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31 16: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已经开展数十年,仍旧在缺少专业化、职业化教师团队的影响下,无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近些年国家的大力支持使高等教育以大众化角度呈现于人们视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经验管理逐渐向科学管理靠拢。为了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工作质量,必须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面对当前国内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分流严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必须以立德树人的理念建立相关制度,推进国内高校思政教育团队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建设,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培育对祖国发展、祖国建设有用的栋梁之才。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76-02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输送了各行各界的专业性人才。当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转变的,仅仅只有文化知识是无法迎接社会挑战的。因此,高校还要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的思政工作將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属性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打开新局面,加快专业化、职业化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过人本领的思政团队。高校必须结合党先进的工作思想,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被称为“信息的世纪”,同样在21世纪的科技革命中,我国成功进入“互联网时代”。据资料统计,2017年国内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8.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4%。大学生数量占据了其中的近四分之一。互动、平等、开放的“互联网+”实际上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带来了极大冲击,为迎合这一巨大挑战,思政教育必须要改变做法、改变态度。

“互联网+”思政教育因存在监管技术不成熟、基础门槛低的问题,所以,网络内容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不良文化现象充斥着网络。而大学生作为国内网络接触最庞大的群体之一,很容易在网络中的不良文化侵蚀下出现不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思想。为了消除这一隐患,高校必须积极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端正的三观和意识形态。

“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微信、QQ等新媒体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强的传播能力。思政教育有必要利用网络完成错误内容的纠正和改正,“互联网+”的应用对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有着极大意义。传统思政教育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育中师生缺少互动。而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实现实际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充分统一,为知识学习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内容。

(二)高校改革的需要

在国内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国家的大力支持使众多高校都出现投资多元化、办学国家化、办学信息化的情形。学校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迎合这种局面,高校必须做好教学资源的妥善分配,从而满足所有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此外,国内的教育改革使当前我国的高校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国家化特点。学术交流中很多学生都面临中西方文化冲突、价值取向的迷茫问题。为了消除学生的思想疑虑,我们必须善用思政教育。面对这种局势,打造一只专业化的思政教师团队成为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背景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后,国内市场经济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市场与知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现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也要立足于价值观的认定,不断融入社会实践和需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工作技巧和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三观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这样学生才能够迎合社会需要,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为人处世中的难题与矛盾。在学生出现迷茫和不解的时候,学校必须为学生及时安排思政指导员和思政教师对其关心、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德行与品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行为的先导是思想,国家以及学校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将直接决定高校思政工作的落实情况。虽然我国领导人近些年多次强调思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并为之匹配了各种各样的政策用于推进思政工作的落实。不过在实践中很多地区部门和政府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忽视思政教育的实际作用。思政工作流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验证。一些高校思政工作没有准确把握思政工作核心,也没有意识到思政工作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此外,很多高校领导人都认为思政教育虚而不实,对比就业率、科研竞赛以及招生宣传来说,思政教育带给学校的整体收益明显较低。所以高校往往会将教学能力差的教师组建成一只思政队伍,分配其较少的教育资源,用选修课形式减少思政教师数量。这所带来的影响便是思政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落实和推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国内思政教育的工作是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队伍包括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党员干部。虽然有着众多种类,但是工作效果却并不好。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与两点因素有关:第一点,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校学生从原先每年不到100万激增到700~800万。虽然我国大学生数量大量增加,但是国内思政教师数量却没有稳定的增长。师生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的问题,思政教师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推进。此外,一些辅导员在展开思政教育时,还要同时处理学生的安全、纪律、生活工作,也就是说,很少有辅员有足够的精力面对学生的思政指导。国内在思政教师队伍评价体系中的不完善,使思政教师的选拔也遇到了很大问题,职称评定难、培训机会少、收入低,缺少明确的发展希望,这打击了很多思政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一部分教师仅仅将思政工作当作是跳板,随之带来的问题便是人员流失严重。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些年,思政队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却十分稀少,出现了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状况。年轻教师除了具备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有着谦逊的教学态度以外,相较于成熟教师而言严重缺少教学经验,不具备专业研究能力。因此,很多高校都存在教育实效差、教学与科研冲突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吸引力、影响力遭到了严重弱化。另外,很多思政教师与学生干部、班主任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思政教师利用思政课帮助学生,开导学生,使学生形成端正的三观意识与态度。辅导员需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班会等项目中完成思政教育。学生党员干部和班主任一般会配合思政教师、辅导员展开思政教育。不过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落实的有效性。

(四)个别教师的能力、素质有限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思政教育的重心在于引导,使学生明白如何成为大家认可且具备优秀精神文明信仰的人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众多变化。思政教育是一门迎合社会需要的学科,因此,思政教师有必要紧扣社会形势,调整教育工作重心。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的基础,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素质水平。但从现状来看,国内很多高校思政教师都存在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不足的问题。教师缺少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不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知识点的讲解,无法为学生彻底讲清疑难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教育队伍改革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

高校必须要意识到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明确思政教育团队的质量和学生成长的关系。改变过去的偏见,予以思政教师更多的关心,在制度和待遇方面予以更多的改善,全面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高校应制订周期性计划,将周期性计划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人数和思政教育需求调整教师团队人员的数量,减少教师的指导压力和工作难度。明确思政教师队伍工作职责,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鼓励其展开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主观能动性,推进常态化、科学化思政队伍的建设。

(二)全面推进思政教育队伍素质建设

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教育者与引路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同时还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高尚的师德素质。教师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权威,有必要重视自身理论功底的不断加强。以“三个代表”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用科学发展观强化自身的能力。不断推进教学实践、科研、学习的工作统一。统一理论思想与实践工作,帮助学生解答生活问题,使学生形成信服感与依赖感。另外,思政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将“以生为本”作为主体原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用慕課、微博以及微信等形式展开思政教育,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思政意识与思政能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希望。思政教师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对学生今后的品德与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为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以及教师榜样的作用,思政教师必须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到严谨笃学、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感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形成良好的三观和思想品质。

(四)建立保障制度

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政教育队伍能够为思政事业的顺利推进奠定保障。因此,高校必须借助学术讲座、理论自学、课程培训、岗前培训等形式,建立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体系,鼓励现有思政教师不断深造,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为思政教师制订合理的晋升与考评制度,将富有创新意识、政治意识强、理论功底厚的人才纳入思政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意义。

四、结语

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必须重视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理念,将中国梦作为育人核心,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体系始终。这样学生才会在思政工作的正确引导下,形成优良的作风和素质。争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新青年,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与智慧。

参考文献:

[1]周海成.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7-48.

[2]付传,谢敏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41-42.

[3]杨军.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四真”之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26):181-182.

[4]杨锴.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情况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4):139-140.

[5]董泽华,张俊.推进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21-24.

编辑 冯永霞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新时期 策略 高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