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时间:2022-10-31 10: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2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确诊的急性心梗患者68例,其中院前心梗患者观察组38例,男27例,年龄41~82岁,平均58±8岁;女11例,年龄45~86岁,平均60±4岁。院内心梗患者对照组30例,男20例,年龄52~78岁,平均61±4岁;女10例,年龄54~85岁,平均65±8岁。两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梗死部位范围、病情轻重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区别。患者发病至接诊时间10分钟~6小时。既往病史:冠心病42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高脂血症45例。梗死部位有单个或多个,包括前壁、前间壁、侧壁、广泛前壁、下壁、右室及内膜下。临床表现为胸前区或胸骨后疼痛39例,上腹部疼痛者1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22例。合并各种心律失常57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3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房颤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心搏骤停6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急救措施:观察组在接到通知后,急救人员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快速到达现场,根据临床表现和首次心电图结果初步诊断急性心梗,立即就地抢救。禁止患者一切活动和运动,给予镇静止痛和硝酸盐类药物,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高浓度面罩给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呼吸心脏停止患者,立即气管插管给氧,进行CPR。昏迷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静注利多卡因50~100mg,必要时5~15分钟重复1次。病情稳定时,转运途中继续施救,及时与抢救室取得联系,做好一切准备,使患者及时地得到进一步治疗。对照组患者自行或者家属陪着进入急诊,经确诊后,立即住院进入监护室治疗。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观察组38例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实施抢救,对症处理。对呼吸、心搏骤停者,进行CPR,待病情初步稳定,迅速转送医院。观察组成功救治26例,抢救成功率68.4%(26/38),死亡12例,死亡率为31.6%。对照组30例,抢救成功率76.7%(23/30),抢救死亡7例,死亡率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

讨 论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尽快到达现场,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躁动,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能及时对患者迅速体检,初步诊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抢救措施,为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既避免患者家属或同事送来时上下车等活动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氧耗量的弊端。又能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接收患者准备,运送途中也能继续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AMI起病突然,容易恐惧、躁动。基层社区医院医生应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普及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急救知识,学会自救方法。对患有冠心病者及一些高危险者,建议患者家中及外出活动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转变,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层医院,出诊医务人员具有全面急救医疗知识、思维敏捷,能快速查体、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从而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挽救AMI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Vles WJ,Steyerberg EW,Meeuwis JD,etal.Pre-hospital trauma care: aproposal formore efficientev aluation.Injury,2004,35(8):725.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急救 基层 分析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