己甚至超越自己。在大学近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一方面要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恢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大部分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努力改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小的问题,这些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能被忽略的,要利用积极心理学来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实现更美好的明天。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侧重点为个体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这种心理教育开展的模式使得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无法改变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单一的问题,使得教育的内容十分局限。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定的重视,但仍缺乏相应的手段来开展相关工作,无法利用心理学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品质和潜能。高校未意识到积极心理学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家建设的间接促进作用。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存在局限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归属于学生工作部及相关部门是当前高校组织机构设置的主要形式,设置一名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任主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等工作,一些高校还会设置心里教研室。但是,高校这些相关岗位人员的设置往往都不是高水平的高学历者,师资队伍还难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平,人员数量上也十分有限,这使得开展个体咨询、集体辅导等工作时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阻碍相关工作的开展,这种设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校的需求,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当前社会给予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相关学习,顺利自然的生长生活,为学生自主化开展选择方案提供一片沃土。在多样性、自主性引导的高校发展空间中,随之带来的也是学生成长的不可控情况。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建立了较高的期望,但在实际发展中屡遭碰壁,将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挫折心里,学生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全体学生。

2.强化、塑造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情绪

大学生正面的心理塑造需要对几种主要的道德品质进行糅合,从而衍生出多种道德品质,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这些品质,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要注意从正面的角度来对高等学校学生产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要对心里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使用激励的方法帮助学生放下心中的隔阂,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并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对于高校在校生所具备的道德品德往往是难以察觉的,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过人之处而无法展现,而是学生本身不会展示这些品德,这容易导致久而久之学生的特点和内心思想流失,因此加强积极心理学教学,努力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展现,强化、塑造大学生积极地人格特质。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一个正确、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推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发揮。首先要加强自助式心理暗示教育,利用大学生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实现心理暗示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善人际交往关系,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学校可以利用论坛网站、文字报刊等来传播健康的心理健全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暗示,从而起到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结语

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滕秋玲,王显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2016.(5).

[2]王长宇,马婷婷等.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8).

[3]陈婷.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作者简介

赵玉文(1983.7—),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团体咨询心理学与诊断治疗。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新模式 心理学 构建 大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