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张之洞研究综述

时间:2023-04-20 14:4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对近三年张之洞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综述了张之洞的全面研究著作;中體西用思想的实践;张之洞与百日维新;张之洞与清末新政;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界更好的了解研究的不足,推动对张之洞其人及思想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清末名臣,晚晴洋务派代表人物。近年来随着史学界思想的不断解放,对张之洞的研究突破了固定僵化的格局,研究的角度不断拓展,视野更加开阔,新的论点及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近三年来,关于张之洞研究的文章近百篇,另有5本专著出版。

一、张之洞的全面研究著作

关于张之洞其人综合性研究的主要有:胡克夫、陈旭霞、戴逸、吴剑杰等等,各有侧重。

胡克夫,陈旭霞的著作《晚清燕赵社会大变局 以张之洞的改革观和文化观为考察主线》在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变迁,文化结构变迁,教育制度变迁,军事制度变迁,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思想领域变迁等这些方面为经,以燕赵近代社会转型、文化变迁过程中的路径抉择与约束条件为纬,分析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及其实践,以此揭示引发近代燕赵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由裂变向质变的主因。[1]

在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戴逸《清代人物研究》的书中,从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张之洞的历史功绩,张之洞从官脉络清晰,基本按时段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2]

二、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研究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一直以来也是学术界研究张之洞其人的一个侧重点,许多学者如蔡红、石文玉等等进行了关于其中体西用思想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有期刊和学位论文等。近三年来,一些学者也尝试从一些侧面挖掘其更深刻的内涵。

学者谢放从学术与政治文化层面比较梁启超与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异同,并认为不应过分强调两者思想的分野和对立。[3]

张勇从《劝学篇》这个角度认为,其主旨思想“中体西用”起到了汇通中西、平衡新旧的作用。张之洞所建构的“兼采中西而又调和新旧”的文化结构,在近代中国社会实际上演绎成一种文化实践,其重要价值在于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转型实践的新局面,使近代中国“动”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4]

三、张之洞与百日维新

甲午战败后,张之洞在清廷的地位大大提升,故戊戌变法中张之洞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回顾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方面,近年来研究者对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的问题各抒己见,而近三年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合作与决裂的问题方面。

最受关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茅海建教授2014年出版了50余万字的《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在史料更新不能与时代风气转换的影响下,为研究戊戌变法与张之洞开拓了新的视野。[5]

茅海建先生的这本书出版后,丰富了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新内容,关于戊戌变法与张之洞的期刊论文也陆续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荣介绍茅海建先生的书研究特色及其学术贡献的同时,重点抓住张之洞的情报网络及该书揭露的晚清中国的人情世故和官场百态,进行引申性补充说明。[6]

四、张之洞与清末新政

张之洞与清末立宪运动的关系存在很多异议,传统观点认为,在“清末新政”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变革中,没有张之洞,晚清的这场新政又将是另外一番模样。作者从经济实践、军事现代化建设、教育思想等几方面论述了他对清末新政的贡献。

近年来孔祥吉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根据新史料,得出了张之洞是敦促慈禧太后预备立宪的重要人物,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但对这一结论,一些学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侯宜杰认为:第一,张之洞从未主张过速开议院,表现在:请愿国会期间,他还与奕劻、袁世凯共同策划,使清廷下令查禁了要求三年召开国会的立宪团体政闻社。第二,在立宪年限问题上,张之洞亦无任何特殊的表现。直至其当年逝世,他依然坚持按照清廷确定的立宪以9年为期的方案进行,没有提出过“尽快开设议院”,对推动立宪未做出什么重要贡献。[7]

五、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清末教育界的地位很突出,这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史学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洋务运动中的张之洞的教育实践,近年来,也有学者将关注点放在张之洞在与地方教育和具体学科教育的发展上。

有学者研究了张之洞曾创办的广雅书院,从广雅书院的建院方针、课程设置、培养人才的规格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张之洞经世致用、砥砺品节的办学思想,同时促成广雅书院不立门户、博学中西、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表现出不同于旧式书院的鲜明的办学特色。[8]

学者刘红研究了张之洞与湖北外语教育的关系,总体来讲有几个方面:他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并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种的选择、外语专业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外语人才,他亲自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培养外语人才;重视留学及师范教育,培养外语师资。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基础。[9]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鲁力认为张之洞在国学教育方面也有所成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对当今国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对于国学教育他有诸多思考和实践,在《奏定学堂章程》 中提出了普及性国学教育和专业化国学教育的宗旨和办法,提议设立存古学堂以培养高水平国学人才。[10]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学术界对张之洞的思想,实践亦或全面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些研究还没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存在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思想的解放,加之我们对相关史料的发掘,对于张之洞的研究定会再获新进展,再结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克夫,陈旭霞.晚清燕赵社会大变局 以张之洞的改革观和文化观为考察主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13.12.

[2] 戴逸.清代人物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2013.08.

[3] 谢放.张之洞、梁启超“中体西用”思想比较[J].近代中国,2013.02.

[4] 张勇.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J].学习与实践,2016.09.

[5]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4.03.

[6] 张海荣.“另面”突破:戊戌变法与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境[J].史林,2017.02.

[7] 候宜杰.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与孔祥吉先生商榷[J].近代史研究,2016.06.

[8] 李清华.张之洞经世致用思想对广雅书院的影响[J].海峡教育研究,2016.01.

[9] 刘红.张之洞与湖北外语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10] 鲁力.张之洞的国学教育思想[J].教育文化论坛,2014.01.

【作者简介】

韩 燕 (1993.07-),河南开封人,硕士.

推荐访问:综述 近三年 张之洞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