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有何“资格”

时间:2022-10-27 14: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从培训、考试,到鉴定、发证,大量资格资质领域的权利被行政部门垄断着,而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收费问题。

“没证,也没听说过这些证书。”7月3日,在西安市新城区步行街开业一年有余的“和林记凉皮”店,主厨王兵师傅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手艺是做学徒拜师,自己琢磨出来的。”

卖陕西肉夹馍、面皮究竟要不要考证?针对这一问题,陕西西安多家特色小食店工作人员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这些证,工作中也未曾使用。此类证书的含金量由此引发网友质疑。

目前,我国不同资质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条件五花八门,所需要的资质资格认证事项数不胜数。而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培训、鉴定、发证还养活了一批人,成为政府创收的工具。

面对种种问题,人们不禁要问:用资格证书来鉴定劳动者的能力,那么谁来鉴定这些证书的资格呢?

肉夹馍证含金量

与西安“和林记”相距不到100米,有家陕西知名面皮连锁企业“魏家凉皮”。店长郭威今年34岁,在“魏家”从业6年,说起如何做好一碗凉皮,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干陕西面皮,玩儿的是辣椒,魏家历时6年,从手推车商贩发展成全国知名连锁店,靠的就是辣椒油,不是证。”

那么招工时是否看证?郭威说:“魏记凉皮店面所售是半成品,面皮、调料都是配好的,由工厂供货,店里招人不看证,工厂也不看证。”

《民生周刊》记者走访西安市部分区域发现,虽然卖面皮、肉夹馍考资格证有根有据,不过,在现实当中很少有人遵守,这不禁让人质疑一个小小的肉夹馍证与实际技能需求究竟能产生多大关联。

然而,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名录中,《陕西面皮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确实存在,这被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解读为卖面皮发证是“政府管太多”的表现。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不仅仅是陕西面皮,肉夹馍、羊肉泡馍、新疆抓饭等小吃也“光荣上榜”。

目前职业资格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两类。“准入类”关系国家安危和公共生命,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例如医生,如果没有执业资格,就无处方权。而“水平评价类”,是指行业内职业能力的一种测试,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取得证书。

以“准入类”为例,在册的不仅仅包括技能性很强的职业,如动物疫病防治员、焊工,还有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甚至连公关员也需要准入。

针对沈海斌的批评,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担忧:政府设置职业能力考核门槛与“创收”有关。而针对大量存在的职业资格资质评价证书,更多的质疑则针对其含金量。

“这是我大学时考下来的计算机二级证书,这么多年过去了,找工作时从来没人看过这个,而且跟我蹩脚的计算机能力根本不符。”某公司文员郭淼说。提及考计算机证的经历,她认为着实有些荒唐。

临考试还有一个月时,郭淼开始复习计算机VF理论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她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实操练习,于是她请来班里计算机考试理论和上机的“双优”同学,坐在她身边,从建数据库开始,把每一个最基本的操作学习一遍,第二天就奔赴考场了。结果理论只考了个及格,临时抱佛脚的上机却考了个优秀。

与郭淼相比,工程师李响要考的“注册给排水设备工程师”的含金量却要高出许多,但通过率通常仅有10%左右。他告诉记者,这个证书能够反映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础学科考试部分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与实际工作需求关联不大,且通常成为考生无法通过考试的障碍。

套利乱象

在专项职业能力考试鉴定领域,则存在着部分政府部门套取国家补贴的乱象。

据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给《民生周刊》记者出具的采访答复显示,自2006年起,作为核发单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全国首批11个试点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该中心共向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下称两类人员)核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40万本,并称通过初次专项职业能力合格者,可享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100元(2007年后提高到每人150元)。至于参加培训的总人数是否与发证人数一致等细节问题,回复中未有提及。

不过,《民生周刊》记者就两类人员的培训进行采访时,不少人出于对该补贴具体操作透明度的担忧,明确表示“并不看好”,更有人反问,补贴结果是落到实处,补贴过程则是另外一回事,要看钱到底花在哪儿了。

针对两类人员的补贴细节问题,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新闻中心主任梅小刚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回应都以厅里的官网为准。”

该中心网站相关通知显示,凡在鉴定补贴范围内的人员,自主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有关规定将鉴定补贴拨付给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

“未央区鸿鹰培训学校有培训,我们这里可以考证。”西安未央职业技能鉴定站一位工作人员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而鸿鹰培训学校校长李侠告诉记者,“培训是免费的,我们学校提供老师。”

7月4日下午,2014年度沛东新城烹饪小吃培训班就在未央区六里堡村委会开课。

在六里堡村委会的临时教室里,食材和炊具随意被放置在教室东侧的角落里,失地妇女们聚在一起,教室里异常喧闹。

在灶台前忙碌的村民崔有莉一边准备着佐料,一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来学习的这些失地妇女,家里有盖房收租和拆迁收益,虽无生存之忧,但并不富裕。

而当记者问及培训是否免费时,她说:“只要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培训)不收费,也不考试。”

来自“鸿鹰”的老师孙治国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鸿鹰”支付给他的费用是每课时100元。而鸿鹰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显示,该届小吃培训有120课时。也就是说,到培训结束时,不算其他成本,“鸿鹰”需要支付教师费用共计1.2万元,这还不包括同期“鸿鹰”其他类培训教师的费用支出。

“培训学校也是先垫付费用,开课后再去申请补贴。”一位来自该区的培训老师对《民生周刊》记者说。当记者质疑申领的费用是否属实时,这位老师说:“反正不会赔钱,都不容易。”

“把钱补给鉴定站而不是个人,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方式,很多地方都默认这种方法。”江苏省宿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郑运东告诉记者。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下属26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民生周刊》记者随机拨打了四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内容为“餐饮服务”的所(站),其中两家的电话一直处在无人接听的状态,一家已取消该项目,一家正常运行。

陕西省饮食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在他那里已经取消,因为“太复杂,太乱了”。

而据一位在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近20年的负责人称,“复杂”是因为补贴补给了“过程”,“在西部地区,职业技能考试鉴定是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因此在早期开展时,存在着套利行为。”

该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有些省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甚至拦住路人,花10元购买身份证复印件,以此来充人数,套取补贴,“补贴结果是落到实处,补贴过程则是另外一回事,要看补贴是否真的花在了该花的人身上。”

什么是补贴结果?该人士说:“就是有真正需求的人,参加了培训,考过了,拿着证来申请补贴,把钱给个人,而不是把钱给鉴定机构。”记者当即表达了对培训费谁先来出的担忧,该人士说,有地方已经实行了这样的方式,即报名的人自己垫付,拿到证来取补贴。其实还是免费,但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职业大典15年未变

一方面是职业考试与证书无法体现其真正价值,另一方面,目前登记在册的职业目录已无法满足许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新兴行业的需求。

2003年,一位来自东北的下岗女工,卖掉房子创办了自己的刮痧理疗中心,由于手艺精湛,生意日渐红火。但是由于刮痧彼时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中国还不是一个“正规职业”,没有职业标准,在很多地方甚至办不了营业执照……

事实上,上述案例并非个案。1999年5月,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颁布实施,填补了劳动力管理领域职业分类的空白。大典依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将各类不同职业归为8个大类、66 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整个职业分类体系中,除去“其他”类职业,实际的职业种类总量为1496个。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改变,社会职业结构变化更为频繁。”一位人社系统工作人员对《民生周刊》记者说,随着一些新职业不断出现,一些传统职业势必会逐渐消亡,如“屠宰技术人员教师资格证 ”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已多年没有人报名考试,却一直“沉睡”在大典中,与市场需求脱节。

2004年8月,为了使劳动者就业、企业用人以及教育培训工作能获得更为客观、准确和及时的职业信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实行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

目前,我国共有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38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14大项、100多种子类行业几乎全部都要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入行开办企业,而不同资质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条件又是五花八门,所需要的资质资格认证事项数不胜数。

同样位列“准入”类的客房服务员持证现状如何?西安紫罗兰酒店有限公司的客房服务员尹凤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客房服务员干的是“眼色活儿”,现在不好招人,“谁还看证?”

实际上,这些名目繁多的证书不仅仅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其背后更潜伏着经济链条的驱动。从培训、考试,到鉴定、发证,大量资格资质领域的权利被行政部门垄断着,而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收费问题。

对此,李克强总理曾向“两资”(资格资质)考试“开枪”。然而,响应“两资”改革的地方政府却寥寥无几。

据一位人社系统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央层面也在谋划相关改革,改革方向大致有两种,一是中央下发印有编号的空白证,仅进行监管,其他权利下放;另一种方式是将所有资格资质相关权利全部下放到基层。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推荐访问:有何 资格证 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