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再利用管理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31 20: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能源损耗和交通安全等问题愈发突出,对报废汽车进行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循环经济思想,对比国内外汽车再利用的管理和技术现状,找出制约我国汽车再利用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提高我国报废汽车再利用水平的管理措施,以期改善我国的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报废汽车;再利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nd of life vehicles are in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th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aste of energy sources and traffic safe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cycling of the ELV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o develop Chinese circular economy andtak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based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level of automobile recycling home and abroad, analyzed the reasons that restrict the recycling level, put forward some manageme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our automobile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to establish the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 end of life vehicles; recycling; management system

0引言

2007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 696万辆,2010年将达到4 350~4 700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量也将大幅度增加,预测“十一五”期间将有800多万辆汽车报废[1]。如此大规模的报废汽车量,对于再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原料财富,而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汽车再利用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选择。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线性经济来说,可以简明地表述为参与经济活动的物质要素流动具有环状特征[2],是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通过,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在汽车行业已经启动了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汽车再利用工作已经拉开帷幕。

1我国汽车再利用现状

汽车再利用是经过对报废汽车材料和零部件的再加工处理,使之能够满足其原来的使用要求或者用于其他用途,但不包括使其产生能量的处理过程。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零部件级的再使用和再制造以及材料级的回收再利用。发展汽车再利用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从产业链上来看主要包括原材料来源、再利用加工、产品销售及售后等各个环节,从企业形态来看主要有资源化企业、技术研发企业和再利用企业以及产品流通企业等,如图1所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制约、技术落后、社会意识低等原因造成我国汽车再利用管理不到位,再利用水平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具体表现为:原材料来源不通畅,再利用技术不先进,再利用产品无市场。

1.1原材料来源不通畅

(1)报废汽车回收率低。由于我国对报废汽车的补贴比较低,而黑市由于利润高而收购价格高,加上各地区执法力度不一、报废手续繁琐以及回收网络不健全等种种原因,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只有40%左右,有近60%的应报废车辆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以外[3],其中报废乘用车的流失率最为巨大,能够回收的仅占市场的20%。大量报废车流入黑市交易,不仅埋下交通安全隐患,也使再利用企业面临无米可炊的境地。

(2)政策限制原料来源。《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307号令)明确规定报废汽车具有高附加值的“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钢铁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第37号公告《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二批》,明确将旧发动机和废旧汽车列入“旧机电产品禁止进口目录”,使零部件再利用企业无法获得利润率较高的零部件。

1.2再利用技术不先进

(1)材料回收利用率低。我国目前尚没有对生产企业规定车辆材料回收率的指标,生产企业设计时并不考虑汽车报废时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也不积极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导致我国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偏低,而欧、美、日现阶段的汽车回收利用率完全可达到85%的法规目标值。

(2)再利用水平低。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厂房场地简陋,技术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不高,除钢铁、有色金属、部分油液、少数塑料外,多数聚合物等还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在处理技术上,只是简易处理,不能达到现阶段的环保要求,存在浪费资源问题;同时也还没有建成符合法规要求、满足市场需要的有毒有害物处理设施和处置场地,使我国汽车再利用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仅相当于日、欧等国20世纪80年代水平[4]。

(3)零部件再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由于具有高附加值的五大总成只能作为材料进行回收,因而使再制造企业盈利能力低,仅有几家试点再制造企业可以再制造五大总成零部件,但仍然面临原料不足的问题。

1.3再利用产品无市场

(1)由于我国社会公众对再利用产品不认可,感觉二手产品总是不如新品质量好,加上目前再利用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售后服务不尽完善等原因,再利用产品市场相对狭小。

(2)现行的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地方车辆管理部门对再制造发动机产品不了解,不允许使用再制造发动机所引起发动机号码的合法变更,因此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抉择意向。

我国也逐渐认识到汽车再利用的重要意义,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汽车循环经济的发展。2006年,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提出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的目标,相关配套措施也在积极制定中;2008年,发改委公布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并颁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汽车再利用即将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2国外汽车再利用经验

(1)法律体系方面。国外汽车再利用法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如欧盟2000/53/EC对回收利用率水平和禁用物质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已经成为欧盟各个成员国制定汽车报废回收法规的依据,各成员国先后出台了相关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5]。世界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再利用都在有序的管理中自由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对再制造产业发展基本上采取完全依赖市场竞争和行业自律的开放式管理机制,对废旧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使用基本上没有约束政策。也没有规定不允许再制造的零件,一切取决于市场,原则上只要有市场,成本不至于过高,技术上都没有问题。同时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规定原制造商的产品在第一次出售时其知识产权就随原产品转让给了消费者,消费者在产品消费后是报废、维修还是重新制造,原制造商都无权干预。

(2)技术体系方面。国外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再利用技术先进,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高;再制造产品质量可靠,售后服务有保证;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如国际材料数据系统(International Material Data System,IMDS)及国际拆解信息系统[6](International Dismantling Information System,IDIS)等。

(3)社会意识方面。国外消费者对再利用产品的认可较高,法律意识强,能够积极配合法规约束主动报废车辆,主动选用质优价廉的再利用产品,给汽车再利用产业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3提高我国汽车再利用水平的措施建议

发展汽车再利用需要进行投入,投入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同的投入主体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图2所示。发展汽车再利用产业,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全面投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于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给汽车再利用产业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建立回收管理数据库,将回收利用率指标纳入新产品认证体系,促进生产企业介入汽车的回收利用并加大提高回收利用率的技术研发;通过规范报废车辆回收体系、再利用零部件市场体系,放开五大总成限制和发动机更换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体系,保证车辆合法报废,使再利用企业有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利用各种经济、财政政策杠杆提高汽车再利用企业的竞争力,使其逐步进入良性的发展;加大社会舆论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推进高校和研究所进行再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组织制定道路车辆回收利用标准法规体系,规范汽车再利用体系。

(2)对于汽车生产企业和再利用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努力研发报废车辆拆解技术、再制造技术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技术,并建立企业内部回收管理数据库;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严把产品质量要求,建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再利用企业的社会形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对再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只有技术进步,才能生产出社会认可的产品,才能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

(3)对于社会公众,应关注国家宏观形势的发展,正确认识汽车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和消费意识,支持再利用汽车零部件,主动报废车辆,杜绝非法报废行为,对违法报废车辆的行为予以监督,积极配合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公众支持,再利用产业才有充足的原材料来源,才能形成广阔的消费市场,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循环起来。

中国汽车再利用产业犹如夜间行驶在崎岖山路的汽车,需要政策环境铺路,需要技术进步推动,更需要文化宣传照明。只有全社会重视汽车再利用、投入汽车再利用,我国的汽车循环经济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曦. 零部件 “再制造” 有据可依[N]. 中国汽车报, 2008-03-17(C8).

[2]叶文虎. 循环型经济论纲[J]. 中国发展, 2002(2):4-6.

[3]黄少华. 厂家责任制能否改变报废汽车回收难题[N]. 中国青年报, 2006-02-23(6).

[4]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研究[R]. 北京: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2003.

[5]金晓红, 储江伟, 张铜柱,等. 欧盟报废汽车指令及其影响[J]. 资源再生, 2008(3):32-34.

[6]储江伟, 金晓红, 崔鹏飞,等. 报废汽车拆解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分析[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7(2):37-39.

[7]方海峰, 侯华亮. 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J]. 汽车与配件, 2008(37):24-27.

推荐访问:循环经济 再利用 管理体系 研究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