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请大胆说“不”

时间:2022-10-30 14: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面对上百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在山东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标志城肯定要建”,因为“有69个院士的签名支持”。与此同时,有记者根据《中国文化报》公布的“倡议者名单”,找到了名列“69位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何镜堂。在回答是否在倡议书上签过名时,何院士表示:“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口头答应吧。”

感谢何镜堂院士的坦诚。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部分院士是在不了解“中华文化标志城”详细内情的情况下,或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对签名支持该项目表示了默许,而不是真的就认同这类形象工程。但是,对于享有中国学界最高声望的“院士”,我们还有更高的期望,即:出于对科学精神的尊重,请院士们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大胆地说“不”。你们的名誉是神圣的,不应沦为利益的工具和他人可以拉扯的旗号。

对照《中国文化报》上的“倡议者名单”,可以发现,这69位两院院士,大多数是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建筑设计学家,还有航天科学家、古人类学家以及小麦研究专家和野生动物学家。他们固然是中国自然科学和理工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显然不能为“中华文化”提供足够权威的学术观点。

将原本仅仅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权威的院士,推举为所有学术问题甚至非学术问题的裁判,以争取社会对某一项目的支持,这样的“院士事件”并不鲜见。去年初,62名院士联名倡议将梅花、牡丹确立为双国花的事件,也曾引起过公众的质疑,有人甚至将之批评为“不务正业”。对此,中科院院士、北大校长许智宏曾经感慨:“很多事情都不是院士主动或者自愿做的,是地方政府请他们去做的,如果他们不去,就会被说成清高。”

清高又何妨?在笔者看来,不惧于强势、不困于人情、不当“万宝全书”,这样的清高,正是院士以及所有科学家都应该坚持、全社会都应该赞誉的高贵品行,也正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

在公众的印象里,院士是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特殊人群,他们所说的话,往往令人产生“准真理”般的信任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科学的信任和景仰。但是,信任的基石,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换而言之,在人们的心目中,“科学家”已经成为“科学”的具象,因此,“科学不说假话”也自然延伸为“科学家不说假话”。

对于一个从“知识无用论”中挣扎出来的社会来说,这种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风尚,来之不易。作为科学家中的“灵魂”,我们的院士理应以慎独的自觉,努力呵护、引导这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取向。拒绝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意见,便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

(选自《文汇报》2008年3月15日)

推荐访问:院士 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