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形象浅谈

时间:2023-04-20 13: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位居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流传古今中外,小说主要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现了中国专制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百态,揭露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趋势。作为作者笔下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一,妙玉是特殊的存在,她是唯一一个与荣宁二府、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姻亲关系的人物。根据原著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对妙玉身世的细述可知,她祖籍苏州人氏,,因自幼体弱多病,不得已遁入空门,带发修行,法名妙玉,精通文墨经文,师父圆寂之后独留金陵,后又因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之际进入大观园,入住贾府的栊翠庵。

一、妙玉的形象特点:

(一)坎坷的身世

在曹雪芹的笔下,妙玉是一个正值妙龄的幽尼。她在作品中的第一次出场不似其他女性那般华丽登场,而是借他人之口道出她的身世,本人并未现身,用平实的言语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妙玉形象。“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所以遁入空门,今年十八,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亡,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1]以此便知,她生于读书仕宦之家,祖籍苏州人氏,身份尊贵,是封建社会的上层之家,且文墨、休养极好,人也长得漂亮,如文人雅士一般,身上自然禀赋了一种高洁雅静之气,因此后来是被贾府下帖请来的栊翠庵。然而,尊贵的身份未曾得到上苍的垂怜,本应该是侯门公府的闺阁小姐,却因身体原因自幼被迫皈依佛门,受着空门戒律的禁锢,常伴青灯古佛旁,辗转于人世。关于她的出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说法,如迷信荼毒说,避祸全身说,还有两者兼得之说。

(二)世难容的性格

邢岫烟曾给了妙玉一番中肯的评价“放诞怪癖,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2]妙玉貌美才高,虽出身于富贵之家,却从小长在贫庙古佛旁,亲历了贫与富的变更,体会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就造就了她的孤僻。

(三)馥比仙的才华

贾府的大观园,俨然一个女儿国,黛玉、宝钗、四春、史湘云等等多个富有才华的女性里,妙玉虽极少露面,但却是那个最特殊的存在,她造诣极高的才情就连一向孤高自诩的黛玉也不得不叹服。

(四)悲剧的命运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10]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样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尽现了人间百态,更多的展现了特定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剧命运,魂归离恨天的黛玉,爱而不得的宝钗,遁入空门的惜春等等,妙玉也是那万紫千红中的一个。生于显贵之家,家庭败落,父母俱亡,在贾府,虽为幽尼,却一直处于现实斗争的漩涡之中,又仿佛置身事外,因此她的孤高就与她自身的教养有很大的关系,具有某种比较鲜明的政治上失意的士大夫的思想烙印。

二、妙玉的特点成因:

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交心的年龄,周围却没有可以进行心灵交流的朋友,只能独守静庵,她并不是真正的佛门中人,却要受着佛门中的一切清规戒律,大观园里一切女儿家的消遣游玩均与她无缘,她心中的孤苦可想而知。她的凄凉是当时那种封建社会下多重矛盾织就的必然产物。

(一)佛门的桎梏

根据小说中人物林之孝家的对妙玉的介绍可知,妙玉的出家为尼并非出自心愿所致,而是被迫,是无奈之举。本该是锦衣玉食的侯门公府小姐,却自小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出家,带发修行,独守青灯古佛旁。妙玉的出家为尼,只是趋于当时在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父母为了保护体弱多病的孩子而祈求佛祖保佑、上苍垂怜的一种无奈之举罢了,封建社会里一种封建迷信习俗罢了,为了孩子的平安,不惜牺牲孩子的童年,甚至一生。妙玉自幼多病,又是父母膝下唯一的骨血,因此也被迫抛入寺院,遁入空门,最终在尘世的淖泥里了却了孤苦悲惨的一生,出淤泥而不染成了她终身的遗愿。

(二)礼教的禁锢

封建社会不把人当人,尤其不把女性当人,中国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压迫女性的根本是制度,是那吃人的封建礼教。《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宝钗、探春、晴雯、紫鹃等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样的一群女性中,妙玉宛如一块通透的灵玉,超凡脱俗,但是她依旧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压迫;她的悲剧是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虽出身显贵的上流社会,但依旧避免不了那个特定时代下女性的历史命运,注定要成为男性眼中的玩物、附属品,夫权主义、大男子主义下的牺牲品。她对宝玉的爱,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梦幻,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使得她不能大胆的表露自己的心声,无法获得自己心中的爱情。作为妙龄少女,春潮萌动,乃人之常情,然而妙玉对宝玉的微妙爱情在当时是不为世人所容的、惊世骇俗的,这就注定了她的爱情是痛苦的、虚无飘渺的,同时也是一厢情愿的,并未得到宝玉的丝毫回应。她的爱情相较于黛玉和宝钗而言,更令人发思,黛玉虽含恨而终,但宝玉的爱专属于她,宝钗虽成豪门弃妇,但把对宝玉的爱克制在了礼法的范围之内,得到了与宝玉不多的一段婚姻。

(三)自身的性格所致

妙玉性格古僻,难于琢磨,且又自尊自强,不可侵犯,这就使人们对她或者敬而远之,或者厌而避之 ,正如她的身上虽有黛玉的影子,却傲于黛玉三分,久而久之,黛玉自然也就疏离她了。她既藐视权贵,却又不得不依附权贵;本是个四大皆空的遁世者,又不得不羁留于佛门;心里恋着世俗的儿女情长,却作为官宦小姐又不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作为幽尼,又不敢冲破禁欲主义的束缚;想以禅悦思想解脱自己的苦恼,又无法遏制自己不能插足现实的悲哀,她的悲剧就在于此。她虽自称槛外人,却终究也未真正的迈出尘世的门槛儿,犹如一个矛盾综合体。她的自身标榜和自身行动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出了家,却没有决心斩断三千烦恼丝,依然带发修行;遁了世,却不在深山穷谷里的竹篱茅庵过着清苦日子,反而以访问观音遗迹,叶贝遗文为名,到了满眼繁华的京都;厌恶世俗,却在钟鸣鼎食、充满着酒气财色的贾府大观园里安家落户;本应四大皆空,视名利为身为之物,却想到京都传个名,热衷于追名逐利。具有出家人的身份,其实和同龄的闺阁小姐有着同样的情怀,爱茶、爱诗、爱文艺,有着同样的小女儿家的心思,希望寻得一如意郎君,拥有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然而在矛盾的心灵处境之下,她是如何在尼姑与小姐的双重身份和人格下煎熬生存的呢?

因此客观公正的来说,妙玉既是一个穿着道袍的闺阁小姐,又是一个心在朱楼的幽尼,她孤傲高洁的心性是当时那个畸形社会的必然产物,面对如此勾心斗角、罪恶堕落的社会现实,她若不已高姿态来抗拒被同化,抵制攻击而是一味的怯弱,退缩,委曲求全,随波逐流,与奸诈小人同流合污,那她最终的结局是不是更悲惨呢?像她这样一个屏绝尘世的人,最终落得个被强人掳去玷污的下场,人人不免为之潸然泪下。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她们在那个社会里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因此,她们的悲剧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那个社会里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血泪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造就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作者简介:杨梅梅(1992-4)女,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推荐访问:红楼梦 浅谈 形象 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