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节约型景观规划研究

时间:2022-10-30 12: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针对乌鲁木齐市垃圾填埋场节约型景观规划进行了研究,为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将废弃地改造为城市公园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了符合乌鲁木齐废弃地改造成城市公园的节约型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气候区的废弃垃圾填埋场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废弃地改造;垃圾填埋场;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048-02

1 引言

对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土地再利用,有利于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带来的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将废弃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可以供人游玩的城市公园,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又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还为人们在城市森林中提供亲近自然地好去处。通过对环保理念的宣传,还可以为将来种下绿色希望的种子。现阶段,国内有名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项目多与大型活动相结合,如举办园博会或举行大型设计活动。虽有一定的借鉴性,但由于资金问题,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本文探讨了乌鲁木齐垃圾填埋场改造的节约型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气候区垃圾填埋场改造提供一种思路。

2 乌鲁木齐市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基地 状况 垃圾填埋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的大浦沟一狭长山谷地带的下游,距离市区16km。外围交通以公路交通为主,从城区西山立交转入到大浦沟北路行驶4km后即到达目的地。大浦沟填埋垃圾场一期二期工程已经不能再满足城市固体垃圾填埋的需求,达到了其没计的使用年限,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关闭。

填埋场区属于山间盆地,地貌成因为侵蚀冲积类型。台地高程1085~1095m。冲沟宽350~659m,沟深30~80m,沟底高程1015~1065m,坡度28%。场地内南北向坡度较缓,局部地区陡峭,坡度在10°~15°之内。东西方向起伏较大,坡度约28°左右,局部地区陡峭。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态势。大浦沟固体垃圾填埋场是谷地地形,具有明确的高程和坡度变化,参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属于缓坡地和中坡地,局部区域为陡坡。适合开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时依据不同的高程、坡度和坡向来制定适宜的场地。

大浦沟固体垃圾填埋场所处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深居大陆气候以干冷为主,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约为277mm,蒸发量高达2000多mm。不易形成流量较大的地表径流,而易发生较大的地表径流在春季融雪期间。填埋区由于大量垃圾投入,土壤异质性极高,破坏十分严重,生产力几乎为零,处于高度敏感状态,不能直接种植植被,需覆土沉降。

3 节约型景观规划

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的较长从垃圾沉降到基本稳定的时间为5~10年[1],垃圾填埋场前几年的沉降最为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场地将会越变越稳定。针对不同时期的稳定状况来确定不同各个时期的景观改造目标。

3.1 第一阶段1~3年

完成垃圾填埋场的封场覆盖,建立完善的填埋气体以及渗滤液的收集处理系统与排水系统,场地内的主要交通系统沿用原场地垃圾车进场倾倒路线,并且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划,保留主要线路。然后对场地进行梳理,根据相关封场规范要求,整理出符合地表排水的坡度[2],根据设计图纸的地形图,在谷底营造小体积微地形,创造场地空间。形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按照植物种植没计图纸的规划,在需要种植小乔木、灌木与花卉的地方覆盖不同厚度的土层。这样分级覆土的方式既迎合场地建设的需要,又可以减少覆土费用。基础渣土覆土层铺设完成以后[3]为小乔木灌木花卉分别铺没1.5m、0.8m、0.5m[4]的营养土土层进行绿化种植。第一阶段时间内由于场地沉降活跃,谷底可不用大量考虑小乔木种植,植物种植主要以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花卉和灌木为主,以形成花海景观与野花组合景观,通过白花繁殖与春季补撒野花组合种子,保证景观层次丰富。坡面种植则分为鱼鳞坑种植与草坪种植,保留有地质特色的坡面并进行加固。在树种选择方面,选择乡土树种与抗逆性高的植物及耐寒耐旱,根系发达的植物,以达到节水,节省养护的目的。

植物种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而垃圾填埋场的限制条件会阻碍植物的生长,这种阻碍主要表现在,垃圾堆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体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植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5],在选取植物方面,首先要考虑对填埋气体抗性较强的乡土植物,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土壤中产生的一些含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对固氮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再次,由于覆土层较浅,保水能力差,应选择耐旱的浅根系植物。防止根系扎破覆土层下的封场膜。最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植物种类的恢复也是一样,应先选择适宜生长的先锋物种,改善土壤肥力,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低以后,增加植物种类,形成稳定的群落。由于场地因素限制与灌溉水资源前期的匮乏,前期加大荒漠植物的比重,從源头减少灌溉水的用量。选取耐干旱耐盐碱植物,适合的荒漠植物。以藜科、蒺藜科、柽柳科、麻黄科、菊科、豆科为主。分步骤分片区对覆土后的填埋场进行绿化,沉降稳定后,谷底进行小乔木的补植。使填埋场的景观在沉降过程中逐年增加。

预留永久性建筑建设场地与二、三级道路场地,对预留场地进行少量植物种植,以减少后期植物移植费用。减少经费开支。提倡节约型没计理念,垃圾沉降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将处理后达到灌溉标准的水用于园区内的灌溉。废气用于园区供暖发电等。完成初步的生态恢复与植被恢复工作。为以后的景观建设打下基础。

3.2 第二阶段4~6年

根据场地稳定的情况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植被恢复情况选择性地补充植物种类植物数量,此时经过第一阶段植物对土壤的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植物选择方面增加景观花卉景观树种。进一步丰富植物的层次空间完善已有的景观区域。根据确定好的功能分区,没置二级道路与三级道路,串联各个功能分区,使整个场地形成环路。第二阶段前期补植花卉树木时,只没置作业道路,方便植物浇灌与管理即可。待场地更加稳定后,将作业道铺设为二级与三级道路。对周边居民开放展示部分园区内容。

3.3 第三阶段7~10年

场地基本稳定成形。可以建设永久性建筑与永久性设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新的主题。注重环保理念的展示,注重场地精神的传达[6],例如对垃圾填埋场封场时用到的废旧轮胎与无害材料的景观化改造利用,如可以用来做花池、台阶、围栏、挡土墙、组合雕塑、儿童娱乐设施、体能训练设施等等。体现场地文脉的传承,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提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利用轮胎等废弃物改造的机会向社会公开征集小品设计方案。加大公众的参与性。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与时俱进。

4结语

生活垃圾填埋场节约型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约场地内的土方量。基本覆土层选渣土,用渣土梳理场地使之达到排水坡度。根据景观规划位置,在渣土上加覆供植物生长的营养土。第一阶段植物种植选取耐旱的浅根系植物,加大荒漠植物比重,减少养护成本。二是分片区分步骤逐步进行植物种植。对场地稳定的区域优先进行生态恢复。三是场地内微地形的处理。通过地形对雨水或冰雪融水的阻挡、引导将本就缺少的水资源保留在园区内,用做灌溉水。四是填埋场内对无害化材料的加工。就地取材,营造符合场地精神的环保景观。

参考文献:

[1]赵由才,黄仁华.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 报,2000,20(6):736~740.

[2]曹满河,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J].中国科技信息,2010 (13):21~23.

[3]李秀云,基丁生态修复的垃圾填埋场绿化技术探讨[J].林业实用 技术,2012(5):46-48.

[4]孟 瑾,齐长青.温州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及景观规划[J]. 环境卫生工程.2009(5):54~56.

[5]田大方,赵志诚废弃垃圾场改造成城市公同景观初探[J].北方园 艺,2011(10):52~54.

[6]王雅琳,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设计方法[D].杭州:浙江大 学,2015.

推荐访问:乌鲁木齐市 节约型 垃圾 填埋场 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