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变通·拓展

时间:2022-10-27 14: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学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其趋于协调和自动化,不断走向完善,顺利完成某项数学任务。如何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练习技能?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鼓励学生学会积累,促进学生解题体验的丰富

学生已经掌握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极其丰富,诸如行程、和差倍、几何,等等,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教学实践中,倘若是学生近日总在练习的题目类型,那么他就会觉得较为熟悉,甚至是易如反掌、迎刃而解;如果是较长时间没有接触甚至是从没见过的题目,有的学生就无从入手,不知道该选择何种方法。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活用知识,积累经验。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记数學笔记”的方法来进行积累:如几套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和差倍、行程、工程、几何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经常性地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而且当他们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由自主地跳上心头。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收集错题”的方法来促进经验的积累。收集的内容可以是作业或试卷中的做错的题目(包括错误的解法和正确的思路,当然也可以有解题反思)。如果学生能够经常性地翻一翻错题本,想一想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还碰到过哪些这种类型的题目;反思解答此类题目时方法是怎样的,该注意些什么。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会变通,促进求异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数学题目当然也是不拘一格、五花八门。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解题方法,灵活应对,以不变应万变,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锻炼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1.经常性地变换练习材料,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练习课上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讲评时,如果能够坚持把一道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变,如一道题目,不同问题;不同条件,一道问题,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通过某一类问题的解法引领学生步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想境地。比如,在“找规律” 一课的练习中,笔者出示了下面一道题目:“在劳技课上,聪聪正在用红、蓝两种颜色的珠子穿制小饰品(课件呈现彩珠排列顺序:红→红→蓝→红→红→蓝)。按照此种顺序穿下去,第21颗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很快学生发现规律:3颗珠子为一组,21÷3=7(组),没有余数,第21颗为一组中的最后一颗,所以是蓝色。此环节安排的是基础知识的练习,借助课件动态呈现小红穿珠子的规律,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接下来,笔者提高的问题难度:看了聪聪的作品,你们想不想动手设计一种穿法?笔者运用课件呈现要求:5颗珠子为一组穿下去,第24颗珠子是红色。提示:把绿、黄、蓝、红四种颜色的圆片(各2个)当珠子,四人小组共同商讨,设计好后在作业板上摆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交流。笔者则来回巡视,给予启发:“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有学生回答:“看第五、六组的方案。32÷5等于6组余2颗,要知道第32颗珠子的颜色就要看每组中的第2颗,第五组设计的第2颗是黄色,而第六组的第2颗是绿色。按照五、六两组的设计穿下去,第32颗珠子的颜色是不同的。”……最后一学生总结:“我们既要弄清几个物体为一组,还要发现每组中的排列规律,规律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总之,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讲述分数应用题中条件的变式、方程中的变式、找规律中问题的变式等,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而不是循规蹈矩,仅仅局限于一个狭小的框架内。

2.经常性地变换作业形式,让学生顿感耳目一新。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补充习题》或《练习与测试》上的一些题目,还可以尝试着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曾经遇到过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立足于基础典型的题目,加以改变、创编。创编者自己首先要会做,了解解决此题的技巧,再跟同伴或小组成员互相交换,进行挑战。经常性地进行互相编题做题,互相评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运用情况,还可以提高理解与分析题目的能力,促使他们深刻透彻地领悟数学之间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进行拓展,促进学生潜力与热情的迸发

1.搞好科学拓展,促使学生透彻掌握规律。在课堂或课外练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新鲜的题目,有时会令学生措手不及。比如,在“倍数和因数”的练习课中,解答“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 )”时,大多数老师会采用传统的教法,引导学生根据能被2、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探究出题目的结果。至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大功告成,其实,有些学生的印象还不是非常深刻,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些学生还是易发生错误。相反,倘若教师接下去再引导学生探寻符合该特征的最小的四位数和五位数,他们就会领悟其中蕴含的规律,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2.抓住拓展机会,鼓励学生自我挑战。教材或课外教辅书籍中的题目尽管形式多样、富于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还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面对难题不畏怯,而要勇于大胆地猜想,带着质疑的目光去审视问题,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开始学生战胜“困难”的欲望很高,但尝试多次后,感觉困难就放弃了。此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把勇于挑战难题的热情、克服困难的激情持续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变通 拓展 积累