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

时间:2022-10-28 14:0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验基础课,既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先导,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电类工作的基础。基于以上因素,凭借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本文从实验课程教师的必备条件,课前准备,实验预习环节,小组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课中的调控和课后环节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试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小组协作 实践教育 课堂教学调控

一、引言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即俗语的“三电”实验,是电类学科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实验基础课,既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先导,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电类工作的基础。基于以上因素,如何上好“三电”实验课程,是各所高校负责《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师们应尽的责任。我校从事该实验课程的课程组全体教师,多年来在学生每年测评中均能达良好以上,一半以上的教师达到优秀。在这里根据大家的教学经验、体会,从实验课程教师的必备条件,课前准备,实验预习环节,小组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课中的调控和课后环节等方面与同行进行切磋、交流,共享成功的教学成果。

二、实验课程教师的必备条件

实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实战经验,实战经验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磨练。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实验教学的改革,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型实验转型,教师没有过硬的实战经验,要上好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同时获得学生们的认可是很难的。因此课程组教师们认为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虽有较全面的理论功底,但缺乏该课程的实战经验,应该最好在课前通过一个学期观摩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除了揣摩学习课堂教学的经验之外,主要是培养实验过程中处理实践故障,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后才能有条不紊地胜任该实验课程。

三、课前准备

实验备课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的备课。对那些验证性实验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要把相关的理论概念搞清楚,实验过程中仪器操作、元器件的选择及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加以掌握,相信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就会得心应手。而对那些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师仅仅书面备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跟同学之间在课前有配合。主要分二类:一类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一般性设计性实验有个适应过程,从2005年至今,课程教材改版以来,在缩小了验证性实验比例,大大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情况下,刚开始教师、学生均不太适应,一个学期下来,大家感觉教和学不得要领,教学效果也差。针对问题的出现,课程组全体教师特意拍了相关录像,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供学生课前预习参考,这样效果就好多了。可对另一类难度大一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仅靠录像、课件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求学生先交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Pspice或Multisim),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批阅,指出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借助BB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及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虽然教师工作量提高了,但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调控

上好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课,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带着兴趣而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技巧。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论述。

(一)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教师除了介绍本门课程的要求外,更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语言,要具有幽默感,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自信,同时也不缺乏你的智慧和求实精神。由于该实验课程大纲要求1人1组,一个教师要同时带约40位学生,因此首先应根据每个班的人数不同,将学生相应地分成若干大组,规定按大组的形式来验收学生的实验结果。这样做一方面基础好的学生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增强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其次,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同样在第一堂课教师会要求学生们认真撰写,做到条理清晰,图表简明,计算准确,分析合理,讨论深入,结论正确,并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告诉学生实验报告是考评大家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做的教学效果很好,班级凝聚力大大提升,同时学生对课程组成员的测评分也都在分院名列前茅。

(二)加强实验预习环节

教师尽量在实验过程中少说话。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进行在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或BB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自测检查,部分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事先提交预习报告。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型学习资源(如自测题是教师把长期实验教学中累积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成实验题目)其过程是:

1.提前一周下发实验具体任务,同时在实验中心网络平台(或BB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

2.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预习时进行网上实验自测题的测试)。

3.实验资格的审核,预习报告打分,加大预习效果的考核,实验前随机抽查若干个学生回答1道实验题,并计入实验平时成绩。

4.进入实验室,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完成前3名的学生加分;若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将实验操作成绩下降1个档次。(发现抄数据下降成绩为C)

(三)小组协作式的教学方式

针对一些较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将教学班级分成5~6人的学习小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便于交流、协商、讨论。这样可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的学习环境,其框图见图1所示。

(四)课堂教学过程技巧

教师的责任心和上课的技巧,在很多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课程组成员主讲的一门课程就是《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从电路——模电——数电共分15次完成。每次实验之前的开场白教师都会花几分钟时间对前一次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然后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要领,尽量多讲一些简单应用方面的例子。同时教师把自己的科研体会和科研方法在授课时适当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这一门实验课的重要性;并告知于学生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苗子很多来源于该课程优良的学生,这样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而且也激发了很多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程组后续课程开放性实验的研究。

(五)课堂过程教师控制能力

每一次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完全融合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相互切磋中,强调一个准则,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分析故障可能出在何处,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或能带着思考再求助于他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启发”式教育,效果明显,根据实验原理,剖析故障,然后踏踏实实地往下做,定能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做既提高学生的分析、动手操作能力,也大大提高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真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通过具体一个实例,讲述我们是如何调控学生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例:用74LS138译码器和74LS20四输入与非门实现一位全减器。可分二类情况要求学生:一类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强调不检查导线、芯片的好坏,而是直接按电路图连线,待有问题出现再根据实验原理,排除故障,最终实现实验结果;另一类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学生先检查导线好坏,再检查芯片的好坏,然后连接线路,后一种情况一般问题不大,可独立完成,此方法仅限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提倡这么做,学生也更愿意采纳第一种方法加以实现,这样做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的分析、动手操作和排除故障能力都有质的提高。当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学生应用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课程组成员一直在学生中有相当好的口碑,该理论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2007年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

五、课后环节

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每位教师的天职。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小到一个元件符号,坐标轴的变量单位,大到分析方法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特别是同学们的误差分析,实验结论不理想的情况下,应不断地总结,有不妥之处要及时提出。一个学期下来,特别是后半学期,实验报告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应多听取学生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教学方式经常性的思考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要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样坚持不懈,教学水平必然会不断提高。

六、结束语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的改进,提高了学生对细节的要求,加强了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得到很大的帮助,从理论出发,教会学生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渡过学期初对实验的陌生并逐步能独自完成实验,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课程组教师们完全体会到一种成就和幸福感,促使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负责,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为实现该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而为之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竹萍.高校电路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校研究,2005,(6).

[2]于歆杰,等.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3]陈慧英.电工电子技术[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4]李建兵,等.电工电子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作者简介:沈小丽(1965-),女,浙江杭州人,高级实验师,从事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c2010033)“网络资源下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电子技术 教学效果 电路 探讨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