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科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31 18: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章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剖析了理科新专业目前的办学难点,认为理科新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推动力,推进“一个目标、三个方向、六个关联”的培养模式,以提升新办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人才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156-02

一、引言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是地理科学下设的二级专业名称,前身隶属于地理科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代码:070702)。2012年教育部将地理科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个专业。该专业招生办学至今有6年,毕业生3届,从招生、就业、社会需求、学生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该专业具有“新开专业,专业要求高、社会辨识度低、就业面狭窄”的专业特色。[1]

学科建设要求、人才培养方向、社会需求均提出了应用型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我国近十年的高等教育思路,已将本科专业教学工作重心调整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核并重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立足全球资源环境现状,形成优良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任教师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深度挖掘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性,充分利用毕业论文,检验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架构,是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从课程需要出发,依托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制订实践培养计划,无法统筹社会需求方向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根据本身专业知识点庞杂、社会需求对点多方向性等特点,在近年专业培养实践探索中,逐步摸索提出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模式。

教學培养模式始于顶端设计,始于培养目标的制定,始于培养计划的执行。从专业特色、社会需求入手,深度剖析学科自身特点,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社会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该模式立足于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创新要求、细化实践方向,综合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形成多方向实习,整合设计学科综合实习,以毕业实习为总结鉴定的一体化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形成“一目标、三个方向、六个关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然地理调查、国土空间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向,形成“课内教学延展—课外学科竞赛—方向专项实习—学科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实训—就业专业化”六个关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内涵主要有如下四点。

1.以竞赛项目为驱动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地理文化大赛、全国自然资源调查大赛、省自然资源比赛等国内、省内、校内多层次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实践内容与科研前沿、社会需求的发展有机结合,紧扣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脉搏,将现代科技融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中,激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具体科学和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2.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能力本位”中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所学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人才在该行业所需的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行业人才的能力需求还不是太明朗,只有在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之后,才能为相应的能力组织和设置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突破,如何扭转高等教育当前的“重学轻术”的思想不只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重要目标,也是很多专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当然,实用性、实践性的创新型课程并不是“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的全部内容,但这些课程对于“重学轻术”的传统高等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培养计划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培养重点,依托自然地理学学科优势,重在土地调查与空间规划、环境监测与规划评价地质矿产勘查等多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特别突出专业技能的实习训练。前期开设自然地理学、土地调查、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并在专业基础课基础上,整合拓展方向性实践,组织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能力训练,使得学生具备科研院所、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实习中,可以依靠优良的专业技能,短期快速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并为该专业的社会口碑奠定基础。

3.以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反映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指南针。从目前来看,加快城镇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社会、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战略导向。通过国家战略导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全面的教师队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土资源整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有较高技术能力、有较好资源环境管理、规划、整治等思路的人才。只有以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为导向,加快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本科生,才能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蓬勃发展。

4.依托優势学科,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创建特色学科。大部分学校是依托其原有优势学科发展起来的,例如武汉大学是以测绘专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中南大学等是以地质专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北京林业大学是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林学专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在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当前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通过解决制约专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将优势学科的核心课程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既有专业特色,又能体现优势学科专长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依托院校办学特色,围绕社会需求,适应创新人才培养变革,以“一个目标、三个方向、六个关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推进一体化阶梯实践教学改革,适应了当前的新工科背景,创新了人才培养,使各院校尽快走出新专业办学困扰,培养适合当下社会需求的合格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郭健斌,郝文渊,张英,魏天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8,(07):10-1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New Science Major Based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

—Taking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HAN Qi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001,China)

Abstract:Research takes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major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in running a new science major.This research should take the practical talents cultivation as the guidance,take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s the impetus,advances "one goal- three direction- six relations",which the model of the new science specialty to raise the new specialized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Key words: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specialty;applied talents model;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理科 教学模式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