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验科普综艺节目制作难度探析

时间:2022-10-31 19: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vvvvvviM|ߍzL饨ky学生,连科学家看了也饶有兴趣。

纵观第三季节目研发的实验项目,一群以文科生为主的制作团队不仅要制作一档科普节目,还要像科学家一样与中航、空军等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研发实验项目,“蛟龙号深潜”“穿甲弹瞬间穿透十层钢板”“香蕉球挑战”“北斗导航放牧”“深海勇士压力测试”等实验项目,从“科学+国防+强国+趣味+艺术+生活+体育+热点”的角度,全方位地向国人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大国科技与大国重器。节目组将落点放在生活,例如:“怎样规避大货车转弯的盲区?”“汽车碰撞和气囊的实验”“在洪水中大家自救用什么样的队形更好”。除此之外,节目组还自主研发原创实验项目,例如:“分别往盐水和加了糖的两个有人的池子放电,哪个是安全的?”“利用6米高真空管,做羽毛和铁球的下落实验”。从生命科学到人文关怀,从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实验到郎朗和义肢女孩四手联弹的演绎,电视观众看到的是太多的生命奇迹和科学美好;从未来能源到精尖科技,从“深海勇士”发现冷水珊瑚林,跟随“科学”号寻找可燃冰到了解C9国产大飞机挫折训练,发起实验征集助力火箭上天,节目带领电视观众参与了国家能源自信的提升和未来科学新世界的构建;从82岁“深海勇士”汪品先、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的致力科研到00后清华学霸陈羽、环境工程博士凌然的进取钻研,从科学前辈到新一代科学爱好者,让国人看到了科研领域的榜样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从大屏到小屏的突破。第三季《加油!向未来》制作团队像互联网人一样设计小程序,自主开发了一款微信同名游戏竞猜小程序“加油!向未来”,这款小程序可以使观众通过测试知识储备量,限时PK答题,赢得知识币和游戏装备。电视播出时,观众还可参与直播赛与电视端同步答题,进行线上线下双向传播,累计互动次数单期超600万,成为首个可以实时在线答题的科普节目。节目融合大小屏,打通全平台,延长节目宣传互动周期,创造了非常高的峰值。

明星跨界拼科学。《加油!向未来》荣获“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一个科普节目能在文艺类节目里得到较高的奖项,这是各界对节目的认可与肯定。在娱乐当道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综艺节目都会首选明星作为节目嘉宾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同样《加油!向未来》也不例外,在第一季中邀请众多明星参与和科学爱好者组队答题,并参与到很多实验中。但当节目走到第二季、第三季的时候,其互动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去掉了明星答题部分,削弱其占主体的分量,把明星放入实验本身,跟实验结合,将两者靠得更紧,发挥他们本身的特长和优势。(如图表所示)比如:歌手黄绮珊参与玻璃震碎的实验。

从屏幕到舞台的跨越。科技部在其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这对众多IP的开发有着推动作用。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间的舞台剧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目前综艺IP的衍生主要表现在电影领域,亲子娱乐IP的前景因为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持续热播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科普类节目的IP开发却尚处空白。《加油!向未来》推出的线下演艺项目,节目导演像戏剧人一样排演以亲子为主要受众客群的舞台实验秀《明日星辰》,这是科普节目第一次将重点放在亲子演艺上,实现了科学实验从屏幕到舞台的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科学传播难  信息化手段打通传播壁垒

融媒体环境下的知识浏览与阅读接受变得更加泛化、碎片化,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受众在爆炸的信息堆中快速巧妙地找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点。《加油!向未来》将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相关联,实现了融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达到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索科学、推广科学的目的。第三季节目中实验的传播较第一季显得更有力度。节目产生了许多“科学大事件”,迅速成为社会及各大网络门户关注的热点。科普类节目,最重要的是趣味性,科学实验做得再科学、再严谨,如果传播范围小且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节目的价值就等于零。而《加油!向未来》将趣味性做到了极致,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象化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同时节目的人文关怀推进社会对很多认识形成共识。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做节目不难,但产生的正向效果则越来越难,而《加油!向未来》给新时代的科普节目做了一个典范。

先网后台。《加油!向未来》首次联合央视新闻共同策划发起“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成长记录的联合行动,连续21天以短视频形式见证生命奇迹,话题观看与阅读量突破1亿,相关话题词8次登上热搜最高TOP4,荣登微博新时代热搜榜,新媒体活动点燃青少年的好奇心,将科学实验上升到科普新闻的传播。节目还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等机构共同发起“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活动。新媒体活动一触即发,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助阵,话题阅读量破2亿,视频点击量累计超6000万,荣登微博新时代热搜榜。

全媒体矩阵布局。节目在短视频阵地下足功夫,视频总点赞量突破1000万,仅“穿甲弹”视频的单条播放量就超过5000万,单条点赞量突破194万,“小鸡与撒贝宁互动视频”的播放高达5000万,点赞量突破252万,抖音粉丝量105万,荣登媒体抖音粉丝排行首位,总榜排行第3位。众多纸质媒体、门户网站的自主报道超1500篇 ,主话题总阅读量超23亿,讨论量突破300万,官方微博粉丝增长至90万,整季共收录微信文章500余篇,其中浏览量达到10万+的文章超过60余篇。

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加油!向未来》从第一季推出的同名图书,第二季在黄金档期间的播放量高达5亿,培养了大量的线上用户。第三季期间推出的IP衍生儿童剧《明日星辰》,吸引众多家庭关注,保证了IP的话题性及长久的热度,承担了亲子科普教育在国产IP的责任,最终达到融合传播,完成品牌价值的再次升级。

三、引领社会价值高度

建立崇尚科学的文化环境。节目的初衷是激发全民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实验过程及科学原理进行解释,用极致的视听语言直观地告诉电视观众科学的奥秘所在,从而点燃大众对科学的热情。《加油!向未来》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想象,科学普及应该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建立崇尚科学的文化环境,使全国人民看到中国科技的未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民族自信心。

发起征集实验方案辐射全国。《加油!向未来》向全国发起了空间科学实验方案的征集活动,引起广大师生的共同关注,其间诞生了许多具有想象力与创意性的实验方案。节目邀请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300份方案行进评审及筛选,其中只有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中学的学生,年仅15岁的金伊娜设计的“土豆腐败实验”和清华大学学生汪鸿章、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黄益新联手设计的“液态金属实验”经过严格把关、层层选拔,最终入选并获得“登空”特权。后者的设计有较高专业度和科学价值,且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季播节目走到第三季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第一季的吸引力和新鲜感,这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加油!向未来》作为一档在每周日的娱乐时间播出的科普类节目,它挑战了科技类节目当中最难的题材,是一个难题,更是一次挑战。制作团队无论在节目策划、项目研发,还是在宣传推广、传播方式上,都下足功夫,瞄准国际前沿,整合资源优势,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完美融合,使严肃的科普节目变得既有趣又有着丰富的诗性表达,科學与艺术,犹如金风与玉露,相逢之处便胜却人间无数,《加油!向未来》再次印证:科学类节目不应是冰冷的技术应用,它更应向暖暖的人性回归。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丹丹:电视科普节目发展瓶颈及创新突破思考[J].当代电视,2019(04):73-76.

推荐访问:探析 科普 节目制作 难度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